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裁撤!關門解散,又一國際巨霸敗退中國!
作者|橙子編輯|XXL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出處
所有員工全部遣散!
工廠整體裁撤!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那個曾經叱吒風雲的三星。
所有人都知道它在中國不行了,但誰也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麼快!
四月份,三星關停了深圳三星電子通訊公司。
這是三星在中國唯一一家生產網路設備的公司。
公司撤銷,員工遣散,遣散人數高達320餘人。
工廠里除了6名韓國高管,其餘的員工全部為中國同胞!
此次的關停並非空穴來風。
數據顯示,國內三星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從5年前的20%,暴跌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0.8%。
去年第四季度,三星在華出貨量只有980萬台,比排名第一的華為整整少了一倍多。
同年,沒有任何一款三星手機入選「2017年暢銷智能手機榜單」。
眼看他初起高樓,眼看他設宴賓客,眼看他高樓坍塌!
毫無疑問,曾經不可一世的安卓機皇,已經征服不了國內消費者了。
在中國,三星手機或要徹底倒下了!
關停多家中國工廠
最大工廠遷至印度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三星最大的海外市場,這曾是三星至高無上的榮耀。
但是,這一切,從今以後將淪為過往!
近期有消息稱:由於銷量持續下降、勞動成本不斷攀升,三星正考慮關閉位於天津的公司,三星電信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正是三星在中國的手機生產基地。
不過,此消息發布不久,三星做出了回應,表示:
目前尚未確定是否要關停天津工廠。
三星對外宣稱:「整體智能手機市場因增長放緩而面臨困難。三星電子的天津電信企業將致力於提高競爭力和效率的活動。」
說到底,三星天津工廠,是有走深圳工廠裁撤老路的可能。
若真的撤掉天津工廠,在中國,三星就僅剩廣東惠州的工廠。
這樣的處境,可想而知,三星正經歷在華期間最困難的時候。
結合如今岌岌可危的處境,天津工廠的關停估計也是遲早的事。
銷量下滑和勞動成本上升,是三星急需應對的問題。
三星天津工廠每年生產的手機達3600萬部,惠州工廠每年生產7200萬部手機,越南兩家工廠則是每年2.4億部,單從數據來看,三星將裁撤大刀坎向天津工廠,似乎也是合乎情理的。
雖然只是猜測,但無風不起浪,再度傳來三星關閉工廠的消息,無疑是印證了三星在中國明日花黃的境地。
在資本市場,因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市場對半導體市場健康狀況擔憂等因素的影響,三星電子市值蒸發了數十億,成為了全球最差科技股之一!
七月份,三星宣布在印度諾伊達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
三星在中國市場銷量嚴重下滑,必然會關廠,並向人工成本、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遷移。印度市場便是最好的替代者,其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紅利,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已不是三星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
雖然三星這塊石頭,在中國手機江湖已然激不起太大的漣漪,但接連關停工廠這件事,在業內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要知道,放在六年前,誰敢想隕石會砸到三星身上。
手機霸主到「其他」
是戰術調整還是被迫而為?
就如曾經的諾基亞一樣,三星也有如流星般絢麗的瞬間!
追溯到2002年,作為最早一批進入國內市場的手機,三星憑藉時尚外型、精密工藝和炫酷的屏幕及鈴聲,趕超當時風頭正盛的摩托羅拉和諾基亞,迅速佔領中國市場!
2013年,憑藉著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思路,三星推出Galaxy和Note系列手機,銷量異常火爆。
三星最輝煌的時候,曾佔據中國手機市場將近20%的市場份額,一舉稱霸!
然而,手機江湖,風雲變幻。
短短几年時間,三星便經歷了曾經諾基亞一樣的過山車,淪落為「其他」,市場份額降至不到1%。
如彗星一般,快速崛起又快速隕落,背後的原因真的如三星公司回應的那樣嗎?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落後就要挨打併非沒有道理。
三星的衰敗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三星自身營銷渠道薄弱,距離消費者越來越遠,以至於漸漸被人遺忘。
其次,爆炸門事件導致其在華品牌口碑低至谷底。
更要命的是,爆炸事件發生後,三星發出的全球召回計劃中,並未把中國市場列入其中,失去了最後一波中國消費者的心。
最後就是三星手機入華這些年,一直遭人詬病的:本土化體驗極差,性價比極低。
當主打性價比的國產手機頻繁問世,三星依舊我行我素,堅持走高端路線。
隨後幾年,三星為了挽回中國市場,推出了低價位的手機,但與其他國產手機相比,性能上缺少吸睛之處,無法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三星不僅面臨著蘋果的威脅,還有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等諸多本土品牌的挑戰。
目前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然百花齊放,市場份額被主打性價比的國產品牌完全掌控,除了蘋果之外,海外廠商幾乎毫無存在感可言。
就拿今年2月份發布的三星Galaxy S9來說,6099的定價使眾多消費者望而卻步。Galaxy Note 9,7499元的售價,顯然表明三星死不回頭、明知火坑還要往裡跳的節奏。
消費者是很現實的,很多人轉身走向了眾多國產手機的懷抱。
三星,完敗!
國產手機競爭力強勁
消費者不再那麼好糊弄了
事實上,當下日韓企業在中國關廠已屬常見現象,他們正遭遇中國本土品牌史上最強的進攻。
未來,這種競爭只會越來越強!
營銷層面和技術層面雙管齊下,國產手機已突破多年來「缺芯少屏」的瓶頸,未來國產零部件也將持續為國產手機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原材料。
華為和小米已先後自主研發出自有晶元,「麒麟」和「澎湃」,其性能超過了20%國產智能手機使用的晶元。
天馬智能手機全高清顯示屏FHD出貨量全球第二位,市場份額接近20%,電池供應商諸多品牌也成長為行業龍頭。
國產品牌崛起勢頭可見一斑!
《士兵突擊》中,連長對主角許三多有這樣一個評價:「明明是個強人,天生一副熊樣」!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中國消費者有點像許三多,自身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卻沒有強大的消費心理,對國產品牌過去苛刻,對很多外資品牌則過於寬容、依賴,維權意識不足!
你對他好,他不見得對你好。
2016年,三星召回門事件中「不涉及中國」,這就是最好的體現。
對眾多外資企業來說,全球召回基本等於「不包括中國」。
召回事件頻出,唯獨中國市場被特殊對待。
難道真的是外資企業銷往中國的汽車、手機、日化特別安全嗎?
顯然不是。
究其原因,就是覺得中國消費者好欺負!
一方面,中國很多安全標準尚未得到完善,對外資企業要求不夠嚴格;另一方面,消費者過於寬容心,助漲了外企囂張的火焰。
這些外資企業覺得中國消費者容易糊弄,出現問題做出解釋就可以了,完全沒必要召回!
要是換成歐美國家,他們不召回試試?
罰款罰到關門信不信?
可喜的是,這種「崇洋媚外」的情況,現在已漸漸消散。
隨著中國政府不斷加強的監管力度以及消費者一視同仁的態度,讓許多囂張跋扈的外資品牌,在面對中國市場不得不變得謙卑一些。
欺軟怕硬!
2017年6月,日本高田氣囊因安全問題申請破產。隨後,中國質檢部門便迅速開展缺陷調查。
從2017年9月起,大眾、通用、本田等多家跨國車企紛紛宣布召回,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國市場共召回安全隱患汽車800萬輛!
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當汽車出現質量問題,召回就應該成為常態。
中國消費者也漸漸調整了心態,對國產品牌嚴格要求的同時,對外資品牌也不再客氣,有問題,直接投訴!
不留一絲情面。
多年來,外企居高臨下,俯視消費者,這樣的態度,中國消費者受夠了!
到中國的土地上賺錢,就要尊重中國的消費者,不能光是嘴上功夫,必須拿出應有的態度和行動!
外企還想像以前那樣,趾高氣昂地在中國躺著賺錢,根本是不可能了。
入鄉隨俗、拿出誠意對待自己的金主,才是安穩在他國賺錢的王道。
- END -
本文內容為投融界原創文章,轉載請後台直接聯繫客服,謝謝。
※唐志攀:構建汽車產業生態圈,買車少花錢、提車更方便!
※「無人汽車」全球戰場全面打響!AI自動駕駛技術能否被國內市場接受?
TAG:投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