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阿里鐵軍內訓:江湖盛傳的阿里三板斧,這才是全部真相!

阿里鐵軍內訓:江湖盛傳的阿里三板斧,這才是全部真相!

阿里鐵軍內訓:江湖盛傳的阿里三板斧,這才是全部真相!

互聯網公司里,阿里與華為這兩家標杆公司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是對幹部培養工作的極度重視。

華為有幹部部,阿里有組織部。而阿里幹部培養工作的三板斧更是成了諸多管理者和企業家的必備內參。

而這盛傳江湖的三板斧到底是什麼呢?

1、阿里巴巴三板斧的由來

時間要拉到10年前

彼時正是互聯網三家BAT犬牙交錯的關鍵時期。馬雲認為他和馬化騰、李彥宏的差別是:馬化騰和李彥宏在產品和技術方面有優勢,但他自己最厲害的地方是懂得管理、組織和人心

馬雲認為這就是阿里巴巴最核心的要素。

於是馬雲提出了三板斧的概念。

為什麼有三板斧?馬雲認為只有管理層有梯度、有系統的成長模式才是公司發展的核心所在,所以在歷年阿里巴巴的變革過程中都伴隨著大型的人事調動,比如2008年所有原來的高管都留學或者轉崗,但是阿里巴巴還是發展得很好。

2、三板斧是什麼?

阿里巴巴管理的「三板斧」,指的是中高層管理者在組織中發展與成長的方法與思路。

而這三板斧,說的是進行有效進行管理的三個核心環節或動作。

具體說來,針對基層、中層和高層管理者和不同的管理層次,三板斧是不同的。

1)、針對基層管理者的三個指標: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

定目標:我們要知道自己和團隊的目標,每個人都是清晰的。給團隊定目標,明確地告訴他們,我們希望在三天結束之後拿到的結果的是什麼。

追過程:在過程中,需要持續改進和反饋。除了定目標,還需要知道是如何分工的,在實施過程中團隊遇到各種問題,理解或者不理解,快或慢。一定要追蹤每個細節和過程,前面越清晰,越知道問題在哪裡。

拿結果:基層管理者在每個階段都能夠打仗,最終拿到結果,以結果方式付酬,為結果鼓掌。一線管理人員在每個階段都要拿出明確的結果,否則就是不達標。採取六點工作制(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最多不超過六件,定計劃然後量化目標和總結。

針對中層管理者有三個指標:fire and hire,team building和get result。

(一)fire and hire:在阿里巴巴,招人是管理者的事情,如果管理者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就不是好的管理者。同時管理者要會開除人。

(二)team building:中層管理者必須要打造一支團隊,給你一群人就可以管好。馬雲說,不要說他們是笨蛋,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笨蛋,但是三年之後還是笨蛋,那麼你就是笨蛋。所以給你一群人,你就應該把他們培養好。

(三)get result:這個結果和針對基層管理者的拿結果不一樣。我們認為過程也是結果,人也是結果,項目也是結果。我們既要人的結果,也要事的結果,這叫get result。

針對高層管理者有三個指標,分別是「揪頭髮」、「照鏡子」和「聞味道」,分別代表著一個高層的管理者需要具備的三項最核心的能力:「眼界」、「胸懷」、「心力」。

(一)揪頭髮:一個人會向上思考,這是眼界,往往屁股決定腦袋,但是我們不僅要基於自己的位置去思考做事,更要跳出自己的位置思考問題,比如站在老闆的角度。

(二)照鏡子:我們要成為別人的鏡子,告訴別人,你有什麼問題,也要讓別人可以隨時照到你,能夠讓彼此在這樣的土壤中互相持續性地成長。

(三)聞味道:你要比別人更敏感地發現尚未萌芽的問題。而且你要能夠發現很多別人還沒有發現的事,它既代表你對未來的判斷,也代表你個人在靈魂、哲學、精神上的思考,這是聞味道。思考和做事的方式,尤其影響團隊內部的協作以及跨團隊之間的協作。

3、三板斧的準則和智慧

除去這管理三板斧,馬雲在湖畔大學分享了戰略和戰術三板斧:

上三板斧:使命、願景、價值;

下三板斧:人才、組織、KPI。

企業制定戰略前,應當想清楚你有什麼,你想要什麼,你能放棄什麼。淘寶的使命正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創立時,馬雲提出的兩個願景是:阿里要活102年,要成為世界十大網站之一。阿里99年成立,102年就可以橫跨三個世紀。

在設置KPI之前,馬雲說:「如果有人告訴我他調整了戰略,我最關心的是你打算關掉哪些部門?合併哪些部門?哪些領導上位?哪些領導下台?這才是戰略的開始。」

而正是這些高度概括,高度形象的管理技巧,讓馬雲即使不在公司,阿里一樣是一隻嗷嗷叫的鐵軍,一樣是BAT中最具生命力的一家。

這就是管理的智慧。

不得不說,馬雲真牛。

我是職場達人傅一聲,歡迎你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傅一聲 的精彩文章:

老闆挽留你,不代表需要你!越挽留越要趕緊走!深度好文
山東為何人才外流如此嚴重?這幾個事實讓所有山東人揪心

TAG:傅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