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綠水青山常在?臨夏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綜述

讓綠水青山常在?臨夏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綜述

讓綠水青山常在

——臨夏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綜述

永靖縣加強對黃河太極島濕地的修復與綜合治理,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史有東

從臨夏縣北塬山上眺望,美麗風景盡收眼底:大夏河猶如一條長長的玉帶,滋潤著萋萋芳草;山坡上、道路旁綠樹成蔭,各種鮮花競相綻放。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背後,凝聚著臨夏州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幹勁。

近年來,臨夏州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山水綠色美麗臨夏建設取得紮實進展。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睿君

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

臨夏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從實際出發,提出抓生態綠色發展的思路,確立了建設山水綠色美麗臨夏的目標,全力推動生態環保各項工作,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生態文明建設責任體系,並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等工作機構。

臨夏州嚴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編製完成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實施方案和「十三五」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等8項專項規劃,並制定多部相關文件,引領、指導和規範全州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堅決落實《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專門派出作風督查組、媒體監督小分隊,緊盯環保死角、突出問題導向,著力增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和責任,全民治污正在成為社會風尚和自覺行動。

臨夏州紮實推進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清單》。截至目前,全州共認領整改的19項任務,已完成16項,剩餘3項均達到整改時序要求;督察組批轉交辦的29批87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

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臨夏州深入查找各領域、各行業環境保護突出問題。其中,自查出的8大類30個問題已完成27個,「綠盾2017」專項行動中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排查出的10個問題已完成9個,剩餘問題正在抓緊整改。組織開展2次整改工作「回頭看」,進一步查漏補缺、鞏固成效。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按照「遠近結合、標本兼治」和「治舊、控新、嚴管」的思路,臨夏州實施精細化網格管理,綜合施策,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奠定基礎。目前,臨夏市PM10平均濃度由2015年的9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8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由2015年的4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0微克/立方米;今年前7個月,優良天氣率達88.2%。

臨夏州嚴格落實工程減排、管理減排、結構減排措施,並加強水源地保護,建成引黃濟臨、引黃入積等供水工程,最大限度減少水體污染。同時,在州縣鄉村設立四級河長1925名,加強河道沿岸企業的監督監管,集中整治無證開採、濫采亂挖和河道傾倒垃圾、直接排污等現象,嚴厲查處違法排污行為。目前,全州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功能區要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地下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城市生活垃圾處置率達85.23%、比2015年提高4.56個百分點,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8.05%、提高2.71個百分點。

臨夏州加強農村廢舊地膜回收、秸稈利用、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化利用,鼓勵養殖企業建設沼氣池和加工銷售農家肥,並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樣品採樣工作,全面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加強化肥和尾菜污染防治,大力推廣施肥配方、病蟲害綠色防控實用技術,有效減少了土壤污染。

臨夏州嚴格執行新《環保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重視加強監管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全州建成16座空氣自動監測站,購置水、土壤監測設備116台(套),推動污染防治由人防到技防的轉變。

發展生態產業推動綠色崛起

臨夏州認真貫徹全省《關於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研究制定全州落實的具體意見。同時,搶抓臨夏縣經濟開發區、廣河縣經濟開發區、東鄉縣經濟開發區、永靖縣工業園區被列為省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的機遇,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快延伸產業鏈條,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項目,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運作「三位一體」的循化經濟發展模式。

臨夏州堅持把「糧改飼」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的有力抓手,從2015年開始試點到去年的全州推廣,以此帶動農村「三變」改革,推動旱作農業實現「第二次革命」。2017年,全州種植飼草玉米9.9萬畝,對玉米秸稈進行全貯、青貯、黃貯或草粉加工達143.9萬噸,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4%。

同時,結合創建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臨夏州論證儲備了一批重點項目,建成劉庫一期、紅水河綜合治理、大夏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2015年啟動實施的總投資16.99億元的劉家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已爭取國家專項資金1.672億元。加快劉鹽八庫區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劉庫二期、黃河幹流臨夏段防洪工程、園區循環化改造等項目,東鄉縣河灘鎮污水處理工程、劉家峽庫區生態環境調查評估等11個項目正在有序建設。同時,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把項目環保審查關,加大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力度。

綠化美化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臨夏州先後投資6400萬元、實施23個美麗鄉村和18個生態文明小康村試點項目,有力帶動了全州新農村建設。並紮實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認真落實天然林保護、公益林管護、生態補償、濕地保護等政策措施,加強植樹造林和城市園林綠化。近3年來,全州完成人工造林122.85萬畝,新育苗12.79萬畝,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補植補造17.42萬畝,新建綠色通道2728公里,完成義務植樹3179.2萬株,經濟林提質增效24.71萬畝,天然林保護面積92.26萬畝,濕地紅線保護面積35.2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1.51%。狠抓水土流失治理,完成890平方公里治理任務,建設高標準農田34.1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2萬畝,新建防洪堤43.8公里,生態保護屏障功能進一步完善。

臨夏州把做好全域無垃圾工作作為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制定下發《全域無垃圾三年專項治理行動方案(2017—2020年)》和《年度工作方案》,各縣市建立政府主導、第三方保潔一體化服務、群眾參與的治理體系,按照「社保潔、村(社區)收集、鄉(鎮)運轉、縣(市)處理」的模式開展垃圾清運工作,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得到有效整治。堅持以集中焚燒為主、小型垃圾焚燒為補充、衛生填埋為托底,探索推行環保科學的垃圾處理新模式,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出路問題。目前,設計日處理垃圾500噸的臨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開展選址等前期工作,東鄉縣日處理5噸-10噸小型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正在進行施工圖審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甘肅網 的精彩文章:

7年蘭馬讓蘭州成「運動之城」 徒步運動不斷發現城市的美麗
2018「蘭馬」競爭空前激烈:女子哈桑登頂 男子沃爾德雷格衛冕

TAG:每日甘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