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擁抱最醜陋的疤痕

擁抱最醜陋的疤痕

原標題:擁抱最醜陋的疤痕



資料圖

許多人嚮往著這樣的家庭狀態:父親優秀,母親慈愛,兒女雙全。然而,這看似平淡普通的幸福生活下,卻藏著一般人無法承受的驚濤駭浪。


《近乎正常》是近一個世紀以來僅九部獲得普利策獎的音樂劇之一,故事真相鮮血淋漓,是一個將傷口來回撕扯的過程。《近乎正常》中文版排演的過程中,劇組一大半的人都曾崩潰過,面對這樣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心理的折磨遠比身體的辛勞要可怕。


其實,母親心心念念的兒子早已夭折,儘管她每天在幻想中與兒子見面,看著他成長為16年的少年,彷彿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忘記喪子的悲痛,煎熬挺過這16年;父親始終默默扛起家庭的重擔,忍痛送愛人去進行電擊治療,用空白去「覆蓋」她的記憶,希望愛人能夠重新開始;女兒是個古怪的天才少女,因為父親永遠圍著母親轉,母親永遠放不下記憶中完美的兒子,而一直被父母冷落。故事的最後,不斷掙扎的母親離開了家,繼續尋找救贖,而兒子的幻象又纏上了父親,整個家庭再度陷入沮喪的情緒,周而復始……


面對不能承受的痛苦,是直面內心承受折磨,是乾淨利落地強迫忘記,還是自欺欺人地假裝正常?該劇劇本的翻譯程何也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創作過程相當於直面自己內心痛苦的過程,甚至趁著崩潰的勁兒寫下了其中一首歌《你不懂》。

粉飾太平掩蓋了中年家庭的深層危機,精神疾病的反覆狂躁,家庭中不同的人各懷心酸之處……任何一個人的行為都無可指摘,他們抑鬱、狂躁、讓人心煩,但這就是生活中最真實、最醜陋的影子。正如程何所說,你沒有辦法通過掩蓋一個傷疤,而讓這個傷疤不存在。與其說是治癒,不如說是浴火重生。浴火重生之後,疤痕仍然在那,只是它變得不那麼讓人難以接受了。


看完該劇,你也許需要深呼吸一口氣來平復自己低落壓抑的心情,但走齣劇場看見耀眼的陽光那一刻,會更渴望努力守護生活中的美好。最重要的是,你會意識到自己並不需要一個看似完全正常的人生,承認自己帶著最醜陋的疤痕,學會與傷疤相處,那麼——《近乎正常》會給你直面真相的勇氣。 (胡兮兮)


責任編輯:馬蓉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治周末報 的精彩文章:

汪榮祖:戊戌變法的歷史教訓
三往莫斯科:特朗普凝重的俄國情結

TAG:法治周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