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十年前,我在風暴中心親歷了華爾街經濟危機

十年前,我在風暴中心親歷了華爾街經濟危機


最近網上掀起一股「十年」懷念風,大家紛紛感慨了一番當時唱奧運主題曲的明星們,當時的運動員們,這十年來的起伏變化。


 

但十年前,對我個人來說更重要的標誌性事件,不是奧運。


 


是那場餘波深遠的經濟危機。


 


十年來,我從沒認認真真地跟人講過當時經歷的許多事。

 


就在十年後的今天講講這些故事吧。




本文作者攜隱,

前華爾街投行家,現做著留學諮詢/健身工作室/民宿的斜杠中年。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攜隱Melody」(id:

xyxymelody)









 




經濟危機的來臨


沒有徵兆




我已經不記得當時,具體是哪一天,哪些事,讓我感知到經濟危機來了。


 


7月,我踏上華爾街,開始我為期兩個月的入職培訓。全球所有辦公室的IBD新人都來了。



我天天蹭海外office的高額津貼,跟著不同辦公室的同事們吃遍紐約,夜夜笙歌。周末,幾個朋友購物的購物、打高爾夫的打高爾夫。







那時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行業爆紅、不愁沒deal的放鬆神情。


 


誰能想到僅僅幾周後,我們最大的擔憂已經變成失業。


 



我突然意識到


不好,樓要倒




我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這次金融危機的震撼,已經是9月的事了。


 


那時候入職培訓已經結束,但紐約office的新人們還時不時需要參加一些系統使用培訓。


 


往常大家的電腦屏幕上內容各異,遛臉書的最多,頻繁來往郵件的也不少。大家都在一邊聽講一邊開小差。


 


然而那天,所有的屏幕上,都是Yahoo Finance的頁面。大家查詢的ticker,都是同一個:Washington Mutural。


 


每隔幾秒鐘,屏幕跳動一下,股價就會被刷新。


 


幾十部電腦,齊刷刷的界面,同一個跳動節奏,我眼睜睜看著這一片屏幕上,這家當時美國最大銀行的股價每秒都在急速下降。7塊,6塊,5塊……





 


股價降到一塊多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在聽課了。


 


一群沒心沒肺的新人們,還在興奮地打賭:閉市之前,股價會不會跌破一塊。


 


老師乾脆放棄了上課,在講台上問我們:到多少了?


 


那場景對我來說,真是震撼性的一刻。


 


在此之前,鋪天蓋地的新聞,跟我之間好像總是隔著一層紗。




我們也知道事情不妙,也知道經濟危機已經來臨,但不知道這場火燒得有多大,牽扯的機構有多少,維持的時間有多長,更不知道局勢惡化得有多快。


 


十年後,塵埃落定,再回頭看,從2007年就開始的各種跡象都分外明顯。


 


但當時身在其中的我們,就像圍觀火災的人群一樣,興奮異常,並沒有意識到,下一刻,大火吞噬的樓房就會倒塌,把我們全部壓在下面。


 


培訓課上的這一幕,是大樑冒出的一簇明亮火花,讓那一刻的我突然意識到:不好,樓要倒。





華爾街永遠不倒


Wall Street never sleeps


 


之後的記憶就沒那麼鮮明了。


 


大事件太多,今天這個也破產了,明天那個要政府救了。




今天A公司裁員2000人,明天B公司裁員3000人。今天這個銀行裁掉了整整一個組,明天那個銀行裁掉了整整一個部門。


 


很奇怪的是,在這樣大規模的動蕩中,我並沒有太多擔憂。


 


可能是人的抗壓潛力真的很大,可能是身處那樣的環境中,很快就習慣了。




也可能是知道這既非我的錯,又不以人力為轉移,因而有種聽天由命的坦然。


 


真的,當你身邊的人,經常突然就消失了,桌子一夜之間就空了的時候,你已經見怪不怪了。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一個項目上的senior asso,帶著我趕第二天早上8點的客戶會議材料,趕到半夜2點多。




臨走的時候,他還囑咐我,第二天開會要帶上啥啥啥。


 


第二天早上,我來到打call的會議室,推門進去,愕然發現從MD到asso,全部都是生面孔。




要不是看到大家拿的材料是我們頭天晚上剛準備的,我差點退出來,以為自己走錯會議室。


 


客戶大概已經提前知道,MD換人了,但是他們不會被通知到asso換人這種事。




當發現電話里,那個從項目開始一直每天都跟他們緊密聯繫的人不在時,客戶問了一句:那誰誰呢?


 


MD答:他去WallStreet Journal了。客戶立刻會意,哈哈笑了一聲。


 


我從此學到了,被裁員的一種極其婉轉的表達。


 


至今我都不知道,公司是在什麼時間,通知到當事人被裁員了,又是什麼時候,給這個項目換上了全新的team。







畢竟我們頭天晚上下班時是半夜2點,第二天的call是早上8點。


 


但是我從中感受到了,一家大投行,在如此動蕩的時期,還能有條不紊,連會議時間都不改,迅速處理完裁員,換上全組新人的行動力,和背後極其成熟的管理。




經濟危機會重創甚至抹去某些公司,但動搖不到這個金融體系的根本。


 


會議結束後,路過那位asso的桌子,看到桌子上什麼都沒有了的時候,我內心是五味雜陳的。


 


Wall Street never sleeps.





畢業就遇到經濟危機


是件好事


 


和很多人的經歷不同,經濟危機期間,作為一個M&A banker,我一樣忙成狗。


 


一方面,是因為我走了狗屎運,我們公司居然很早就開始做空次貸,雖然不可避免被捲入這場風暴,開始了大規模裁員,也損失慘重,但暫無性命之憂。


 


另一方面,越是這種時候,我們做的pitch越多。




而無論什麼時候,M&A永遠都在運行。好年頭大家都有錢,併購極多,差年頭個個都要重組、融資、賣non-core資產、通過金融方案撐過危機。


 


我每天都在做pitch book。


 


2007年暑期實習,我戰戰兢兢,每天都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什麼活都搶著干,一有空就約人喝咖啡,生怕拿不到return offer。


 


2008年,感覺上跟實習沒有什麼區別,我仍然埋頭苦幹,什麼活都接。




用態度彌補技術上的生澀,用亞洲人強大的建模能力彌補語言弱勢,生怕老闆嫌我做的不好,把我裁掉。


 


漸漸地,我發現,除了運氣不好,身處漩渦中心,經常整個團隊都被一鍋端的情況之外,

在尚留一口氣,危機中還苦苦支撐的地方譬如我司,會不會被裁員也不是全由我控制。


 


被裁掉的,基本都是平時最不招人待見的。


 


比如前面提到那位,半夜被裁掉的asso,我們這群新人其實對他早有意見。







仗著和MD混得好,又是senior asso,什麼活都不幹,態度還很囂張,一天到晚對我們這群新人頤指氣使。




模型我們建,book我們做,手把手的指導是沒有的,動不動就言語諷刺倒很多。


 


再比如,每一年年終,一個class都有人要走。




我們那一屆,走的不是英語說得還沒那麼溜,還沒那麼懂美國式networking,最怕墊底的我。




而是初進公司就極受歡迎的幾位白人,其中一位金髮碧眼,長得像明星,系花一樣的存在,從高中開始就一路名校。


 


然而她真的不會建模。很多次我給她解釋完了,她還睜著無辜的大眼睛,一臉懵逼地看著我。


 


能在這場危機中存活下來,運氣佔了80%:




我司狀況相對好一些,裁員相對少一些,我作為新人,有我沒我公司財報根本不會有什麼變化,裁掉我也沒用,還沒人幹活。


 


但還有20%,在我能幹活而且我態度卑微啊。







美國投行是一個很殘酷的行業,好年頭,要求能松點兒,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恨不得不停從競爭者那裡挖人。




危機一來,養尊處優的人,和平時惹人嫌的人,就是第一批被篩掉的人。




這麼看,投行還是很公平的。


 


我始終認為,畢業就遇到經濟危機,是件好事。




它讓我從此不敢放鬆,凡事寧可做到120分,也不敢打擦邊球偷懶,期望能矇混過關。




它也讓我明白,光把活兒干好不夠,和團隊相處好,很重要。





經濟危機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也有那麼一些時刻,我好像並沒有意識到,我在經歷經濟危機。




2009年,經濟危機到了谷底,市場一片沉寂。Pitch books都沒目標做了。




有那麼一段時間,項目松一些,我和一個大我兩屆的同事,常在下午偷偷溜出去看電影。




在漆黑一片的電影院,我倆抱著爆米花,看著不用腦的娛樂大片,感覺現實中的一切,好像離我們都很遠。




散場後買個冰淇淋,慢悠悠兜回公司。




沒人注意到,我們都去了哪裡。







偶爾和同一屆的同事們出門吃飯,經濟危機似乎讓每個人的脾氣都軟了下來。




以前特別aggressive的,現在都像轉了性。再也沒有人急著討論市場、項目、吐槽MD和VP。




大家的話題都很生活很瑣碎,家裡剛換的新窗帘,最近在讀的小說,和男朋友之間的小彆扭。




沒有緊張的競爭氣氛,沒有24小時隨時可能響起的郵件通知,沒有惡毒的玩笑和吐槽,彷彿我們根本不在投行。




從Equinox出來,就是紐約交易所。




紐約不常下雨,陽光總是很好,紐交所向陽的一面,被灑上一層金光,顯得那些浮雕和羅馬柱,都分外巍峨。




背陰的一面,卻被這耀眼的陽光,襯得黑暗。




我腦中蹦出一行字: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被裁掉好還是留下好


誰也說不準




我有一個以色列同學,在招聘期間表現極其出色,獲得了幾乎所有招聘官的青睞,面試offer收了一大把,最後選了Lehman。




當時Lehman以年輕的內部創業文化,迅猛的發展勢頭,超越了更有歷史的大行,成為很多人心目中首選。放棄Goldman offer去Lehman也很常見。


 


我當時很羨慕他。


 


結果Lehman一倒,他立刻被裁員,60天內就要離開美國,回到以色列。回去之後再要回美國就業,就幾乎不可能了。


 


我常想,要是公平競爭,當時的我哪兒都比不過他。然而就因為我的選擇沒他多,最後沒進去Lehman,留下來的居然是我。




真的很想啼笑皆非地朝著老天咆哮一句:玩兒我們呢?


 


但是留下來就一定好嗎?


 


我的另一個朋友,2009年被裁的,回了中國。




還在華爾街的時候,他的部門極其苦逼,我們還很junior,沒了bonus,賺的也沒那麼多,還要付那麼高的稅。




回去之後,他做了更適合自己的行業,反而風生水起。


 


裁員提前終結了一份明顯不適合他的工作,讓他能更早踏上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雖然我從來不後悔進投行,但有時也會想,如果當時被裁員了,我今天會在做什麼呢?


 


10年初,我生日聚會,邀請了很多同屆的同事。其中有個同事帶了女朋友,他女朋友是Credit Suisse頭幾批被裁的。




她告訴我們,因為被裁得早,拿到了很好的severancepackage,一年還是一年半的工資吧(當時工資是10萬美金),然後政府還給失業補貼。




她把紐約的公寓轉租出去,拿著工資、失業補貼、租金,出去環遊世界了。等到谷底一過,各大行裁員裁得沒剩幾個人,急需招人來幹活,又把她招回來了。





 


你看,賺得比我們多,不用苦逼地幹活,出去玩了一年,回來還跟我們一樣。


 


到底誰才是贏家。


 


親歷這場危機,讓我學到了寶貴的人生一課,那就是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是大結局。


 


以為自己選了最好offer的,還在前途一片大好的玫瑰泡沫中憧憬未來呢,轉眼成為60天內滾出美國,再也回不來的那個。


 


進了美國大公司的,還在鄙視鏈頂端俾睨眾生呢,轉眼公司要拿政府救助,終止H1B。


 


暫時保住工作的,正慶幸自己還能多掙幾個月的工資呢,轉眼發現輪到自己,公司沒錢了,什麼賠償都沒有。最晚走的人,最凄涼。


 


反而是那些早早被裁的,有些在情況還沒那麼糟的時候,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有些出去兜了一圈,很快又回到了原來的崗位。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以前對我來說就是課本上的一句話。現在是我人生信條。


 


從此遇到波折,我都不敢嘰嘰歪歪了。


 



我很感謝


我參與過經濟危機


 


有位記者朋友,想讓我說說08危機我經歷了什麼,以及回頭看這十年,對國內這股創業浪潮有什麼觀察。


 


可能經歷過經濟危機後,我對任何轟轟烈烈,成為「浪潮」的事,都失去了投身其中的熱情。







當別人興奮地跟我討論「看這家公司兩年內上市了,那家公司C輪融了一個億」的時候,

我的關注點往往在它們的商業模型是否新穎可行。




如果是,我就有極大興趣追著看,如果不是,我就很木然:哦。


 


也許我這樣很老派,很過時,很不符合現在的遊戲規則。但親歷經濟危機後,我就變成了一個只會笨笨地一點點做事的人。


 


經濟危機給我們這一批人,烙下了不可抹滅的烙印。


 


我們變得更容易知足,更經受得起打擊,畢竟最難的時候已經過來了,我們也沒有很慘嘛。




回頭看看,十年後,想做的事,想進的行業,慢慢大家也都做到了。


 


我們也變得更堅韌,更不願放棄,因為我們太明白,一個艱難的開始,真的不算什麼。


 


回首十年,我很感激生命中有這麼一段經歷。


 


就算我老了的時候,一生平凡,沒啥成就可吹噓,至少我還可以對我的孫輩們炫耀:


 


你奶奶/外婆我,當年可是在華爾街上,親身經歷了一場經濟危機喲。





你有什麼值得和孫輩們吹噓的經歷嗎?









你有沒有想過,每個不起眼的「小愛好」,也許都能成為通往人生高光時刻的Amazing Job。




為此,領英製造了一台「驚奇職位販賣機」,無論你喜歡賣萌、性感,還是旅行、航天、智能…說不定都會在這裡找到真愛。




現在點擊

閱讀原文

,開始驚奇職位之旅。







本文作者攜隱,

前華爾街投行家,現做著留學諮詢/健身工作室/民宿的斜杠中年。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攜隱Melody」(id:

xyxymelody

)。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pixabay、影視截圖

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身處「快」時代,你陷入淘汰焦慮了嗎?
結婚率銳減30%,為什麼互聯網越發達「單身狗」反而更多?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