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想他,我們都一樣|研究:為什麼放下前任就這麼難?
雖然分手了,但總是忍不住想起前任。甚至好幾年過去了,也依然沒有放下,會在自己遇到狀況或者碰見什麼事情的時候想起對方。有時還會不受控制,
做出非常多失去理智的行為。比如:
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取,被堅定地拒絕卻還仍然固執相信還有複合的可能;
對ta日夜思念,以犧牲自己的睡眠、飲食、精神為代價;
試圖以學習、工作、社交填滿自己的生活,卻發現想起ta也根本不需要有空檔,並且你覺得這根本無法控制;
聲稱世界上再無可以信任的人,更不存在所謂長久的感情(實質上還是允許自己的邊界繼續受前任的侵佔——ta讓你不再願意與他人建立「近而薄」的戀人邊界);
瘋狂投入到新的戀情,卻又告訴自己「從此,我愛的人都像你」。
失戀好像很容易,但放下前任卻很難。
1. 大腦決定了我們會留戀前任
因為人腦與現實間存在一種時間差。當我們在現實中與前任分開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可能還處於對ta的愛戀之中。
Fisher與 Brown對一群剛剛遭遇失戀的人的大腦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研究發現,當這些被試看到自己最近一任前任的圖片時,他們大腦中的腹側被蓋區(VentralTegmental Areal, VTA)仍然是活躍的(Barbieri, 2015)。VTA是我們大腦獎賞系統的一部分,當被激活時,會釋放多巴胺等神經遞質,使人感到快樂和興奮。
不過,它並不是一個能夠進行理性思考的腦區域,也並不能很快「明白」人們與前任分開了的客觀事實,因而還保持著之前建立起來的「ta」(前任)與「快樂」之間的聯繫。
被試們的腦成像還顯示,他們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大腦中負責控制「得失與冒險行為」的區域,以及下丘腦(Hypothalamus)——負責「釋放催產素,促使人產生深層依戀」的區域都處於激活狀態。
這些神經生物學因素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分手後,還總是忍不住想念前任(大腦可以從中感到快樂),也會做出一些不顧一切的舉動(比較容易冒險),試圖與前任複合(依然感到深度依戀)等等。
2. 你以為ta還是你想像中的人
Braucher(2013)則認為,失戀之後,人會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分辨自己內心所想像的前任(internal image of an ex)和前任真實的存在(actualpresence)之間的區別。而這些想像,往往又是由你與前任最美好的回憶以及內心的願望所構成的(Braucher,2013)。
因此,這些想像甚至會在失戀之後,成為給予安慰與支持的動力。例如,你可能會在自己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之後,心中浮現出前任給予你鼓勵的樣子,儘管分手之後ta對你從來不聞不問。但也就是這種想像,會讓我們越發覺得自己離不開前任,固執地相信只有ta是真心對自己好的。
1. 認為人格是靈活可變的 vs 認為人格是固定不變的
研究發現,相信「人格是一個不變的整體」的人,更可能認為失戀就意味著失去了一部分的自我,這讓他們很難從失敗的感情經歷中恢復過來;相反,認為人格是可變的人,則更傾向於認為,前任和上一段感情都是塑造自己人格的眾多經歷中的一段,他們也因此更能夠釋懷(Howe & Dweck, 2016)。
2. 當不釋懷成為了一種自我保護
比起重新開始,留在原地似乎更不容易受到新的傷害。尤其對於那些在前一段感情中受傷的人而言。與其進入新的關係中,承擔再次受傷的風險,不如讓傷害「到此為止」。不去釋懷就好像可以避免受傷,不去釋懷也反倒成為了他們安全感的來源(Barbieri, 2015)。
3. 缺乏自我關懷
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這一概念由Neff(2003)提出,主要指的是一個人能夠:1)自我友善,即對自己寬容以待;2)認識到經歷的普遍性,即這世界上有很多人也在同樣經歷著我們正在經歷的一切;及3)情緒平靜,即不會過度沉溺於痛苦的情緒中。
Sbarra, Smith和Mehl(2012)的研究發現,自我關懷程度高的人,越少感受到分手/離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缺乏自我關懷的人,更容易苛責自己,總試圖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我到底哪裡不夠好?是不是我改了,我們就能再在一起了?」,因此缺乏自我關懷的人,通常也更難從上一段感情中釋懷。他們的無法釋懷,更多的是無法「原諒」自己。
4. 其他現實因素的影響
感情的持續時間、分手距離現在的時間、對於這段感情的投入程度、以及分手的方式都會影響釋懷的難度。例如,那種並不明確聲明、只是忽然淡出的分手方式,被心理學家Esther Perel稱為「幽靈式」(ghosting)的分手——你既不知道ta離開的原因,也不知道Ta是否還會回來——似乎始終存在的複合的可能,讓人們的釋懷變得很猶豫。
你需要以這次失戀為契機,把關注的重點放到你自己的身上。
1. 提高自我關懷。
對自己寬容,不把過去這段感情的失敗過分看作是自己的責任,不去一味自責和後悔。友善得對待自己,不給太多的自我批評,從而使情緒平靜。因為如果不這樣做,一味自責,無法原諒自己的心情會讓人難以釋懷(Clark, 2015)。
2. 重新敘述這段戀情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例如,對於那些把戀情結束敘述成自我的失敗而無法釋懷的人,可能可以嘗試把這段失敗敘述成重建自我身份、加深自我了解的機會。又例如,對於那些害怕因為失去戀人而不再是原來自己的人,可能可以嘗試把這種失去敘述成一個自省的機會,你可以在此時去思考「沒有ta的我是誰」,「我所愛的 所厭惡 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Capil, 2016)。這就會幫助人更好的釋懷。
當然你也可以來聽聽KY專為失戀的朋友打造的系列課程。
??
掃碼了解課程詳情
??
因為能幫助你放下前任,重新走入新的關係的從來就不是時間,也未必是新歡,而是你自己。
我們將帶領你讀懂在這段感情里的[心路歷程],了解這段關係帶給你的變化。
就像試聽課里所提及的:你需要的並不是和前任的糾纏,而是一個標誌著放下的句號。(點擊下方音頻收聽??)
我們希望你能給自己5周的時間,和我們一起通過科學的方法走出失戀,和這段感情好好告別。10節課,45分鐘直播講授+30分鐘在線答疑。紮實容量讓大家能好好看待自己經歷的感情。
這裡有來自優秀心理諮詢師多年臨床積累的案例分享,為大家精心挑選最貼合失戀本質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練習。
??
購買請掃碼
??
有任何關於本次課程想要諮詢的,可以添加KY客服花花(微信號:
kyofficial6
)??
課程售前諮詢請加客服
??
*本課程為虛擬內容服務,一經購買成功概不退款,請您理解。
References:
Barbieri, A. (2015). What if I never get over him? The Guardian.
Braucher, D. (2013). Why can』t I get over my ex? Psychology Today.
Capil, A. (2016). No one will tell you exactly how to get over an ex, so Iwill. Lifehack.
Clark, J.A. (2015). How to use psychology to get over your ex as soon ashumanly possible.
Howe, L.C. & Dweck, C. (2016). Changes in self-definition impederecovery from rejec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41(1),54-71.
Sbarra, D. A., Smith, H. L., & Mehl, M. R. (2012). When leaving yourex, love yourself observational ratings of self-compassion predict the courseof emo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marital separ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3),261-269.
TAG:Know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