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著融會貫通——《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讀後感

學著融會貫通——《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讀後感

溫馨提示:《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是翟光軍家庭教育讀書會第7本讀物,作者系翟光軍家庭教育讀書會成員之一。

提筆寫讀後感時,我已閱讀了兩遍本書,因書中多次提到了大腦工作原理,我又翻出了醫用《心理學基礎》和《人體解剖學》,重溫一遍神經系統部分,負責思考的額葉皮質,也大部分是承載著記憶功能的。我想起多年前在一位主任醫師朋友的辦公室看過的一本醫學類雜誌,專題報道了林龍年博士的微電極插入小鼠「海馬」的實驗取得了世界性突破,他通過檢測大腦編碼單元的活動狀態,直接解讀大腦在學習時的思考記憶的形成,可以製造「聰明鼠」,而人和鼠的「海馬」是同理的。好神奇啊!

剛接觸本書時有些吃力,但當我適應了筆者譯者的思維方式和節奏,後面的章節就相對順暢了,任何閱讀都需要背景知識,本書更甚,無論是圖示還是舉例,囊括了數學、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生活等知識點,因知識面之廣,需要隨時查詢知識點或者從腦海里搜索記憶,無法一目十行,才會閱讀緩慢。例如:「中東局勢」我會回憶一零年左右的中東局勢是什麼情況;「紐西蘭的密雀」和「波義耳定律」、「克氏循環」等不懂的知識點,我會去百度一下;鋼琴大師漢克瓊斯因,我也去了解了平生簡介;甚至那個九宮格我也去解答了。

大腦不擅長思考,它指揮我們的視覺、味覺、觸覺、聽覺等功能讓我們得到實事性知識,形成記憶,供我們以後使用,當儲備不夠時,而我們又有好奇心或者動力,就會啟動思考模式,來整合併組建新的知識。解決一個新問題帶來的愉悅感會讓我們更加喜歡思考,不斷的增加新儲備。

事實性知識先於技能。書中舉了很多例子說明這個觀點。我認為事實性知識就是背景知識,當我們在面臨新問題或者新知識時,腦子裡的背景知識會架構出所有與新知識或者新問題相匹配關聯的內容框架,來分析解決問題或者接納吸收新知識。如果,內存豐富,解決新問題和理解新知識就容易的多。所以,無論何時,廣泛性閱讀不會錯。當然,單單讀書不足以儲備全面的知識,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豐富孩子的間接生活經驗,這也是毋庸置疑的。有了這些豐富的內存,孩子再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就會有「哦!原來如此!」的感覺。

人們更傾向於有情感色彩的記憶,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穿插的知識點,又或是以故事發展進程形成的一系列問題更易於接納。當我們必須記住那些無意義的問題,書中也推薦了幾種方法。

文中經典版的「珍珠港事件」圖解和改編版的「珍珠港事件」圖解,我很喜歡,立刻跟即將學習世界歷史的孩子分析了一下,多維度記憶問題的方法,希望這種以故事發展為軸線的記憶方法可以幫到她。

理解其實是記憶,理解新的事物依賴於聯繫已知的事物。對於同樣的新事物,有些人只是機械的學了表面知識,而有些人則會融會貫通學到了深層知識,所以一般測驗試卷都會有些拉分題,把學生們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程度不同的情況區分開來。

有些新知識是需要抽象思維的,而大腦喜歡具體事物,因此,當我們遇到抽象概念,可以實例化,為了讓孩子培養興趣和減少抽象,我準備了所有電學的實驗器材,彌補了在校無實驗的缺憾,又能讓孩子手腦結合起來。無論學習中遇到的是比較抽象的知識點還是是具體事物,我都和孩子強調,一定要把它弄透徹,不徹底解決,那個問題永遠在,學習是一個蓋高樓的過程,一個知識點不紮實,接下來需要憑藉這個知識點再繼續累加起來的所有新知識點,會更加費力氣,甚至坍塌糊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學態度必須要有,包括我,身教大於言傳。

題海戰術有用嗎?「沒有充分的練習,你就不可能精通任何腦力活」書中的回答簡單明了,記憶力是能被鍛煉的,直白的說,反覆練習就是潤滑油,讓我們大腦記憶的齒輪運用的更順暢,速度越來越快。那怎麼記得牢呢?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學習新知識後,一定要及時複習,過度150%學習的材料遺忘得比較慢,這就需要大量的見題型,熟能生巧,快速pass已知的,留出時間繼續攻堅,這才能提高效率。

通過大量的學習,知識儲備到一定程度,再加上不斷的練習,人們就開始越來越多的抽象思考。專業的醫生、科學家們,看自己專業問題的角度是帶有功能性地思考,通過反覆實踐已經自動化了。對於孩子來說,當前最實際的就是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理解知識,多看強的人的評論,久而久之,同樣有能力像科學家那樣創新知識的能力。科學家們也是從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再到創新知識,一步步通過勤奮和練習得來的。

小學階段乃至初中時期的學習好成績高,大部分都是靠著記憶力支撐,真好假好都在一個籠子里,高中大學研究生直至進入社會的專業領域,理解記憶和抽象思維越發重要,每個人的知識儲備、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學習習慣)、自制力、專註力,主動性等開始分化,這時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才真正開始體現出來。所以目前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是一部分能力的體現,比如記憶力,這個階段重點是知識積累和習慣培養。

因材施教的章節中,我學到了一個全新的知識點:「以長助短短也長」,是需要我再進一步思考的新概念。以我目前的能力暫時無法運用自如。認知風格的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異部分,我只能說是一知半解吧,理論性很強。

我喜歡作者不給孩子貼標籤的風格,對需要進步的學生稱之為「慢熱型」學生,我也覺得學生沒有聰明和不聰明之分,即便有些同學初期接受新知識速度快點,那也只是初期,如果後期沒有繼續練習和勤奮做階梯,那他永遠停留在初期的「聰明」,《傷仲永》《江郎才盡》想必每個中國人都不陌生吧。

對於智能的兩種看法,我傾向「進化論之父」達爾文觀點:除了傻瓜,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於熱情和努力,而不是智力。對於智能,態度很重要,讚揚勤奮,鼓勵支持,而不是表揚聰明,這也是師傅一直強調的。

文中也提到了坦然接受失敗,我根據自身情況,目前把培養孩子「逆商」作為重中之重,我不急,也不能急,「逆商」是需要不急的心態做基石的。也正如書中所說,我們要小步前進。

在本篇讀後感接近尾聲時,參加了小籠包的家長會,其實,與其說是家長會,還不如說是一堂別開生面的教育引導課,字字珠玉。當師傅說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睡眠質量,使用24點時,我連連點頭,因為在第一次聽師傅說孩子需要深度睡眠才能有長久記憶時,我就曾苦惱小籠包同學經常半夜掉下床的問題,後來我就是在他睡前用計算器的24點遊戲加大大腦運動量,收效不錯。一不小心就和師傅想法一致了。

我對結語中的一句話印象深刻,改為第一人稱是:想讓孩子願意跟著我走,必須讓他時刻保持興趣;為了確保他們有興趣,我需要期待他們的反應;為了期待他們的反應,我需要了解他們。我努力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了解他們的需求,這也讓我再次搜索到我記憶庫里,師傅的那個表格(讀書會課件),一定提醒自己要融會貫通的運用所學知識。

即便我在寫本讀後感的過程中又一次閱讀此書,我仍感覺認知偏膚淺了,閱讀時的思考給我留下的記憶不多,只有幾大方面:大腦不善思考,實事性知識優先於技能,練習的重要性。很多東西消化得不夠透徹。一般來說,一本書能給讀者一兩點啟示已經不算浪費,本書概括性的幾個耳目一新的觀點,確實值得推薦,每位讀者和作者的共鳴點各有不同,我個人更喜歡深究裡面的那些實例技巧,把難題也做做;也喜歡把書中示例的故事去了解透徹,每個故事每個主角其實都是一本獨立的書;甚至其中的某一頁,就有太多我想展開思考,卻無從下筆的問題。

最近感覺自己一路往前趕,有些匆忙了。閱讀本書的時間,有時在小籠包圍棋課教室的最後一排;有時在接送孩子空擋時的車上;甚至有時在等著洗完晾衣服的洗衣機旁,而此時我把孩子送進新華書店,正坐在新華書店門邊的奶茶店碼字。我想我也許應該放緩腳步,抽出時間回頭望一望,重新跟我的《正面管教》和《兒童技能教養法》等書再打打照面。孔老夫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想成為孩子合格的引導者,溫故必不可少,否則豈不是熊瞎子掰苞米,掰一個丟一個了么。做事原則:不做則已,要做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極致,爭取為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翟光軍心理工作室服務內容:心理諮詢,青少年成長諮詢,注意力檢測,注意力訓練,多動症矯治,青少年及成人人生規劃,潛能開發,中學生,高中生成績提升,危機干預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翟光軍心理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小故事,大智慧—《從故事裡學兒童技能教養法》讀後感

TAG:翟光軍心理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