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加速資金引進,推動中國智能製造

加速資金引進,推動中國智能製造

(1)我國製造業對外開放迎來升級版

近來,我國製造業對外開放的步伐開始提速並迎來升級:一方面,擴大高技術製造業的開放領域;另一方面,將制定並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建設,為推動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創造制度環境。

高技術製造業引資效果顯著

近日,商務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國吸收外資的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91家,同比增長96.6%,實際使用外資446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

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34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佔比達到30.2%。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43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3%,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同比分別增長36%、31.7%、179.6%。

隨著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不斷增加,一般製造業以及一般工業等低附加值產業正逐漸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然而,與中國發展需求實際吻合的先進服務業與高端製造業仍擁有良好機遇。傳統行業的投資增速可能會放緩,但高端製造業、智能生產體系等卻成為外資的投資熱點。

與之前不同,如今外資在中國的布局重點已不再只是簡單地開拓產品市場,而是把重心放在搭建創新平台、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等方面。其中,高端製造和智能製造領域尤其受到外資青睞。

製造業開放瞄準「高端」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開放不斷提速,其中高端製造和智能製造領域尤為明顯。

2016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其中明確提出,要在智能製造標準制定、知識產權等領域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支持國內外企業及行業組織間開展智能製造技術交流與合作,做到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鼓勵跨國公司、國外機構等在華設立智能製造研發機構、人才培訓中心,建設智能製造示範工廠;鼓勵國內企業參與國際併購、參股國外先進的研發製造企業。

緊接著,國務院2017年1月發布的《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同樣指出,鼓勵外商投資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製造領域,以及工業設計和創意、工程諮詢、現代物流、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王燕武表示,高端製造業的發展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和知識沉澱,對於後發國家而言,除了集中資源、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之外,還需要藉助外來技術和資本的力量,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模仿到創新,穩步提升高端製造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可以說,引進外資仍然是目前中國高端製造業發展破局的關鍵渠道。

外資布局已超越產品市場開拓

當前外資在中國的布局,已不是簡單地開拓產品市場,而是圍繞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開始致力於搭建平台、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並從中獲得更大的資本增值。

值得注意的是,為加強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管理,規範智能製造系統集成服務活動,工信部日前研究起草了《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規範條件(徵求意見稿)》。

繼續擴大開放的空間仍然很大

最新發布的《2018中國智能製造報告》顯示,中國製造業目前已在智能製造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開始進入高速成長期。在專家看來,智能製造涵蓋領域廣泛,未來進一步開放的空間仍大。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渠慎寧說,未來智能製造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將是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數控機床及智能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設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製造業特別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智能製造業的對外開放,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不僅有助於促進市場競爭,增強創新力量,也能促進位造業出口,化解國內的產能過剩問題。」

王燕武也認為,除了要加快一些現代前沿產業的智能製造之外,對中國而言,更關鍵的應該是如何將智能製造與傳統優勢產業相結合,為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提供技術支持,提升其產品質量和產出效率,實現高質量的發展要求,使得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政府決策部門需要在人才引進、財稅優惠、金融支持、用地政策以及營商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智能製造企業的支持力度。

(2)抓住政策風口 外資加速「搶灘」中國智能製造市場

產業升級是中國製造業必經之路,智能製造將貫穿整個過程。目前,中國智能製造業開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並不斷深化。政策風口下,不少外資也開始積極「搶灘」中國智能製造。隨著開放層次不斷提高,中外資本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在自動駕駛與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機器人等領域都有所突破。

外資進入我國工業物聯網的步伐在加快,一些享譽全球的製造業百年品牌,逐漸開始與信息時代崛起的東方新秀,圍繞製造業未來圖景的實現走到了一起。電子加工、製造業等工業行業對物聯網依賴程度高,工業物聯網迎來強強聯手。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產業轉型升級,用機器人代替人做重複性勞動是必然趨勢。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將保持20%至25%的增速,全球銷量佔比將達40%,坐穩全球第一大市場。

巨頭公司通過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加大研發力度等方式,不斷創新產品形態,優化產品性能,也在客觀上推動了我國機器人產業前進。

對於智能製造領域大力引入外資的舉措,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企業研究處處長劉興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智能製造領域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將有力推動國內智能製造發展,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提升製造業產品品質和製造業增加值率。

「對我國智能製造企業來說,既要看到外資進入對行業整體發展的積極貢獻,也要看到外資進入帶來的競爭壓力,要以壓力為動力,大力進行技術創新,加快行業核心技術與基礎技術突破,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實現自主可控發展。」劉興國認為,未來智能製造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可能是國內客觀存在的短板環節,包括高端工藝裝備製造、工業互聯網軟硬體設施、工藝流程與生產安全控制系統開發等。

(3)推動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

聯合國工發組織總幹事李勇先生指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特別重視智能製造及工業4.0在全球的傳播,以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發展領域的差距。

此次,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上海國際智能製造促進中心落戶中國產業升級網將有助於推動我國傳統製造業向高端智能方向的轉型升級。中國產業升級網作為區域產業發展集成服務商依託銥星智庫、中產國聯產業發展諮詢、中產科創學院、上海星動力科創空間、中產金融服務、中產園區建管六大板塊,為政府園區提供,集智力服務、產業服務、人才服務、平台服務、資本服務、園區服務為一體的全生態服務。

作為政府、企業、基金及科創的資源整合方,中國產業升級網在智能製造、科技創新等領域具有難以複製的實力和獨特優勢,可利用海內外智力、資金、項目和管理要素資源,以專業化市場服務能力,助力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推動製造業自動化、智能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益匯智 的精彩文章:

中國製造整體水平仍處在從工業2.0邁向3.0的過程

TAG:精益匯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