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精新標準,害死多少人
真、精、新,不知何時慢慢成為了古董收藏的最高標準,尤其是新——其實是給了贗品一個最適合生存的絕佳環境。
在社會上主流為文人雅士私人收藏、恥於公開交易的年代裡,古董文玩的審美範疇基本上沒有遠離文化、藝術等元素,俗話說標準很靠譜。
隨著拍賣逐漸佔據國內藝術交易市場的制高點,隨著藝術品投資功能徹底驅趕了收藏動機,當國人心中的古董概念與股票無異時,延續了幾千年的古董審美標準就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一切緣於初級階段的商業文明。
以瓷器為例,清三代瓷器由於距今時間較短僅二三百年,用精和新的審美標準衡量似乎無可厚非,加之當時的工藝水準已經達到高峰,將器物做成美輪美奐的炫目效果應該成為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是,如果我們把中國古瓷收藏,等同於清三代瓷器收藏,就大錯特錯了。然而,現實告訴我們:如今的拍賣場主導的國內古董收藏市場,幾乎已經是清三代一統天下。
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但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場景:今天,代表著中國精英、財富階層的高端人群家中,擁有的都是已成天價的清三代,並引以為豪。
可是,另一幅場景卻是:在西方那些主要的博物館中,展示中國藏品的展櫃中,位於最重要位置的瓷器展品中,幾乎沒有清三代的位置。
在以宋瓷為代表的高古瓷器,其審美標準並非簡單的真、精、新,甚至恰恰與精、新相悖,那些以古樸、率性、寫意等為審美關鍵詞的器物,其實是與充滿浮躁、炫耀的現代商業審美格格不入的,也正因為此,這些高古瓷一下子很難被普通人所理解、欣賞和喜愛。
相距今天近千年的那些高古瓷器,殘缺美」實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審美元素,但如今又有幾人能夠欣賞呢?
輕戳文末「閱讀原文」
有彩蛋:
中國當代書畫專場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