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小時候的我們都是大師,長大了卻再也不會畫畫

為什麼小時候的我們都是大師,長大了卻再也不會畫畫

在我的眼裡,所有的兒童都是大師。

不管是他們畫過還是沒畫過的主題,給他們紙筆與鼓勵,都能無比專註地畫出生動有趣的作品。並且如果和他聊聊,還能隨畫附贈一個古怪又有趣的故事。

在20世紀,很多藝術家開始專門收集和研究兒童繪畫,為自己的創作汲取靈感,畢加索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們大家非常熟悉他的一句話——我花了畢生的時間學習像兒童那樣畫畫。

深受兒童喜歡的藝術家米羅的作品

那麼反觀長大了的我們呢?

不好意思,我不會畫畫誒。

問題出在哪呢?曾經的大師們為什麼武功盡失,他們都躲去哪裡了?

作為一個研究兒童美育的老師,近幾年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家長對於兒童藝術教育的熱忱,越來越多的家長們開始意識到兒童美育的重要性,也提出很多疑問。美育應該包含什麼方面?如何提高色彩感覺?什麼時候應該進行專業的繪畫學習?都應該學習些什麼內容?

在此我們來稍作解答,也找找原因,為什麼我們家裡都保存著兒童時期精彩的繪畫本,卻最終成長為不會畫畫的大人。

教育不能脫離人本身的自我成長規律,這也是我一直認為不管什麼學科的教育,一定要遵循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並且要結合相應的教育心理學研究,才能全面解決核心問題。經加拿大藝術教育家查爾斯蓋茨克爾(Charles Gaitskell)自1950年代至今近70多年的兒童藝術教育研究,把兒童繪畫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動手操作階段(2-5歲),符號創造階段(6-9歲),前青春期階段(10-13歲)。這套標準的劃分是非常科學有用的框架,可以啟迪家長與教師把握住兒童繪畫學習的階段性特徵,賦予相應的教育。

動手操作階段(2-5歲)

這個階段的孩童無一不喜歡繪畫,與其把這個行為當做藝術能力的培養,不如說是儘可能滿足孩子的運動感覺和視覺體驗。我們也把這個學習階段稱為「塗鴉階段」,是孩童逐漸控制手臂運動和了解工具運作的時期,同時動手操作階段可以鍛煉對畫面的操控和雕塑的空間感。這個階段不是浪費教育時間和教育材料,是一個必經過程。在這個階段家長和教師切忌過多干預,讓兒童過早地匆忙進入下一個階段,要讓兒童用盡這個階段的潛在能力。

符號創造階段(6-9歲)

這個階段是孩子創作的黃金時期,可以說是「大師輩出」,更加接近藝術家的創作思路。繪畫的過程也是另外一種「作文」,他們開始使用繪畫符號來表達最真實的思想。隨著認知的成長,兒童更具有社交意識並對他們同齡人的意見更加敏感,這個時期的繪畫開始增加很多事物的細節,能用複雜空間表現事情的經過,使用不同的色彩來表達情緒的起伏。這個時期的繪畫教育非常關鍵,教師應該是啟發式的,就像發展寫作技能的初級階段,提供儘可能多的藝術作品進行賞析,嘗試不同的材料,著重放在審美體驗和創作體驗方面。

前青春期階段(10-13歲)

這個階段,在藝術教育的觀點看是至關重要的。然而非常可惜的是,正是在這些年,大多數兒童停止了藝術創作活動。原因有內因與外因,外因是部分家長希望兒童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有用」的科目上而暫停了兒童的繪畫學習。內因在於,此階段是掌握成人藝術技法的關鍵橋樑期,隨著孩童認知的成熟,他們對自己的作品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在專業上產生懷疑和不自信,如果沒有有效的專業指導,他們的發展就完全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對自我作品的不滿造成孩童不想多畫或者索性不畫了。這個階段的繪畫教育應該偏重在技法的答疑上,比如結構、透視、肌理的表現,同期加大藝術鑒賞課程的討論比重。

不過多干預「動手操作階段」的孩童

給「符號創造階段」的兒童提供豐厚的學習土壤

幫助「前青春期階段」的兒童過渡到更全面的藝術認知

盡量不過多干預「動手操作階段」的孩童,給「符號創造階段」的兒童提供豐厚的學習土壤,並且幫助「前青春期階段」的兒童過渡到更全面的藝術認知。

什麼季節收穫什麼樣的果實,美術教育也應該遵循兒童自我發展的潛力。當然關於美術教育的細節還有太多的經驗與技巧需要學習,但是相應地了解每個階段的特徵並施以相應的教育方案,是優秀教育者的必經之路。而這樣的美育基礎,才能為孩子們所吸收並終身受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納趣兒NATUER 的精彩文章:

TAG:納趣兒NATU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