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國贏了,但丘吉爾的英國卻輸了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讓歐洲生靈塗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如果說在戰爭中有一個人功勞最大的話,我想那個人一定是溫斯頓·丘吉爾。當納粹希特勒的閃電軍團所向披靡的時候,張伯倫一昧的想要出賣別人換取和平,斯大林還想著和希特勒如何瓜分波蘭,貝當乾脆就直接向納粹投降。只有丘吉爾,無論如何一定要跟希特勒死扛到底。正是由於丘吉爾的堅持和謀略,才形成了對抗法西斯的世界同盟,才換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英國作為老牌世界領袖迎來最後的輝煌,以及沒落的開端。
溫斯頓·丘吉爾雖然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但卻沒能繼承公爵爵位。靠著陪伴一生的運氣和政治熱情一路青雲直上,才34歲就做到了英國的貿易大臣。一戰時丘吉爾成為英國海軍大臣,但卻逢戰必敗,成為海上的笑柄。但他卻膽略過人,才華橫溢,更有一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魄。二戰的爆發給他提供了全面發揮才幹的機會,讓他的人生歷程達到了巔峰。
他在二戰當中最精彩的一場演講成為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刻。「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你們。你要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最後勝利是獲得了,確實是付出了一切代價。幾乎是在德國投降的一瞬間,兩股勢不可擋的威脅馬上向英國襲來,那就是戰後民族解放運動和蘇聯的日益壯大。
為了贏得二戰的勝利,英國給他覆蓋全球的殖民地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許諾,再加上大家都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貢獻,在戰後的國際新秩序當中,你怎麼好意思再讓人家當殖民地呢。於是大英帝國分崩離析的結局近在眼前,其實所有的殖民地他都可以放棄,只有印度實在是捨不得,英國40%的財政收入來自印度,放棄印度等於自斷雙臂,這種痛真的無法忍受。再痛也要扛著,英國親手培養的尼赫魯和真納已經羽翼豐滿,成為印度獨立的旗手。最後在血流成河的印巴分治之後,英國最終還是失去了印度,大英帝國崩潰了。
而德國問題更加諷刺,為了對抗蘇聯這頭巨大的猛獸,保持局勢穩定,英國必須重建德國。重建德國比治療癱瘓的英國簡單得多,重建之後的德國,廢墟上迅速屹立起一座座現代化的工廠。而英國只能繼續使用戰前的老舊設備,戰時價格管制不得不一直延續,經濟萎靡不振。幾年之後,德國變得比二戰前更富有、更強大、更現代化,而英國還在二戰痛苦的泥潭中掙扎。這不禁讓丘吉爾和英國老百姓納悶,這特么到底是誰贏得了戰爭?
而更讓人鬱悶的,是英國的戰後大選。1935年選出的英國議會,為了適應戰爭現狀,已經持續了連續十年的執政。1945年7月5日,幾乎是馬上就在戰爭結束之後,新的議會選舉開始進行。丘吉爾在早上得知選舉結果之後,猶如遭到晴天霹靂,他震驚的半天說不出話來。帶領英國走向勝利的保守黨被攆出了政府,工黨以絕對優勢取得勝利。在二戰中叱吒風雲的國際領袖丘吉爾,在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就被他的人民拋棄了。
而事實證明,新上任的工黨首相艾德禮並沒有讓英國富強的本領,他們激進的福利政策讓英國的經濟不斷在彎路上徘徊,直到美國援助和產業革命的到來,才讓英國擺脫窮困的命運。但此時,早已經失去了與世界強國一較長短的機會。且不說能和美蘇一較長短,就連後來新興的日韓都難以企及。時至今日,英國除了頭上還有一個大英帝國的榮耀光環之外,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大國而已了。
※只有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才能創造財富?歷史早有答案
※為啥明朝總招黑,一副好牌讓老朱家打臭了
TAG:茶葉蛋仰望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