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該怎樣有意義地活著?又該如何淡然地面對死亡?

該怎樣有意義地活著?又該如何淡然地面對死亡?

上海的空氣里,已經微微有了涼意。

窗外的銀杏樹葉開始飄零了。

於是,想起了生命這件事情。

1

人生是什麼?

曾讀朱光潛先生的《悲劇心理學》,在書中,先生舉過一個例子:

大臣比德對國王埃德溫說,王上,人的一生就好像您冬天在宮中用餐時,突然飛進宮殿中來的一隻麻雀,這時候啊,宮中爐火熊熊,外面卻是雨雪霏霏。

那隻麻雀穿過一道門飛去,消失在它所來的嚴冬的黑暗裡。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能看見的,也不過是在這裡稍停的片刻,在這之前和之後的一切,我們都一無所知。

將一生比作有生命的物體,如小雀子,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這是西方人對生命短促的描繪,可謂精到。

而我們東方人卻似更喜用無生命的自然景物來形容生命,比如朝露,比如流水,比如不系之舟……

古詩中,尤愛梁代昭明太子蕭統編入《文選》中的《古詩十九首》

而這十九首佚名詩,百分之二十都表現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流露出亂世中人們對生命的困惑。文學史中,生命意識的普遍覺醒,實則也正是萌生於風雨飄搖的兩漢魏晉時期。

社會的動亂,戰爭的頻任,國勢的衰微,生命朝不保夕,親友生死離別,實已司空見慣。

怎樣去活,就必然成為一個問題。

2

怎樣去活?

《古詩十九首》諸多作者給出的答案是,「及時行樂」。

如《生年不滿百》中的「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再如《驅車上東門》里的「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迭,聖賢莫能度。復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既然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如飛鴻踏雪泥般,終究茫茫不知所終。

無論高貴還是卑微,無論美麗還是醜陋,無論富貴還是貧賤,都終究逃不過「死亡」的魔爪,又何不趁就有限之生命,嘗遍魚肉之樂,放浪形骸之外呢。

說實話,在對己要求最是鬆散的時期,我也曾嘗試如此這般草率地過,但終未逃脫「空落」的折磨。

人,畢竟是精神與物質的二元統一,無法割裂而活。

只是,到底該怎樣活著?

如果我們反正都要掉落,要死亡,那麼為什麼還要來這裡呢?

雖然我還不能給出自己的答案,但或可借英國哲學家羅素先生的觀點一用。

《我為什麼而活著一文中,他寫道,「有三種簡單然而無比強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探索和對人類苦難的憐憫。

初讀這篇短文,理解尚不透徹,而今,經曆日益豐富後,就有了諸多共鳴。

若果人生沒了愛的滋養,便與荒原無所差別。對愛的憧憬與渴望,確實是人生的原初動力。

前幾日讀一篇公號文章,一位清華學子說,在他心裡,房子決然不應該成為這一代人的終極追求,而愛才是。深為認同。

遭遇過很痛苦的事兒,以為自己過不去的時候,對家人的愛與責任,總能成為我迷航的指明燈。

我常在想,對我這樣一個對物質相當無感的姑娘來說,最好的生活,真地不是千金裘、五花馬,而是屋外碧水青山,室內有愛人溫柔相伴,任它時光流逝,我們一起慢慢變老,就好……

羅素先生說,用對愛追求的激情,他同樣想去探索知識,因為希望能夠理解人類的心靈,能夠知道群星為何閃爍,試圖領悟畢達哥拉斯所景仰的數字力量

我想,物質日益膨脹的當下,精神危機早已不是聳人聽聞的事兒了。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原因無它,只因停止了用知識充實自己。

我們太多人,寧願躺著刷屏,也不願坐著翻書。社會各界呼籲閱讀的聲音越來越響亮。

於我自身而言,若是每天不去讀幾頁書,寫幾行字,念幾句詩,就會坐立不安,深怕自己一不留意,就被這信息爆炸的時代給怠慢。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更不曉得,明天會不會更好,但總認為,只要不是空有一副皮囊,一直在堅定朝前邁步,就定會見到光明。

羅素先生還說,愛和知識,只要有可能,是為通向天堂,但憐憫總將他帶回塵世,痛苦呼喊的回聲回蕩在他的內心。他渴望能夠減少邪惡,也因為自身的無能為力,而深受折磨。

我也如此。敏感多思的我,愛好人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卻也時時被各種醜陋、殘忍、貧苦牽引,內心悲戚。

有一段時間,甚至不忍卒讀任何中東有關的新聞,只因看到戰火紛飛中無辜百姓絕望驚恐的眼神,我就會難過到無法自已。對萬事萬物感觸比人更為敏銳的我,冷不丁就會被各種苦難擊中。

我常想啊,如果我有更大的力量,最想做的,就是去減輕那些真正處於不幸之中的人們的悲傷於萬一。只可惜,我還沒能攢足那份力氣。

如此要求自己,充實過著一生,縱然明天離去,也是無憾了吧。

這樣想來,我也才釋然了。

3

如何面對死亡?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美國作家利奧·巴斯卡利亞博士寫的著名繪本《一片葉子落下來》。

它是目前為止,我讀過的闡釋生命的最好作品了。

全書用一片葉子形容人的一生,通過一片葉子生長、死亡的過程深入淺出地揭示著生命的意義:一片葉子生在春天,長於夏天,在秋天絢爛,於冬季走向死亡……語言優美,發人深省。

葉子丹尼爾告訴葉子弗雷德,給人遮蔭,是樹葉的目的之一。

什麼是目的?」弗雷德問。

就是存在的理由嘛。讓別人感到舒服,這是存在的理由。為老人遮蔭,讓他們不必躲在炎熱的屋子裡,也是存在的理由。讓小孩子有個涼爽的地方可以玩耍,用我們的葉子為樹下野餐的人扇風,這些都是存在的目的啊。」

葉子丹尼爾又告訴葉子弗雷德,秋天就是這樣,樹葉該搬家了,有的人把這叫做死。

我們都會死嗎?」弗雷德問。

是的,」丹尼爾說。

「任何東西都會死,不論是大是小,是強是弱。我們做完我們該做的事,我們體驗太陽和月亮,經歷風和雨。我們學會跳舞,學會微笑,然後,我們就要死了。」

最後,丹尼爾掉下來了,再後來,葉子弗雷德也離開了大樹,掉在了雪堆上,睡著了。

但是,他不知道,冬天來了,春天也就不遠了;也不知道,雪會融化成水;

他也不知道,自己看似乾枯無用的身體,會和雪水一樣,讓樹更強壯,他尤其不知道,在大樹和雪地里沉睡的,是明年春的生機。

如果你問我,反正都要掉落,要死亡,那麼為什麼還要來這裡呢?

我要告訴你,只要找到存在的理由,即使終將離去,我還是要來到這裡。

因為,你可知道,在大樹和雪地里沉睡的,是明年春的生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佛佳的小屋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的生命中也有未完結的創傷事件,不妨試試那把神奇的「空椅子」

TAG:溫佛佳的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