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健脾祛濕,防燥養陰
處暑表示炎暑結束,開始進入秋高氣爽和秋燥時期。正是「一場秋雨一場涼,暑氣退盡秋葉蒼」的景象。處暑養生雖然也著眼於一個「收」字,但要注意祛濕防燥。
1
祛濕先要健脾,防燥重在養陰
處暑時節,一方面萬物收引,脾土肝木也隨之衰弱,容易產生內濕;另一方面暑濕仍然較重,暑濕易傷脾,而脾主肌肉四肢,脾被濕困之後,加上之前的暑天消耗,這時最易出現「秋乏」。
故緩解秋乏先要祛濕,而祛濕的關鍵又在健脾。所以在食用赤小豆、薏仁、冬瓜等物祛濕的同時,還可吃些淮山、蓮子、芡實、扁豆、糯米、粳米等健脾之品。
處暑期間,「秋燥」開始出現,小腸和膀胱功能減緩,故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少吃辛辣發物,增加酸味及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葡萄、西紅柿、蘋果、獼猴桃等,蜂蜜、銀耳、百合、荸薺、甘蔗等養陰之品也可適當食用,但不宜過於寒涼。
處暑期間若生食大量西瓜、香蕉等水果易引發胃腸道疾患。
2
「處暑三寶」——檸檬、百合、按摩 腹部
處暑正是秋收之時,宜以酸味助之。檸檬酸甘性平,有開胃生津、化痰止咳、健脾之功效。對咽痛、咳嗽、食欲不振、妊娠嘔吐等均有一定效果。用檸檬汁滴鼻可治鼻竇炎,檸檬汁與橄欖油混合外搽能治手腳皸裂。故為處暑一寶。
百合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功效。益氣而兼可利氣,養正而更能祛邪;養陰而能收,色白而能降。取百合40克,粳米50克,熬粥食用。不僅對中老年人及病後體虛、煩熱失眠者適宜,而且對於喜食辛辣、經常熬夜傷陰者來說,更是秋收養生之寶。
處暑乃肺氣肅降之時,胃氣降則肺氣乃降,此時「腹宜常摩」。腹部位居人體中部,五臟六腑多藏於此,全身諸多經脈也循行及匯聚於此。且現代人多食少動,腹中積滯嚴重。故在處暑期間按摩腹部尤為重要。
一般或坐或卧,兩手掌重疊,以肚臍為圓心,適當用力,先按逆時針再順時針方向緩緩按摩各36次,然後用兩手大拇指從上腹部適當用力往下推,遇到凝滯處多推幾次,對改善全身氣血的運行大有裨益。
3
情志起居,以「收」為養
處暑的神補,以「收」為養,主要為「收斂神氣」。情緒要逐漸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鬱結,保持內心寧靜淡泊,寬容豁達,方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情志的影響,以適應秋季「容平」之性。
處暑起居,也是以「收」為養、「無外其志」。志乃腎精外用的表現,因夏天耗散太多,此時也要開始收斂,不宜再外放耗散。
「無外其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切忌好高騖遠,或在諸多事務上太過耗神,要休養生息;二是身體能量需要收斂、養肺陰,而養肺陰先從睡眠開始,要做到「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養生推薦
1.祛濕潤燥粥:取赤小豆50克,百合40克,干銀耳15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有祛濕潤燥之功效。適合處暑燥濕相兼時食用。
2.檸檬三豆飲:取黃豆3份,黑豆2份,綠豆1份。三豆打成豆漿,加入檸檬3片同飲。有養陰清熱、健脾滋腎、清肝潤肺之功效,有助於順應秋收之機。
文江西省中醫院
主任中醫師 王茂泓
編輯 劉正輝
圖/源自網路
TAG: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