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國古代酒令趣話
原標題:文史|中國古代酒令趣話
酒令起源於酒宴上的「監」
酒令由來已久,開始時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監」。總的說來,酒令是用來罰酒。但實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何況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是很常見的,行令就像催化劑,頓時使酒席上的氣氛就活躍起來。酒令的產生與中國古代酒文化的發達有很大的關係。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的釀酒歷史的國家,中國的古人歷來都很喜歡喝酒。
夏王朝的夏桀,曾「為酒池,可以運舟」,商王朝的紂王曾「造酒池肉林」,好為「長夜之飲」,周王朝的穆王,曾有「酒天子」之稱,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愛喝酒的皇帝。到了漢代,由於國家統一,經濟繁榮,人民生活較為安定,因此飲酒之風更為盛行。西漢初,朱虛侯劉章在一次宴會中以軍法行酒,中有一人不堪其醉逃席,被劉章追回後斬首。西漢時的梁孝王曾集許多名士到梁苑喝酒,並令枚乘、路僑、韓安國等作賦玩樂。韓安國賦幾不成,鄒陽替他代筆,被罰酒,而枚乘等人則得賞賜。這種在喝酒時制定出一定的規則,如有違反則必須受到處罰的做法,實際上已經開創了酒令的先河。
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投壺禮」
周代貴族宴飲時往往要配以詩樂。《禮記·王制》稱「天子食,日舉以樂」。戰國時的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而稱樂」,文侯曾指出「鐘聲不比乎,左高」(《戰國策·魏策》),竟辨知編鐘之懸左高造成其聲音不協調。周代的飲食活動具有娛樂性的特點,這源於古時相類似的一些活動。不過當時的娛樂方式很少,只有歌舞和投壺等活動。
投壺之禮
春秋戰國時代的飲酒風俗和酒禮有所謂「當筵歌詩」,「 即席作歌」。從射禮轉化而成的投壺遊戲,實際上是一種酒令。《左傳·昭公十二年》曾記載了晉侯和齊侯在一起飲宴、投壺的事。《禮記·投壺》對此遊戲有較詳細的說明,據該篇所記載,先是主人對客人說:「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客人對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辭。」如此客氣幾次後,便開始投壺的遊戲。可見,投壺活動往往在宴飲之後,其目的是娛樂。一般負的一方要被罰酒,同時在投壺的過程中還要伴以鼓樂,來配合其進行。這一遊戲流傳十分久遠,秦漢以後仍有關於其活動的記載。
晉代王羲之做「曲水流觴」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晉代貴族、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2位全國軍政高官,在蘭亭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活動,大家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彼此相樂,故稱為「曲水流觴」。這一儒風雅俗,一直留傳至今。當時,王羲之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據史載,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
曲水流觴圖
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聖」。而《蘭亭集序》也被稱為「禊帖」。 到了永淳二年(683年)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率一群詩人曾在雲門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蘭亭雅集的修禊活動,並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鍥雲門獻之山亭序》。
隋煬帝作木人乘船行酒
《大業拾遺記》記載:隋煬帝時,作木人長二尺許,乘船行酒。船上一人舉酒杯,一人捧酒缽。船繞曲水池隨岸而行,每到坐客處即停。客人取杯飲酒,將杯還給木人,捧酒缽人酌酒滿杯,船再前行。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太宗大設宴席招待歸附的鐵勒各部首領,專門在殿前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銀盆,美酒從殿中源源不斷地流到大銀盆里,盆中的美酒使 鐵勒數千人,不飲其半,驚駭萬分。用巨盆喝酒還不夠刺激,唐玄宗時的虢國夫人又發明了一種新奇的飲酒方法。
唐代盛放酒令的「論語玉燭」
唐馮雲贄《雲仙雜記》卷六記載:虢國夫人在屋樑上懸鹿腸,筵宴時使人從屋上注酒於腸中,結其端,欲飲則解開,注之杯中。人們戲稱此物為「洞天聖酒將軍」。 隋唐時期,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他們還常常賦詩撰文予以讚頌。白居易詩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後漢賈逵還撰寫《酒令》一書。
《紅樓夢》中數不清的酒令
一部《紅樓夢》既有「滴不盡的相思血淚」,也有數不清的行酒令,第二十八回中講的就是只有寶玉這種文化人才會玩兒的酒令。「寶玉笑道:『聽我說來:如此濫飲,易醉而無味。我先喝一大海,發一新令,有不遵者,連罰十大海,逐出席外與人斟酒。』馮紫英、蔣玉菡等都道:『有理,有理。』寶玉拿起海來一氣飲干,說道:『如今要說悲、愁、喜、樂四字,卻要說出女兒來,還要註明這四字原故。說完了,飲門杯,酒面要唱一個新鮮時樣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或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
薛蟠未等說完,先站起來攔道:『我不來,別算我。這竟是捉弄我呢!』雲兒也站起來,推他坐下,笑道:『怕什麼?這還虧你天天吃酒呢,難道你連我也不如!』薛蟠聽說無法,只得坐了。聽寶玉說道:『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鞦韆架上春衫薄。』寶玉唱道: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唱完大家齊聲喝彩,獨薛蟠說無板。寶玉飲了門杯,便拈起一片梨來,說道:『雨打梨花深閉門。』完了令。」
※【史林漫步】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的「竊電」難題
※特別話題|《點石齋畫報》中失真的甲午戰爭
TAG:文史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