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越來越多人對從醫失去興趣 從業20年的醫學博士也放棄了…沒錯,這說的是美國

越來越多人對從醫失去興趣 從業20年的醫學博士也放棄了…沒錯,這說的是美國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卻有這麼一個行業,從業者逐漸選擇放棄,轉而投向其他,而且這已成為一種趨勢。甚至有從業20年選擇離開,其同事竟無一人驚訝,心中只有羨慕並希望效仿。

除此之外,高校里也越來越少人選擇該類專業,這將直接導致未來該行業從業人員的缺口越來越大,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擔憂。

沒錯,我們說的正是醫生這個職業。

越來越多的人對從醫失去興趣 圖據Getty Images

日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發表報道稱,專門探索了現在的醫生為何多選擇放棄醫生職業,而從事其他職業的背後原因。

? 現狀:大學以免學費來吸引更多醫學生

報道稱,幾天前的一條新聞,曾在美國炸開了鍋——紐約大學宣布,將為所有就讀或未來註冊入讀該校醫學院的學生免去學費,以此希望能夠鼓勵更多醫生選擇報酬較低的專科,為有志從醫者提供希望。

NBC指出,成為一名醫生是人們所能想像的最具有挑戰性的職業之一。它不僅需要廣泛而長期(且昂貴)的學習,還要有高強度的住院醫生實習期,之後,方能完全站穩腳跟。

人們往往以為,所有的努力都會得到回報,不論是經濟上,還是工作的滿意度上,加之還能救死扶傷,實現不可估量的人生價值,而且,醫生還能有較高的職業評價及良好的名譽……

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對醫生職業失去了興趣。美國醫學院學會的一篇近期報告稱,2017年的醫生缺口在40800到104900之間,而到2030年時,預計醫生缺口可能會在42600到121300之間。

美國正面臨醫生缺口 圖據AFP

? 年輕人更願意在時尚的城區工作

NBC報道稱,隨著STEM(系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縮寫)工作的崛起,年輕人們對追求醫學類職業變得越來越不感興趣。美國達拉斯一家全國性的醫師搜尋和諮詢機構The Medicus Firm區域副總裁克雷格·福勒,就注意到了這點。

「的確,越來越少的人會上醫學類院校,而更多人選擇工程學等專業。」福勒說道。

他還提及,現在的千禧一代喜歡在非常時尚的城市地區工作,這對剛從醫學院畢業、還需住院實習的醫學生們來說,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奢侈要求。

「而這也是為何美國中部的醫院會僱傭我們這樣的公司的原因。」福勒說,「他們很難招到人。」

而更令人喪失興趣的地方,不在於這些決定避開醫學學位的人,而在於那些已經熬過所有艱苦訓練,畢業成為醫生後又決定放棄該職業,另求他職的人。

這樣的職業抉擇,和不少醫學院畢業新生無法在合適時間內找到住院實習地有關。「從醫學院畢業,並不意味著你就能找到一個地方住院實習。」福勒說,「醫學畢業生們沒有足夠的住院實習地點,所以有很多人雖擁有MD(醫生博士學位),卻無法得到實踐機會。這就有了瓶頸效應。」

? 老醫生轉行,認為新醫療系統弊大於利

福勒發現,這一「瓶頸效應」不僅僅發生在醫學院畢業新生身上,他還看到許多處於職業後期的醫生們,早早將自己的聽診器高高掛起。 有些人將電子健康病歷系統(EHRs)歸結為部分原因——尤其是一些老派的對電腦技術不太熟練的醫生們。斯坦福醫學院所做的最新研究發現,59%的醫生認為EHRs「需要全面檢修」,而40%的人認為「EHRs帶來的挑戰多於其益處。」

「從業20年後,我放棄從醫,我的同事們沒有一個感到驚訝。事實上,他們都說他們也希望能做出相同選擇。」艾米·巴克斯特博士說道。

從業20年決定放棄醫生職業的艾米 圖據feminem.org

「我感覺自己,像是醫療保健這台大機器中非常容易替換的一個齒輪。隨著EHRs系統的強制實行,我不得不像個抄寫員一樣花費更多時間記錄。有天晚上,我接診的一個小孩癲癇發作,我卻拿不到能讓他呼吸的藥物,因為他的病情記錄還沒有錄入系統。這個小孩瀕臨死亡,而我這個醫生,卻拿不到葯,這太令人喪失信心了。」艾米說。

而後,艾米離開了她所在的兒科急診科室,並創辦了一家公司,專門研發可幫助個人管理痛感的生理類產品。

? 比預想的更沉悶乏味,行程安排沒完沒了

英國倫敦英孚教育全球招聘總監Ha-Neul Seo博士曾是英國的一位全科醫師。做了幾年醫生後,她選擇前往美國學習醫療保健管理和政策。而後,她選擇了放棄從醫。因為她感覺,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她所進入的這個醫生行業比預想中的更加沉悶乏味。

「作為病人,你當然希望醫生能夠熱愛他們的職業,並且充滿激情。但我發現,那不是我。」Seo說,「能讓我感到自己真的顯得意義重大的時刻少之又少。還有就是工作和生活間的平衡,當醫生時我有了第一個孩子,卻幾乎沒時間見到他——行程安排永遠沒完沒了。」

同時作為醫生和作家的妮可(Nicole Swiner)不得不繼續從事著醫生這份職業,因為她特別熱愛,她對那些決定離開的人深表同情。「成為一名全職的諮詢師、作家、演說家、企業家、烘焙師和拉拉隊長——無論是做什麼,高興就好。生命太短暫了。」妮可說道。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王雅林 編譯報道

編輯丨汪垠濤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外婆」變「姥姥」,改變一個詞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她8個月內暈倒32次 5歲女兒救了她一命後2歲女兒又救了她一命……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