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

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

故人常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痴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個人理解】

酒足飯飽之後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這時所有的甘美味道已全部消失。男女性事之後再回味當時的放縱,那魚水之歡的念頭已全部消失。因此如常能以事後的悔悟,來做為又遇到這件事之時的參考,那就有了定力不為其左右,而一切行為自然都沒有不正確的了。

【心得體會】

1、所有事的最後就是面對死亡,一生將畢!曾子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到了生命盡頭,回首往事一切的爭鬥,一切的算計,一切的榮耀,一切的恥辱都已成為過去,好壞利害一點點都不重要,現世漸漸退隱而恍若飄渺,不再那麼較真!於是心平氣和,其言也善!

2、佛門印光大師,自己寫了一個大大的「死」字帖於床前,勉勵自己,警醒自己,熄滅貪嗔,精進用功,如果時時有個面對死亡的心,一切的妄想馳求也就平靜了許多!因應了本則「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3、《華嚴經》「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我們今生雖未經歷死亡,可是我們相信佛說:最後剎那,身體壞了,親屬別離,勢力退失。當我們把最終結果搞明白了,還有什麼大喜大悲傷感流連?我們現在的煩惱都來自於得失之心,「死亡」較比「出生」,全然沒有得,也沒有失,純平等,你還苦不苦?

(當然了,佛說我們有一個「願」,是不會舍離的,我們有個最高的目標,在此不談)

4、網路有句話「有一種積極的活法叫做向死而生」,當一個人看透死亡,面對死亡,接受死亡之後,不再角逐於功利,狂心漸歇,然後去偽存真,安住於更高的追求,過得更積極,更有意義,以一顆覺悟的心平淡人生,進、退、取、舍,任運自然!

5、一則故事,西部一個小鎮,人們慢節奏過了頭,汽車都開不快,人們來來往往慢悠悠,一點都不急,一個外來人就問:你們怎麼這麼慢?當地人反問:為什麼要快?外來人:快會更有效率,比如賺錢!本地人:然後呢?外地人:過好日子!本地人:再然後呢?當幾個然後之後,外地人說:安然面對死亡!本地人最終總結:既然每個人最終都面對死亡,那我們還急什麼?

6、有時我們夜深人靜的時候,問問自己:急什麼?

7、「向死而生」很有意義,當有人生病之後總是不好,各種治療總不見效,越著急越治不好,就是有個「自己」牢牢抓住「病」不放,當你學學這個積極的活法叫做「向死而生」,當你接受了自己的會「死」這件事後(連死都不怕還怕啥),再配合慢慢調養,會事半功倍的!

8、不是不讓你積極的進取,更不是鼓勵大家消極厭世,要的是活出解脫,活出智慧,苦累的當下有個自在解脫的心。

9、「飽後思味,色後思淫」,有些事「一眼能望到底」,可是人們還在喜歡這個刺激的過程,就像兒子小的時候對於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有些不解,問我:爸,你喝完酒,再吐到馬桶里,為啥啊?

10、誰知道為啥?

@敬請關注「出其東門」公眾號,推薦他人,共同受益,讓我們生活在聖賢的智慧中!

@《菜根譚》是明朝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育德、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出其東門 的精彩文章:

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

TAG:出其東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