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惠州五千年】縛婁古國被秦將趙佗所滅

【惠州五千年】縛婁古國被秦將趙佗所滅

原標題:【惠州五千年】縛婁古國被秦將趙佗所滅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集團,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消滅六國和統一天下的策略。從公元前230年攻韓國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國止,共用了10年時間統一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其時嶺南尚未歸屬秦朝,處三十六郡之外。為此,秦始皇又出兵嶺南,最終實現了「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的大中國宏圖偉業。


為了統一嶺南,「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掠取嶺南珍寶財物,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發五十萬大軍略取嶺南,其中過程可謂荊棘滿途。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氣候條件,造成秦軍給養運輸困難,也使來自中原的將士們水土不服,大量減員。沿途諸越土著居民的頑強抵抗,更是使他們防不勝防,被動挨打。據史籍記載,秦軍入嶺南時從鐔城出發,翻越越城嶺,直下今天的桂林,與「西甌」部隊進行激烈戰鬥。秦軍所到處,「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

趙佗率軍進入東江,指揮平定東江之役,因遇到縛婁古國土著人的強烈抵抗,然後屯兵梁化,等待援軍;接著又兵敗古竹(紫金),被困在一座小山上。最後趙佗鎮壓了東江兩岸土著人的抵抗,直達龍川。根據這個歷史過程,可以說縛婁古國是被趙佗所滅。有專家認為,橫嶺山先秦古墓群「由於所有墓葬都齊刷刷朝東排列,有可能是當年與秦軍作戰陣亡士兵的墓葬。」



惠州坊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趙佗屯兵梁化待援時,土著堅壁清野,秦軍給養困難。一籌莫展的趙佗無意中發現田野上長滿一種棵大肉厚的野菜,清甜可口,即命士兵煮食充饑。援兵到來,趙佗揮師繼續東進,出發前命軍隊大量採集這種野菜,晒乾後和鹽巴一起裝船,隨軍前行以應急需。苦戰多時,趙佗最終鎮壓了東江兩岸土著人的抵抗,抵達龍川。當士兵將野菜卸船上岸時,發現乾菜與鹽巴混在一起,發霉變黃,洗凈煮食,味道卻更香甜。因為這是一種發霉的乾菜,人們就稱其為「霉菜」。「霉菜」因名稱不雅而改為「梅菜」,那是以後的事情。趙佗繼任囂為南海尉後,興兵兼并桂林、象郡,也曾用船運載大量梁化梅菜充軍糧,故在廣西、越南等地一度被稱為「越王菜」。


「梁化梅菜」的古老傳說,以及東江沿岸趙佗營寨居高扼要的險峻形勢,都在向人們訴說當年這一場耗時六年、死傷無數的征服嶺南的戰爭是多麼殘酷慘烈。征服者在分享最後勝利喜悅的同時,也在品嘗著曾有過的失敗苦澀。沉痛的教訓讓他們深刻認識了百越諸族的文化特性,這對於他們日後教化嶺南的政策選擇,無疑有直接影響。應該說,趙佗的「和輯百粵」和西漢的「以其故俗治」,都是基於對百越先民族群文化的認識而設計施行的教治方針。

秦始皇略定揚越,設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其時嶺南地廣人稀,南海郡在大庾嶺、騎田嶺以南,西起珠江三角洲,東至粵閩邊界,並在東、北江下游置番禺縣,在東江上游置龍川縣,以任囂為南海尉,趙佗為龍川令。加上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也像在中原一樣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等文化統一政策,從政治、經濟及思想意識形態等方面,全面推進民族的文化融合。就這樣,古老的「東江文明」在歷史迷霧中消亡了。


秦滅縛婁古國後,設縣於龍川而不設縣於傅羅,主要是潮汕地區歸屬南海郡後版圖比縛婁古國大,加上龍川地處惠、潮兩州分水嶺,西北可順東江而下控制東江兩岸,直達南海郡城;東南可順韓江而下控制潮汕地區,進入福建,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趙佗「初抵達老隆,設營寨頂,指揮設防部署,得川安謐後隨之開邑龍川(龍城),建築城池,以龍川令侯霸業自主」。今老隆寨頂古堡殘垣仍隱約可見,相傳是南越王趙佗營寨處。


來源:惠州日報


作者:吳定球 何志成

編輯:劉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惠州發布 的精彩文章:

惠州首張電子出生證來了!這麼好用的功能,新爸爸媽媽快試試

TAG:惠州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