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里的「藥引子」到底是什麼東西?

中醫里的「藥引子」到底是什麼東西?

對中醫比較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服用中藥是很有講究的。很多的中藥服用時是需要有「藥引子」的。做為局外人,就不太清楚,什麼是「藥引子」?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辭海》中解釋:「處方中選用某種藥物以導諸葯達到病所」,稱之為引經葯,俗稱「藥引子。它起源於兩千多年前成書的醫學經典名著《內經》,書中就說明了方劑配伍的原則,這就是「君、臣、佐、使」四類訣,它要求每個方劑應由四類藥物組成,即君葯是方劑中主葯,起主攻疾病的作用;臣葯是方劑中僅次於主葯而居於第二位的藥物,起加強主葯療效的作用;佐葯是協助和制約以上兩種藥物的第三位藥物;使葯,就是俗稱的藥引,起率領諸葯抵達病所,調和諸葯的作用。這就是「藥引子的」由來,大家清楚了吧!我們再來了解一些,日常中常用的藥引子,就清楚了什麼是藥引子了。

一、紅糖能補血、祛淤,治療產婦惡露不暢、小腹冷痛等症時,常取紅糖為引。

二、蔥白,能散寒通陽、解毒散結,治療感冒風寒、小便閉塞不通時,常用蔥白5根一7根為引。

三、大棗,能益氣補中、養血安神、調和藥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葯時,常取大棗緩和藥性,以防中毒。

四、治療腎陰虧虛的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宜用溫淡鹽開水送服,取其咸能人腎之功。

五、在辛溫解表葯中,同時加入生薑、蔥白,則更增強發汗解表作用。

六、食醋能散淤止痛、收斂固澀。治療婦女帶下、血熱崩漏、蛔蟲腹痛病症時,常取食醋一湯匙作藥引。

藥引是以「君臣佐使」為依據,在中醫經絡學說和中藥升降浮沉的理論指導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實踐中,不一定每方都必須用藥引,有的藥引已開列在處方之中了。具體如何用中藥,是否需要使用「藥引子」一定要聽醫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來醫生 的精彩文章:

正確選擇紙尿褲的方法
寶寶睡覺,要注意這7點!

TAG:有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