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懂得高質量獨處的人,才能活得更真實

懂得高質量獨處的人,才能活得更真實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洞察

|

見解


每晚十點,1000萬人陪你讀洞見。



作者:靜無

來源:極物

(ID: ijiwulife)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叔本華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春宴朗讀音頻



拒絕低質量的社交,享受高質量的獨處

。」


這句話,似乎已是老生常談,大家都知道低質量的社交是指無意義的人際交往,但卻對高質量的獨處有所誤解,很多人以為只是在家看看書,聽聽音樂。

但在我看來其實不然,高質量的獨處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面對真實自己的選擇。


就如義大利傳奇導演費里尼說:


「獨處是種特別的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多見。我向來羨慕那些擁有內在資源、可以享受獨處的人,因為獨處給你一個獨立空間,一份自由,這些是人們嘴上喊』要』,實際上卻害怕的東西。」


我們獨處很容易,但真正高質量的獨處卻很難,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才算是「高質量獨處」。


01


陳道明是演藝圈出了名的清高,他不喜與人結交,很少參加飯局,即使參加,一般也不超過半小時,更偏愛自己獨處,常做些「巧以悅婦孺」的事兒。

要麼常常坐在只能看到天空的窗前彈鋼琴,每天要彈上兩三個小時,興緻高時會彈四五個小時。


要麼就畫畫,沒有門派,不講章法。


磨好墨汁,鋪好宣紙,手握畫筆,回想多年來拍戲到過的地方,然後揮筆潑墨畫山水。


畫好後貼在書房的牆上,一遍遍觀賞、對比。


他家有一個很大的房間,專門用來放置糖人、面人,木工、裁縫所用的工具。

想女兒了,就會澆個糖人,捏個面人,或者為女兒縫製一件衣服以表聊慰,或者為妻子縫製各種皮質包包。


有時他和妻子同坐窗下,妻子綉十字綉,他裁他的皮包。


窗外落葉無聲,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



徐靜蕾喜歡自稱自己是手藝人,在獨處時光,她喜歡做手工活,一年多的時間裡,自己一針一線做了一百七十多個包,幾百件小飾品。


她說手工是最好的休息,專下心去,什麼事都忘了。她的目標是,一年能夠做365個包。


有時在朋友圈顯擺她的「作品」照片,布包,鏈子包,錢包,軟陶,項鏈、手串,有朋友也會笑她做得東西有些「廉價」,但她只笑笑說:


「你可以否定我的『才華』,但是不能否定我的辛苦嘛……」



很多人總喜歡誤解高質量獨處這個詞,在他們看來,高質量意味著你必須要在獨處的時間內能收穫或者學到什麼。


但其實在這浮躁的社會裡,無論做什麼,只要能靜下心來做一件事,能在其中得到喜悅,便是高質量的獨處了。



02


我有一個朋友,喜歡在獨處時抄《心經》。


短短260個字的經文,可能別人只需要半個小時就抄完了。


她能坐著抄兩、三個小時,有時候一晚上哪兒也不去,就坐著抄經。


她也很少抄別的經文,就只喜歡抄《心經》,我問她為什麼老抄同一篇東西。


她說:「把一張字帖要寫得好看不容易,剛開始老是想添加變化,以顯豐富,但這些人為的矯飾,往往會顯得淺薄庸俗。

一百多遍之後,現在就是平靜地隨手寫去,不計成敗,這樣有時寫得反而不錯。」


懂得高質量獨處的人,在獨處時,不會去特意去做一些什麼,因為更多時候,他們只是在為了追求內心所需要的安定,「無用方得從容。」 


03


叔本華曾說過,「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懂得高質量獨處的人,選擇了真實的人生,和靈魂的自由,又談何孤獨。



受《瓦爾登湖》的影響,美國的繪本作家,塔莎瑪朵,她鍾情於沒有機器文明的十九世紀,57歲那年,她搬到了佛蒙特州去感受田園獨處生活。


在近10平方公里的荒原中,她建起十九世紀風格的農房和穀倉。


她還有一座秘密花園,種著薔薇、鬱金香、山茶花……


七月,池塘里遍布著盛開的睡蓮,院子里隨處可見累累的果實。


她每日種花種菜,餵雞養羊,織布作畫,不倦不悔。開始了完全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家中所有日常用品,如肥皂、蠟燭、燈油等,一切全是塔莎自己親手製作。她一個人過的也很開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這樣遠離塵世的獨處,有些人可能認為是孤獨的,是寂寞的人才會選擇的生活方式。


但一個真實的人。能懂得在獨處時直面自己內心的渴望,全身心的投入到喜歡的事情中來,是多麼難得可貴。


無獨有偶,80後的畫家張二冬,2014年花4000元租下一處終南山的老宅,使用期20年,又花了幾千元改造,首先是拆牛棚,地基里的石頭,大小几百塊,足足挖了一個星期。


刷牆之類的事自己動手,鋪地搭頂就找專業的師傅,終於把老宅改造成舒適的樣子,最後取名「沐暄堂」 。


為了 「詩意棲居」的獨處方式,山居所需的水是自己擔的,食材自己下山買,自己蒸饅頭、種菜、養鵝、挖地基、鋪地……


他說:「從翻地,到埋下種子、菜苗,到發芽,成活,到結果子,到結的果子吃不完,到一聲鳥啼,一場雨,一個有蟲鳴的夏夜,帶給我的新鮮,和豐滿,遠遠比我在哪些個城市跑了一圈更震撼。」


在他現在的生活中,「有叫做鳳霞的雞」、「有叫做幼婷的鵝」、「有叫做鄭佳的狗」、「有自己的小菜園」、「有自己的詩歌與畫的王國」……


在終南山的庇佑下,他有了更多思考和體驗生活的時間。


但山居生活一切並不像別人想像中的那樣完美,他曾說:「桃花源只是你看見的白天,而聊齋才是夜晚。」


 「詩意棲居」背後的真相是:春有百花,還有泥巴。秋有月,還有漫長的陰雨季。夏有涼風,還有蟲。冬有雪,還有寒冰。


但他不寫泥巴路滑,不寫雨季慢長,不寫蟲咬,不寫冷。因為苦的存在是為了讓甜成為甜。


高質量的獨處,是我身在苦難,仍能感受詩意感受遠方,感受一個人的靜謐時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見 的精彩文章:

女到中年,沒人疼
格局太小的男人,大多情路坎坷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