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土地制度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土地制度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中國古代經濟》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大動蕩,大變革時期。它的時間跨度,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開始一直到公元前221,秦王嬴政統一六國,歷時半個世紀。

所謂春秋,最初指的是魯國的史書。有傳言,它是孔子編定的,之所以取名春秋,是因為古人以春秋指代一年四季。而所謂戰國,其實是源於西漢劉向的史書《戰國策》。當然,它也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點,烽火連天,屍骨曝於荒野。所以說,春秋戰國並非一個完整的朝代,而是由兩段時期組成的,而其分界線則是公元前475年的三家分晉。

可是各位,就是在這麼一個狼煙四起的戰亂年代裡,中國的土地制度卻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據史料記載,在夏商和西周時期,中國處於奴隸社會,在土地制度方面實行的是井田制。這是一種土地的國有制度,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說的就是這種井田制。

在這種模式下,奴隸每天是被逼著勞動的,而且自己壓根就享受不到這些勞動果實。所以,他們的積極性一直不高。但到了戰國時期,特別是田氏代齊以後,隨著戰爭日益頻繁,人口大量死亡,很多土地也就成了無主的荒地。另一方面,各諸侯國為了彌補人員和糧食方面的不足,都打起了這些荒地的主意。

據史料記載,魯國國君就發出告示,說凡是無主的荒地,任何人都可以娶耕種。而且誰種地土地歸誰。只不過,種地者需要按時繳納一定的賦稅給國家。法令一出,大量貧民流入魯國,他們劃分了那些荒地,按時繳納賦稅,從而成為了農民。

從國家層面講,魯國的這一措施也使土地由國有變成了私有。所以,它能很好地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按司馬遷的說法,正是看到了這種土地變化帶來的好處,所以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時,他便以法律形式確立了這種土地私有制。這就是所謂的廢井田而開阡陌。說了這麼多,各位現在明白了吧?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土地制度為什麼會發生變化?一是因為井田制本身具有弊端,到春秋戰國時期,其已不再符合時代的需要了。二是因為戰亂,井田制被破壞,出現了很多無主荒地,封建土地私有制才應勢而生。最後,這種土地制度的變化,也離不開商鞅等改革者的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雜談 的精彩文章:

官員造訪,郭子儀速令小妾回卧室,事後說是驚險一幕,差點滿門抄斬
蔡鍔死後,小鳳仙找了個老實人接盤,死後棺材中被放入了此物

TAG:史海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