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竹編魅力,重拾傳統文化
感受竹藝魅力,重拾傳統文化
曾經的竹藝馳名天下,但隨著國人的忽視以及西方文化的衝擊,它已然變得默默無名。7月5日,為了感受昔日榮耀的重現以及發揚傳統技藝,「將特色帶出山村隊」隊員帶著高漲的熱情來到道明村感受竹藝魅力。
圖為竹藝村特色建築
現代有桃園,道明遵生院
如果說,臨近道明古鎮尚自遊走在現代的邊緣,那麼邁入村子第一腳見到了遵生小院後,與鋼筋混凝土相處的生冷感便如大海退朝般迅疾逝去。
塵封於記憶深處關於前朝建築的印象,在目光所致視線所及處皆由一土一木,一磚一瓦構造的酒坊,茶館時,瞬間蘇醒叫囂著,似生拉硬拽著我的步伐一般,不由自主地向院子靠近。
遵生小院是一所民俗美學體驗館。院子並不大,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庭院里懸掛著的艾草,廚房裡冒出的炊煙,茶廳中擺放著的古樸茶具無不透露著舊時代落後簡樸的氣息,但也正是這種反差,其無時無刻不溢出來的鮮活的生活氣息,讓進來的人們一瞬間跳脫了高科技的禁錮,任憑時光的牽引順著年輪的輪紋穿行了數個朝代,將身份應景換成了古代訪客,於是可以放鬆急功近利的步伐,停留在茶廳,靜靜品味幾杯醇香茶茗,可以收縮囫圇吞棗的胃口,慢慢陪同伴吃頓愜意飯,可以忘卻銅臭和功名散發的腐朽味,貪婪呼吸著原生草木香。
圖為遵生小院
女主人忙完後,實現了應允的要求,給我們親手演示了一遍那些茶具的用途,茶具有很多,伴隨而來的自然是步驟的繁瑣,當歷經好些工序才遞到我們眼前的一杯茶,我們無不是帶著驚嘆和珍惜。女主人也向我們展示了宋朝糕點,也向我們講述了最古樸的製藥方法和古人養生小妙招。
其實,讓我們感受到濃郁的傳統文化不只是古代留下來的珍寶,還有女主人熱情待客之道,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女主人甚至擔心我們因為大雨而回不了家,主動放下手中的活幫助我們回家。在感動之餘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繼承是應該繼承古代精神,傳統美德。一位實踐隊員還寫詩讚揚遵生小院:
碧竹青磚綠瓦,
柴扉伶犬炊煙,
幽徑惠風佳人,
旭日東升 ,
自在人隱小院。
道明有竹編,技藝甲天下
在博物館看到了陳列的幾十年前每家每戶都有的竹製品,不免有些痛心,當初那個隨處可見的竹製品現在只能陳列在博物館。幸好年輕的繼承人始終割捨不下這份傳承千年的手藝,竹編彷彿成了基因代碼編進了他們的基因序列中,他們用心鑽研,以古典面孔演繹出時尚旋律,舊壺裝新酒,使竹編不再只是普通的農作產品,而是前衛時尚的潮流產品,清新典雅的傢具用品。
在我國越來越強調匠人精神的今天,道明人給我們做出了積極的榜樣。他們對製作的每一件成品都包含著深切的摯愛,也正是這份摯愛,讓時間的長短失去了概念,因此可以獨自咀嚼著孤獨,讓利益的多少成了空談,因此可以獨居一隅苦心孤詣。它們每一個對他們而言都是有靈魂的,因為對它們傾注的是匠人的汗水,是匠人的心血。
在採訪一位老手工藝人時,被問及是什麼讓他一直保持竹編這份技藝時,他手頭停頓了一下,隨後毫不猶豫的說我喜歡啊,小時候一直喜歡到現在。好幸運,在急功近利的年頭,能聽到這樣的回答,如一汪清泉滋潤了我乾涸許久的心田。好傷心,這樣一位匠人只能在一個村落施展手腳,他原本的舞台該是整個世界啊。
圖為竹編藝人正在製作清華大學畢業生畢業作品
圖為竹編魚缸
道明人在高科技大肆橫行的道路,選擇了一條返璞歸真的道路,為重現傳統文化,展示禮儀之美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我也明白了繼承傳統文化,不僅是繼承竹藝,更是繼承匠人精神。繼承中華傳統美德。
我空手而來,轉身離去時卻收穫滿滿的感動。為他們的堅守,為他們的擔當。
TAG:旺仔牛奶小籠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