秦始皇地宮裡有長明燈嗎?
原標題:秦始皇地宮裡有長明燈嗎?
《史記.秦始皇本紀》對始皇地宮有這樣一段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人魚膏」顧名思義就是以「人魚」熬制而成的膏油,放在始皇的地宮中做長明燈用途。但究竟有沒有人魚?人魚膏又究竟為何物?
在我國一些古籍中有許多關於對「人魚」的記載,比如《山海經·海內南經》提到一個「氐人國」,曰:「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搜神記》則記有鮫人:「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這一形象描述的彷彿是英雄聯盟里的娜美一般,讓人津津樂道。詩人李商隱也曾引用鮫人淚可成珠的典故創作出「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名句。雖然古人對其有所記載,但是鮫人(人魚)是否存在本身就是一個謎,因為現代人並沒有發現過人魚的存在。當然也不排除兩千多年前真的有過類似人魚的海洋生物,或許隨著千年時光的進化,它已經蛻變了形象。就像鯨魚,從生化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它原本屬於陸地動物,由於長期在海邊活動,漸漸四肢退化,而變成了海洋生物。
而在《史記集解》中有一句話:「人魚似鯰,四腳」,這句話很有指向性,有四隻腳的魚,無非就是「娃娃魚」,這個觀點更是在《史記正義》中得到了肯定:「鯢魚聲如小兒啼,有四足,形如鱧。」娃娃魚(即中國大鯢)正是因為叫聲像小孩兒哭聲,所以才有「娃娃魚「的昵稱。但是在《異物志》中又有這樣一句話:「人魚似人形,長尺余,不堪食,皮利於鮫魚鋸材木人,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始皇冢只以人魚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台州有之。」這句話前面說是「娃娃魚」還能理解,但是「皮利於鮫魚」這個就有問題了,鮫魚指鯊魚,和娃娃魚比起來,明顯鯊魚的皮更「利」。另一方面,鯊魚屬於魚類,用鰓呼吸;而娃娃魚是兩棲動物,在成年後用皮膚和肺呼吸,脖頸處也沒有穿小孔,更不可能生活在東海,因為娃娃魚只生活在淡水裡,所以,符合這種特徵的應該只有鯨魚了。
文獻《太平御覽》記載:「始皇冢……燃鯨魚膏為燈。」據此,有人又推測「人魚膏」就是鯨魚的腦油做成的膏油,這比娃娃魚膏油更具有科學性。也有科學證實用鯨魚腦油製作而成的蠟燭,每小時可然7.78克,而每立方米的鯨魚腦油可以燃長達幾年。按照這種記載來推斷,人魚膏似乎就是鯨魚油膏。可還有人認為,真正的「人魚膏燈」並非只採取一種魚油,而是由多種魚油混合而成,主要包括鯨魚和鯊魚。然,無論什麼魚提煉而成的膏油,在墓室里點燃,隨著氧氣漸漸的耗盡,都無法做到「度不滅者久之」。
※黃埔一期李延年:抗日殺敵立功,內戰擅離職守,晚年淪為乞丐
※蔣介石日記評價張學良:很可悲,到老也沒長大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