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專制贗品的藝術騙子,但為什麼他又是人人喜歡的民族英雄?
一位藝術騙子的「救國之路」
1947 年,荷蘭的一份報紙曾向全國做過一次調查——在我們的國家,你最喜歡誰?
那時,二戰剛結束兩年,代表國家未來的新首相位列第一,象徵國家傳統精神的王子排第三。那麼,第二是誰?
這是一個讓人驚訝的排序,因為第二名是一位名叫漢·范·米格倫( Han van Meegeren )的藝術騙子,他被稱為「贗品大師」,曾因叛國罪被捕,卻又因為仿製名作而成為了人人喜歡的民族英雄。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米爾 海牙莫里茨皇家博物館收藏
約翰內斯·維米爾,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與哈爾斯、倫勃朗合稱為荷蘭三大畫家。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於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凈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他在藝術風格上也別具特色,他的繪畫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彩明朗和諧,尤善於表現室內光線和空間感。維米爾的繪畫給人一種真實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之外還使人感到一種信仰上的真實感。
他生活的時代早於「贗品大師」米格倫近三個世紀,同很多藝術大師的命運相似,維米爾出生在代爾夫特一個畫商家庭,父親去逝後便繼承父業,同時從事繪畫創作。21歲的維米爾加入了代爾夫特畫家公會,並先後兩次做過公會的領導人,在當時的畫壇享有一定的聲譽。但由於子女眾多(生了11個兒女),生活十分貧困,有時不得不用油畫去抵償麵包鋪的債務,如此窮困潦倒,使他作品流散嚴重。1675年,畫家參加了防禦法蘭西軍隊的入侵而過度勞累,生活又陷於極端貧困,在貧病交加中,留下妻子兒女去世了,終年43歲。
在之後的兩個多世紀里,幾乎沒人知道維米爾這個名字。直到 19 世紀中期,當人們重新打開維米爾的畫作,才真正發現他的價值,到 20 世紀初,維米爾的作品已是無人不知,崇拜者無數,這其中也包括米格倫。
《倒牛奶的女傭》 維米爾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收藏
維米爾留下的風景畫非常少,但是每一幅畫都非常精緻,為人熟知的有《代爾夫特的風景》、《小巷》等。在《小巷》一畫中,整個畫面完全把時間凝固了,無論是在巷中洗衣的女人、坐在門前縫補的婦女,還是在路邊遊戲的小孩,她們原本正進行的動作,在維米爾的畫筆下,完全停滯下來。在這幅畫前,我們的心靈得以沉澱,發出清淡的憂傷,我們在其中感受到身旁的時間正悄然地划過腳趾。
維米爾喜歡畫忙碌的僕人,像《倒牛奶的女僕》、《拿酒杯的少女》、《穿藍衣讀信的少女》、《花邊女工》,儘管這些畫中的人物多是受雇維米爾畫像而打扮成女僕模樣的富家少女,但是在維米爾創造出來的畫面中,她們卻是那樣大方質樸,絲毫沒有做作之氣。維米爾雖一生以賣畫為生,艱難度日,但他並沒有因為金錢而貶低自己的藝術,每一幅作品都流露著他真實的內心。因為維米爾很清楚,他是在為自己畫畫,甚至在有些時候是為了堅持自己的創作意圖而不惜得罪畫商。在這些畫面里,維米爾大膽地使用藍色與檸檬黃,往往在畫面之一角設置一扇窗戶,那照射進房間的輕柔陽光讓整個畫面顯得清新自然。
維米爾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變化,光中的色彩,似乎是他沉靜內心的思考,窺見了光輝中的棲居者,然後在畫面中表露出來,再穿透每一個觀者的心。
維米爾的作品目前為止共 34 幅為真跡,但在 20 世紀前半葉,被鑒定為維米爾的作品數量是 50 多幅,顯然,十幾幅是偽作,它們大多來自米格倫的仿製。
米格倫原名是亨利斯特·安托尼烏斯,早年曾在維米爾的故鄉代爾夫特城學習建築設計,不過他最愛的還是繪畫。
第一次婚姻後,米格倫走上了職業畫家的道路。最初,他把自己創作的幾幅畫拿到海牙去展覽,博得了一些收藏家的青睞,但野心勃勃的米格倫對這樣的成績並不滿足。幾年後,他來到法國的藍色海岸隱居,開始他的新計劃——製作古畫的贗品,在謀取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還能愚弄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最知名的專家們。
起初,這些贗品很難賣出去,但他在這方面的毅力非凡,挫折促使他開始更深入、更專一的研究如何製作維米爾的偽作——他先是買了一些 17 世紀出產的畫布和畫板,在把畫板表面刮凈之後,他在畫板上畫上維米爾的仿作;他不使用繪畫油彩,因為油彩要徹底干透起碼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他在顏料當中添上一些合成樹脂,然後用火慢慢的熬,這樣乾的就會比較快,同時還會有比較自然的裂紋。
更重要的,也是區別於其他贗品製作者的是,米格倫善於揣測並迎合藝術史學家的意圖。
契機出現在 1935 年,著名藝術史學家亞伯拉罕·布雷德休斯在荷蘭被人稱作藝術界的「教皇」,他很有權威,而且自命不凡,常常傲慢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公眾,在不掌握任何證據的前提下,「教皇」推測維米爾曾去過義大利(事實上,至今沒有證據表明維米爾出過國),並很有可能在那裡學習過卡拉瓦喬的繪畫,而且創作過很多歷史畫,只不過人們不知道這些畫罷了。
得知此事後,米格倫立刻參照「教皇」的設想開始製作維米爾的偽作,1936 年,他畫了《以馬忤斯的耶穌與門徒》,這是一幅歷史畫,他用維米爾的手法去畫,但整個構圖還是立足於卡拉瓦喬所創作的油畫,這足以激起「教皇」的好奇心。
《以馬忤斯的耶穌與門徒》
1937 年,一位律師聯繫上「教皇」,聲稱代表一位荷蘭人想請他為《以馬忤斯的耶穌與門徒》做鑒定。當「教皇」看到這幅畫時,他非常吃驚,而且對自己那神奇的直覺更是洋洋得意,滿懷著這種新發現的激動心情,他在久負盛名的《伯靈頓雜誌》上撰寫了一篇文章:
既不用看那個漂亮的簽名,也不用看基督降福過的麵包上的斑點,就足以證明擺在我們面前的這幅畫,我敢說,這正是代爾夫特的約翰內斯·維米爾。
在「教皇」的鼓動下,倫勃朗基金會以及一些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出錢,將這幅畫以 30 萬美元的價格買進,並送到了荷蘭的波伊曼博物館裡展出。在 1943 年整個夏季里,這幅油畫吸引了無數維米爾的粉絲們駐足觀看。
為了將報復行動實施到底,米格倫有一段時間曾想向公眾揭穿這個驚天秘密。但賣掉這第一件贗品所帶來的不義之財數額如此巨大,他最終還是保持了沉默,繼續過著造假者的平靜生活。
在米格倫仿製維米爾作品的鼎盛期,他在歐洲各地擁有 52 棟房子和 15 棟別墅。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米格倫沒有停止「創作」。甚至在戰爭期間,他的一幅維米爾的偽作還以 160 萬荷蘭盾的價格賣了出去,成為當時藝術市場上成交價格最高的一件作品。
1944 年,米格倫把仿製維米爾的《基督與罪女》賣給一位德軍軍官,以此換得 200 幅波德軍掠走的荷蘭繪畫。1 年後的二戰結束前夕,一位美軍上尉在一座鹽礦里發現了這幅被納粹精心掩藏的畫,同這幅畫一起的還有維米爾的其他作品(幾乎都是米格倫的防作)。
1945 年,美軍上尉在鹽礦里發現維米爾作品《繪畫藝術》及米格倫仿製作品
維米爾的作品在荷蘭視為國寶,鑒於此事的嚴重程度,調查迅速展開,所有的證據都將最終源頭指向了米格倫,他很快被逮捕入獄,並被控告犯有通敵罪。這個罪名將會使他面臨死刑的判決,於是在被關押兩個星期之後,他把事情的原委都說了出來。
他承認《基督與罪女》並不是維米爾的作品,而是他仿製的贗品,此外還有其他五幅維米爾的畫也是他繪製的贗品。
「讓一件所謂的國寶落入德國人手裡,我不但沒有罪,反而還有功,因為正是憑藉這幅贗品,我才從德國人手裡換回那麼多荷蘭油畫,從某種意義上說,我為拯救這些藝術珍品算是做了一點貢獻,因此也算是參加了保家衛國的戰爭。」他辯解說。
為了確認他的說法,同時也為了防止有人說三道四,荷蘭政府決定做一番檢驗——在獄警的監視下,要求米格倫畫一幅可以證明他的繪畫水平的作品。顯然,他最終證明了自己。
荷蘭政府為了保存顏面,在 1947 年,以偽造罪而非通敵罪判米格倫入獄 1 年,不幸的是,米格倫因心臟病發作在獄中去世。
但他「拯救國寶」的事迹卻在民眾間廣為流傳,最後成為了「民族英雄」。
幾十年過去了,米格倫已被人漸漸淡忘,而一生都居住在代爾夫特城的 300 多年前的維米爾越來越閃耀——他總是畫著那些被人忽略的景觀和人,他並沒有選擇一個特別的日子,天空既不是特別陰暗又不是特別晴朗,沒有特殊的事情發生,周圍也沒有名人出現。他的作品傳達給我們一個至關重要的信念:學會欣賞平凡的人,平凡的日子和平凡的事情。
※走進大明宮,夢回大唐愛!
※全靠專業強大親友後援團?!看體弱收藏家陳介祺如何搜羅古玩!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