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錯話喪命,臨終前用針刺破兒子舌頭,就為讓他記住一個成語
晉朝·傅玄《口銘》裡面曾說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這裡有一個故事,話說,一男人不會說話,他去參加人家小孩百歲慶典,他老婆告訴他,你可別亂說話。慶典上,他一句話沒說,最後要回家了,他和主人說:「我今天可一句話沒說,你家小孩將來要死了,可千萬別賴我啊... ...」後面的場景我不說大家可能也能想像的到了。
這只是一個小故事,可以說,自古以來,禍從口出的人不少,不過,要推選一位代言人的話,首先想到的還是隋朝的賀若弼。
賀若弼是河南洛陽人,出生於武將世家,高祖、祖父、父親都是大將。他的父親賀若敦更是驍勇善戰,曾經屢屢立下戰功。但是,賀若敦的政治才能卻並不突出,不會花言巧語左右逢源,最終,因為私下表達對晉王宇文護的不滿,被宇文護所記恨,落得個被逼自盡的下場。
賀若敦對自己的言行也十分後悔,因此,在臨終之前,特地將賀若弼叫到身前訓誡。囑託賀若弼:「在記得父親功勛的同時,更要記得父親是因什麼喪命,要管好自己的舌頭,避免重蹈覆轍。」
甚至,為了給兒子留下深刻印象,他甚至拼著最後的力氣用銀針刺破兒子的舌頭,就是希望他記住「禍從口出」的道理。
賀若弼在年輕的時候,也是時刻記得父親最後的囑託。當時,北周武帝當朝時,對太子的要求極高,太子雖然不服管教,但是,在武帝面前確實極力掩飾,因此,武帝對此一概不知。但是朝中的大臣們卻是看在眼裡,賀若弼就曾經鼓動烏丸軌向武帝說明情況。
武帝謹慎,並沒有直接對烏丸軌的說法全盤接受,而是又詢問賀若弼的看法,這時,他謹記父親的教誨,沒有說太子的一句壞話。事後,烏丸軌指責他背叛,他卻振振有詞:「皇帝考慮事情不夠周密,最多失去大臣們的擁護;身為臣子考慮事情不夠周密的話,就會掉腦袋,所以,咱們說話一定要謹慎啊。」
後來,楊堅建立隋朝後,正是統一全國的時機,需要能夠南征北戰的軍事化人才。賀若弼既有軍事才能,又有作戰經驗,準備工作也十分積極,才受到了楊堅的喜愛。在平定江南的戰役里,賀若弼甚至可以說是第一等功臣。
但是,隨著軍功的一步步確立,賀若弼越來越居功自傲,忘記了禍從口出的道理,最終,也給自己埋下了一顆顆定時炸彈。
第一顆炸彈就是跟韓擒虎爭功。平定江南時的功臣,一個是賀若弼,另一個就是韓擒虎。與韓擒虎主要帶領精英部隊奇襲不同,賀若弼主要負責帶領大軍行動。所以,當韓擒虎成功擒獲陳後主之後,自然就成了第一功臣。
賀若弼為了搶奪第一功臣的名分,竟然,跟韓擒虎拔刀相向,場面一度十分緊張。不過此時,賀若弼仍然深受楊堅的信任,賜予他良田美妾,又升他做右武侯大將軍,一時間好不風光。同時,也帶著賀若家族一起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哥哥和弟弟都有了封號。
可以說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之後,仗著自己的得寵,賀若弼可以說是越來越肆無忌憚。
滅陳時,就曾經因為嘲笑周羅睺引來隋文帝的不滿,當時,隋朝已經在與陳朝的作戰中取得了勝利,但是,賀若弼卻沒有做出一種勝利者的姿態,而是以一種小人得志的態度對周羅睺炫耀。
但是,他卻不知道,在他炫耀之前,隋文帝已經對周羅睺進行了安慰,並且,讓他放寬心,一定能在隋朝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因此,賀若弼不僅沒有起到揚威的作用,更是讓人覺得他掃了皇帝的興緻。
另外一個直接導致他被貶入獄的,就是說高穎等人無用。眼看著曾經與自己一同發家的官員一個個都官至宰相,賀若弼更是整天鬱郁不得志,認為自己遠勝於其他人。這可不只是惹惱了諸位宰相的問題,也是間接的批評了隋文帝用人不當,有眼無珠。
由於,賀若弼本來在朝中就沒有什麼朋友,因此,這次失勢差點就要了他的命。不過還好,隋文帝念及舊情,又遇到大赦,因此,才免於一死,但是,東山再起也已經不可能了。
並且,史料記載,在楊廣還是太子時,曾經問賀若弼說:「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人,俱稱良將,優劣如何?」賀若弼說:「楊素是猛將,不是謀將;韓擒虎是斗將,不是領將;史萬歲是騎將,不是大將 。」
此時,楊廣又問誰是大將,賀若弼說:「自己就是太子選擇的人。」言下之意,也只有他賀若弼一人能稱大將。可想而知,此時的賀若弼真是狂妄到了極點。
最終讓他家破人亡的還是另一件事情。
隋煬帝楊廣繼位之後,建設了很多用于震懾胡人的活動建築,在起到震懾作用的同時,也招致了許多本朝的不滿,其中,就包括賀若弼。賀若弼還是沒有吸收之前的教訓,仗著自己原有的軍功,因此,在朝中議論說楊廣太過於重視華麗,華而不實。
這下就招來了楊廣的不滿,之前楊廣就已經對他頗有意見,這下算是找到了發泄口。直接將賀若一家流放到偏遠地區。可以說,賀若弼最終因為自己管不住舌頭而走向了死亡,並連累了自己的一家人。他的兒子被貶為奴隸之後,也是被賀若弼之前的行為所連累,最終被處決。
因此,禍從口出,謹言慎行真的是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
《醒世人語》裡面就曾說道:
「是故為人處世,與人言語,當知謹慎,言語不傷人,不談人之短處,不談人之是非,不談長輩之曲直,宜隱惡而揚善,方免致傷口德,而不結怨於人,禍自不出也。茲以修道士,最為大病者,言語之輕發也,犯者應急切猛省,學金人三緘其口,庶免受削福之報,應戒慎之。」
參考資料:
『晉朝·傅玄《口銘》、《隋書》、《資治通鑒》、《醒世人語》』
※這個國家被滅後選擇了西遷,結果,徹底改變了中國西部的民族信仰
※中國沒有棉花的時候,窮人怎麼「過冬」,凍死的人真不在少數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