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徵明:笨小孩和他的高能教師天團

文徵明:笨小孩和他的高能教師天團

01

在諸多影視作品中,明代的「江南四大才子」是出鏡率頗高的一個群體。

其中,最具故事性的自然是大家熟知的唐伯虎,他才華橫溢,卻顛沛流離,滿足了人們對風流才子的一切想像;才藝稍遜一籌的祝枝山,往往以更喜感的形式出現,曝光率也不低;除了徐禎卿因為形象抱歉,常常而被替換為虛構人物周文賓之外,四大才子中,存在感最弱的一位當屬文徵明。

這也難怪,和其他幾位天賦異稟的才子相比,文徵明不但沒有在童年時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才藝,智力水平甚至在常人之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笨小孩」;成年後的文徵明性情平和淡泊,行事敦厚沉穩,畫風類似今天的「老幹部」,就連狗仔也未必能挖出什麼猛料,實在缺乏廣泛傳播的新聞價值。

但在真實的歷史中,文徵明卻遠遠不止是唐伯虎等人的背景板,綜合來看,他取得的成就,甚至可以說是四大才子中最高的。

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文徵明的楷書是不容錯過的臨摹範本;在繪畫方面,文徵明開創了明代青綠山水畫的新風格,是繼在他的老師沈周之後,吳門畫派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他的後代能人輩出,弟子也多有英傑湧現,堪稱整個吳中文人集團的靈魂人物之一。

在文徵明的人生中,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他的家人、師友以及所在吳中地區的深厚文化底蘊,也是推動他破繭成蝶的重要力量。這一期,我們就來聊一聊,文徵明和他的家人、師友的故事。

02

先天資質有限但後來有所成就的人,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晚清名臣曾國藩。

但曾國藩的資質大致也還算得上中等,而且其中不乏有自謙的成分。而文徵明年幼時資質之差,用現在的話說,是實實在在差出天際的水平。就連給他寫墓志銘的黃佐,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寫上「公生而少慧」。最典型的證據,就是文徵明在八九歲時,還連話都說不清楚,簡直有幾分「中國版阿甘」的意思。

幸運的是,正如阿甘有一位始終鼓勵他的母親一樣,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也扮演了類似的角色。

在文徵明連話還說不利落的時候,文林就對眾人公開宣稱:我這個兒子將來必有大成,比他的兄弟們都強。

幾年後,文林結識了「別人家的孩子」唐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唐伯虎,文林對唐寅非常欣賞,給了他很多幫助,並讓他和文徵明結識,成為終生摯友。

欣賞歸欣賞,文林在對比唐寅和文徵明時的時候,還是堅定的認為,文徵明未來的路,要比有才但過於輕浮的唐伯虎走得更遠。

相信當時聽到這個判斷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一位偏愛自己兒子的父親不切實際的鼓勵,未曾想到,文徵明用此後七十多年的時間,印證了父親的眼光是正確的。

03

文林對於兒子文徵明成長的支持,當然不止於簡單的「賞識教育」,他幾乎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親友故交資源,為文徵明打造了一個明星級別的輔導教師天團。

文林為文徵明找來的文學輔導教師,是他的同科進士,剛剛因為繼母去世在家裡服喪的吳寬。

要說文林本人,也算的上是學霸一枚,但和這位同科進士吳寬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吳寬是明代歷史中來自蘇州城的第二位狀元,他此前的工作,是給上一位太子也就是現任皇帝朱佑樘當老師,而下一份職業,也就是給現任的皇太子朱厚照當老師的工作正在虛位以待,在兩任帝師工作的間隙給文徵明輔導功課,這樣的機會實在難得。

另一位書法老師也大有來頭。別看此後文徵明憑藉書法讓後人膜拜,當年,他的書法其實是個老大難問題,十八歲參加歲考的時候,文徵明就是因為字太難看拖了後腿,試卷被評為三等。左思右想,文林找來了老同學李應禎來指導兒子書法。

李應禎老師有兩個重要的教學特點,一是擅於總結,執教文徵明時,他把自己四十多年學習書法的內功心法加以歸納,毫不保留的傳授給了文徵明;第二個特點是極富創新意識,在他的眼中,要是一成不變的模仿古人的書法,就算寫的字和王羲之一模一樣,也沒有任何價值。兼備傳承和創新意識的教法,讓文徵明在書法方面大受裨益。

第三位老師,教文徵明繪畫的沈周,也是文林的老朋友,而這段師生之誼,主要是文徵明本人爭取的。當他看到沈周《長江萬里圖》時,被深深折服,主動要求投入沈周的門下。

出乎他的意料,沈周對於這位老友之子的請求表現的卻相當冷淡,拒絕收他為徒。

終身沒有參加科舉的沈周,心裡很清楚,寄情水墨丹青和憑藉科舉入仕,在很大程度上並不相容,沈周本人選擇了尊重自己內心的聲音專心搞藝術,但對於大多數人,科舉考試更為才是所謂的「正業」和「要務」,他不確定眼前的這位年輕人是否有著和自己共同的選擇。

不過,文徵明發揮了軟磨硬泡的精神,終於說服了沈周收他為徒,沈周也逐漸喜歡上了這位性情忠厚,勤勉異常的年輕人,將平生說學傾囊相授,延續至清初的「吳門畫派」的繁盛,正是由師徒二人共同開啟的。

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和這些老師之間,並不是刻板的師生關係,而是亦師亦友的交情。從年長的沈周、文林、吳寬到年輕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一代,相互交往、相互切磋,形成了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吳中文人集團。談笑之際,落筆成篇,讓後人心馳神往。

04

追隨幾位集才華和經驗於一身的名師學習,為文徵明的生命打開了一扇扇嶄新的窗,卻也暗暗的讓他和科舉仕途之路漸行漸遠。

幾年後,文徵明首次參加科舉考試,他的老師沈周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文徵明果然名落孫山;三年後再戰,仍是落第收場。

和文徵明同歲的好友唐寅,卻是一路凱歌,高中鄉試第一名,坊間盛傳,來年的狀元已經是唐寅的囊中之物了。

誰知造化弄人,第二年,唐寅被牽扯進一樁科舉舞弊案,非但沒有奪得狀元,反而一度身陷牢獄之中,此後被終身剝奪了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他的仕途夢想以一種猝不及防的方式突然終止。

唐寅出局了,但落榜生文徵明的努力還在繼續,不過他的結果也沒比唐寅好到哪裡去。此後的二十多年間,文徵明又參加了七次科舉,全部失敗,總計九次落第的慘痛經歷直追晚唐「十上不第」的落榜生前輩羅隱。

分析文徵明多次落榜的原因,資質魯鈍並不是合理的解釋。雖然經歷了慘淡的童年,但經過個人努力和名師指點,青年時期的文徵明的見解和才華已經頗為不凡,在書法、文章和繪畫方面,都小有所成,應付並不算靈活的科舉考試,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箇中原因,文徵明本人進行過系統的反思,在他看來,最大的問題在於此前曾經提到過的時文與古文之間的衝突。當時科舉考試青睞的應試文章,主要是以程朱理學為指導思想的時文,而文徵明和他在蘇州的師友們大多欣賞的是卻是言之有物、質樸典雅的古文。

文徵明渴望仕途,但又不願意放棄對古文的追求,在二十餘年的科舉之路上,一直在平衡兩者的關係,很顯然,結果並未如願。和他交好的另一位才子祝允明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七次落榜後最終放棄。

對文學的追求超出對仕途的渴望,讓這個世界上多了一些庸常的基層官僚,卻多了一些文壇的傳奇人物,對於時代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05

文徵明五十四歲那年,他的好友唐寅在潦倒中結束了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讓他悲痛不已。不過,這一年對文徵明也有一個好消息,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文徵明以貢生的身份入京,被授予翰林院待詔。一直求不得的仕途總算是勉強起步了。

不過,上任之後的文徵明很快就陷入了苦悶之中:第一,這個翰林院待詔只是個從九品的小官,已經年過半百、而且在吳中頗有聲望的文徵明很難在這個芝麻官的崗位上獲得成就感、施展自己抱負;第二,文徵明畢竟是性情中人,對當時官場的種種黑暗即看不慣又無力改變,三年之後,文徵明主動請求辭職,結束了短暫的仕途生涯。

從二十五歲參加鄉試,到五十七歲辭官回鄉,文徵明三十年的科舉入仕努力如同幻夢一場,這難免讓人沮喪。好在生活習慣良好,注重養生的文徵明有一項很多人難以企及的優勢,那就是極為長壽,辭官回鄉後,他竟然又活了三十多年,造就了極為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沒有了科舉的羈絆,文徵明和朋友們在吳中悠遊林泉,談文論藝。在藝術創作上全面開花,他的詩詞、書法和繪畫的代表作品,大多來自於這段時間,在八十九歲高齡書寫的前後赤壁賦仍然保持了極高的藝術水準。

除了個人成就外,文徵明還把他從各位老師那裡的收穫和自己一生的經驗傳承給後輩,他的後人和弟子人才濟濟,兒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都是名畫家,弟子中的錢穀、陸師道、陸治、陳道復也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形成一個繪畫流派——「吳門畫派」,影響深遠,一直延續到清代畫壇。

和同時代的很多人相比,文徵明沒有過人的天分和才情,不過他有幸生在文化繁盛的吳中,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一生當中又和多位良師益友長年交遊,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終厚積薄發,在科舉失利的情況下仍然成就一番事業,文化環境對個人成長的重大價值不可謂之不大。

文徵明和他的師友們,推動藝術教育從廟堂之高走向了江湖之遠,雖然他們作品的創作和鑒賞在當時還限於文人雅士的群體,但卻為此後明清的藝術教育進入尋常百姓家拉開了序幕,也是我們在回顧中國藝術教育的歷史時,不可錯過的一段往事。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後暫不焚 的精彩文章:

謝家讀書會,從東山到烏衣巷

TAG:閱後暫不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