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質量控制模式在麻醉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質量控制模式在麻醉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作者

關麗娜, 王瑩, 侯程程, 王坤, 張衛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探討質量控制管理模式在麻醉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依照醫院護理三級管理, 即護理部—總護士長—護士長負責制, 麻醉科成立護理質控小組, 科室建立三級管理, 即護士長—護理組長—護士三級負責制, 進行系統、有效的, 全方位、全過程的護理質量控制。結果質控小組實施後(2017年)與實施前(2016年)比較, 患者滿意度上升了7.14%, 2017年護理質量評分扣分率從 7.79%下降到5.6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結論質控小組能促使質量管理的標準化、制度化, 幫助提高管理效能和護理質量, 增強專業發展活力。

【關鍵詞】質量控制; 麻醉護理; 護理管理

護理質量是指護理人員表現出的專業形象是否具有其特性, 是否有助於護理對象生命質量的提高, 以及護理工作的成效[1]。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內容, 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因此, 為了全面提高麻醉科護理服務質量、保證患者安全,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專門成立麻醉科護理質量控制檢查小組(以下簡稱質控小組)。採用自查形式, 質控小組實現了對麻醉護理工作的及時監控、及時整改, 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促進了麻醉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2]。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是河南省最大的麻醉學臨床、教學、科研和培訓中心之一, 同時也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點學科。年手術台數25萬餘例, 開放手術間128間, 目前科室共有醫護人員371名, 其中麻醉護理人員160名, 副主任護師1名、 主管護師6名、護師 69名、護士84名; 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達到85名, 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3名、本科學歷82名、大專學歷74名; 有男性護理人員4名, 護理人員平均年齡25.80歲。目前科室護理人員職稱、學歷結構優化, 年齡布局呈年輕態。麻醉護理工作崗位根據臨床工作需求設立, 分為手術間麻醉護理、麻醉恢復期護理、麻醉術後隨訪、自體血回輸管理、感染管理、設備及信息化管理。

1.2

方法

1.2.1 實施三級護理質量控制體系遵照醫院要求, 麻醉科護理質量實行三級管理(護理部—總護士長—護士長)、科室護理質量管理實行護士長—護理組長—護士三級負責制, 形成了各級護理人員逐級負責的三級質控體系, 各層次分別開展質控活動, 宏觀控制與微觀控制有效結合, 從而形成強有力的院控、科控、自控體系及相互配合、 相互制約的護理質控網路, 達到按層次逐級負責、逐級控制的目的[3]。

1.2.2 制定麻醉科護理質量評價標準麻醉科護理因崗位較多, 單元結構較病區複雜, 系統目標多樣, 醫療護理交叉融合的特點[4],不能採用統一的病區護理質量評價模式。在醫院護理部的指導下, 我科根據科室臨床工作特點, 結合實際情況, 制定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一級護理質量控制評價標準》(以下簡稱一級質控標準)。一級質控標準涵蓋「環境管理」、「安全管理」、「輸血管理」、「護理安全(不良)事件」、「麻醉恢復期護理」、「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急救管理」、「護理文書書寫」、「儀器設備管理」、「崗位管理」10項指標, 具體見表1。通過召開科務會, 全體護理人員參與並討論10項一級指標下二級指標的制定, 最終確立總分1000分的一級質控標準, 並經護理部審議通過。

表1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一級護理質量控制評價標準

1.2.3 成立麻醉科護理質量控制檢查小組質控小組成員原則上自願報名並由全體護士投票選舉產生, 由業務能力強、對質控工作有高度責任心和工作熱情的6名工作經驗滿2年及以上護師組成, 護士長擔任質控小組組長。其中有5名質控成員負責一級質控標準的檢查工作, 1名質控成員負責每月質控數據的統計分析。制定《麻醉科護理質量控制檢查小組職責》, 要求質控組成員根據各自分管內容, 每月負責檢查, 督促各項制度落實及執行情況, 並做好登記工作。

1.2.4 護理一級質控檢查方法每周護士長帶領質控小組根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一級護理質量控制評價標準》對科室各個護理質控內容檢查一次, 並跟蹤上周質控檢查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情況及時記錄並相應扣分, 同時將檢查結果錄入一級護理質量自查網路填報系統, 要求全體護理人員登陸該系統閱讀質控檢查結果, 護士長有查看護士閱讀情況的網路許可權, 質控閱讀率達100%。每月4次質控循環, 環環相扣。每月底進行當月質控總結, 匯總當月主要出現的質控問題, 利用數據統計篩選質控核心問題, 分析原因並制定具體整改措施, 並由護士長向護理人員進行質控總結PPT彙報。同時每個季度進行季度質控總結, 監測護理質量控制成效。周周檢查、月月總結, 切實做到「人人了解質控, 人人參與質控」。

1.2.5 評價指標實施質量控制管理前後患者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分扣分率進行比較。

1.2.6 統計學處理採用SPSS21.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P

2 結果

2.1

實現護理工作科學化管理

通過全面護理質量控制的實施, 加強護理過程中的監管督查、檢查指導、信息反饋、整改追蹤, 逐步建立了良性的工作機制, 實現了科室護理工作科學化、標準化、有效化管理。2017年麻醉科護理各項質控指標的扣分率整體呈下降趨勢, 無1例患者因護理不當發生併發症, 無重大護理缺陷和護理糾紛發生(圖1)。

圖1 2017年各月份護理質控扣分率對比

2.2

患者對麻醉科護理工作滿意度得到不斷提高

護理質控的引入, 使護士既是執行者又是管理者, 強化和激發了護理人員的自律意識, 規範了護理行為和服務流程, 使護理與醫療工作實現無縫對接, 為患者提供連續、完整、一體化的護理服務, 保障了護理安全。採用分層抽樣方法, 科室每月會向200名手術後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 2017年度患者平均滿意度達98.72%, 比去年同期上升7.14%(圖2)。

圖2 2017年與2016年患者滿意度對比

3 討論

麻醉科質量控制模式是將單一的管理模式拓展為三級管理(護理部—總護士長—護士長), 科室護理質量管理實行護士長—護理組長—護士三級負責制, 進一步明確了管理責任, 層層負責, 形成了無縫式的有效管理。

質控小組模式能夠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一方面護士能夠樹立主人翁意識, 積極加入到護理質控管理中去。通過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根本原因分析、現場及時整改, 護士在執行各項護理行為中均能注意慎獨、自我監督、自我改進。通過質控自查, 使得護士的工作有比較客觀的評價, 工作價值得到了更好的體現[5]。護理工作由被動轉向主動, 患者滿意度不斷提升, 護理質量也得到進一步提升[6]。另一方面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 醫療投入的增加, 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多, 質控管理模式能夠優化管理流程, 降低出錯率, 從而提升護士職業認同感, 進而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7]。

綜上所述, 質量控制模式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成效顯著。麻醉科護理質量控制體系的建立, 強化了護理人員的自律意識, 規範了護理行為和服務流程, 保障了護理安全, 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請見《麻醉安全與質控》雜誌官方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醉安全與質控雜誌 的精彩文章:

麻醉科3例用藥差錯原因分析及預防

TAG:麻醉安全與質控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