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動駕駛開啟全面競爭 誰能扼住技術的咽喉

自動駕駛開啟全面競爭 誰能扼住技術的咽喉

自動駕駛一直都是科技和汽車領域關注和討論的焦點。從智能網聯繫統的普及到感測器技術的升級,一切都在表明,全球汽車發展正經歷深刻變革,自動駕駛不可阻擋地代表著汽車領域的未來。

儘管方向明確,人類的自動駕駛征服之路顯然不是一帆風順。從自動駕駛事故的頻頻發生,到各國日益嚴格的政策、法規,這些情況都要求企業對自動駕駛的研發既要精準,又要更加謹慎。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自動駕駛研究的級別越高,進展速度就會越放緩。

近日,隨著蘋果公司的研發提速,自動駕駛汽車賽道掀起了新的波瀾。在當下競爭升級、比賽提速的自動駕駛研發領域,究竟是國內外的科技公司,還是汽車企業會取得先機呢?

矽谷巨頭暗戰不斷

自2014年啟動自動駕駛「泰坦計劃」以來,蘋果公司一改以往高調的作風,「靜悄悄」地開始了自動駕駛研發工作。以至於外界對其自動駕駛研發猜測不斷,卻始終沒有得到確切消息。

2018年7月,一則關於「前蘋果公司工程師張小浪盜取自動駕駛項目商業機密,出走小鵬汽車」的消息讓眾人視線再一次回到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研發工作中。

巧合的是,在這場商業糾紛案件過後,蘋果公司突然在自動駕駛領域高調進行了一系列的動作:先是與寶馬、賓士、日產等汽車企業傳出合作緋聞,並最終牽手大眾研發自動駕駛班車。隨後,蘋果又在加州大幅擴張自動駕駛車隊,目標直指體量第一的通用Cruise車隊。最近,5年前離職赴任特斯拉高級工程副總裁的道格·菲爾德也重返蘋果,重掌「泰坦計劃」。

在這一系列密集、高調舉動的背後,是蘋果公司對於進軍自動駕駛領域的野心。早在「泰坦計劃」發布初期,蘋果公司就曾規劃直接打造一款自動駕駛汽車。不過,製造擁有上萬零部件的汽車顯然要比蘋果預想的難得多。經過公司內部高管的嚴重分歧、項目停擺等系列挫折之後,蘋果最終將計劃調整為專註研發自動駕駛系統。

目標明確後,蘋果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或許不會再像從前那樣「韜光養晦」,而是「露出獠牙」,加速研發的速度和效率。

與蘋果公司不同,最早入局自動駕駛的Uber一直保持著高曝光度和強影響力。然而,進入2018年以來,與Uber有關的自動駕駛消息卻總是令人感到揪心。

今年3月中旬,搭載Uber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的一輛汽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出現車禍,導致一名行人死亡,這例無人駕駛汽車首度「殺人」事件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處於風口浪尖上的Uber公司也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不僅計劃中的道路測試被全面叫停,其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開發更是遭到了廣泛的抨擊與質疑。

除了因造成事故遭到質疑,Uber的資金鏈也出現了問題,從2015年到現在,Uber已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超過20億美元。在過去的18個月中,Uber自動駕駛部門每季度平均虧損1.25億至2億美元,這對於明年即將上市的Uber來說,無疑是一筆難以承受的開支。更糟糕的是,Uber至今尚未找到將該技術商業化的方法。

有分析指出,自動駕駛是一場需要投入大量資本的競賽,Uber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到盈利的方法,否則未來的研發速度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在技術研發方面谷歌仍處於領先地位。在自動駕駛領域平穩發展的谷歌已開始向L5級別的完全自動化駕駛技術發起衝擊,並開始戰略性放棄輔助性質的ADAS系統。據了解,谷歌的L5級自動駕駛有望在2030年前問世。

另一方面,據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近日透露的消息顯示,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的最新估值已高達1750億美元,成為當前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同時在研發和出行兩方面布局,谷歌在自動駕駛領域同樣野心勃勃。

汽車企業、中國科技公司期待後發制人

國外科技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動作頻頻,而國內科技公司同樣希望自動駕駛的處女地搶佔先機。

百度的Apollo計劃雖然才成立了一年多時間,卻已經擁有了包含國際國內多家汽車製造企業的100多個合作夥伴。與這麼多家汽車廠商合作的目的也很明顯,百度是想成立一個類似於安卓的生態系統,持續引領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

同時,百度還與金龍汽車合作開發在特定場景下的完全自動駕駛,主要應用場景是公共交通未覆蓋的「最後一公里」出行。這與蘋果和大眾的合作是異曲同工,它確實是自動駕駛,不過距離應用於傳統乘用車相去甚遠。

不同於百度的高調,騰訊在自動駕駛領域簡直「低調到了極點」。要不是去年有外媒爆料,「騰訊的自動駕駛原型車進入測試階段」,人們或許還不會發現,原來憑藉「社交」「遊戲」兩張王牌崛起的騰訊也入局了自動駕駛的賽道。

除了研發原型車,在自動駕駛的核心領域——高精地圖上,騰訊與四維圖新、Here等高精地圖供應商都有深入的合作關係。整車及研發領域,騰訊分別入股特斯拉、蔚來、愛馳億維等新造車企業,還與廣汽展開戰略合作。同時,騰訊和廣汽、廣州政府已經在進行智慧城市的一系列試點;還有去年11月發布的「AI in Car」車聯網系統。

在自動駕駛領域,騰訊採取了「大而全」的戰略,至於何時集中精力進行單一目標的攻克,目前還沒有給出時間表。

除了科技公司在你追我趕地進行研發競賽外,各大車企也在緊鑼密鼓地制定自動駕駛的研發計劃。

據了解,奧迪A8搭載了可以達到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凱迪拉克2018款CT6搭載的「Super Cruise(超級巡航)」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當確認道路安全後,車主可以將手拿開方向盤,讓車輛自動駕駛;特斯拉的技術雖然可以實現車輛的自動駕駛,但駕駛員不可以把雙手脫離方向盤……

在自動駕駛的研究和應用方面,雖然傳統車企沒有科技公司那麼聲勢浩大,但其多年的造車經驗和研發力量不容忽視。尤其是傳統車企對於乘用車的理解和技術儲備,將是他們在自動駕駛領域研發的最大優勢。

自動駕駛領域是一場混戰,參加者既有傳統汽車製造企業、零部件公司,也有互聯網巨頭和初創公司。現在看來,科技公司有其獨有的優勢,但傳統車企的轉型速度也大大超出了人們的意料。

很多車企和科技公司都將2020年或2022年確立為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時間節點。如今距計劃的截止時間只剩不到3年,隨著競爭的升級和提速,實現自動駕駛的進程或許會進一步加快。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08月23日 10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盈利或成「空頭支票」 造車新勢力如何攜手破局
蘭州大學組建師生校友「跑團」 綻放「蘭馬」

TAG: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