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碩送了我盒拔絲地瓜?頑石熱血版YX570評測

華碩送了我盒拔絲地瓜?頑石熱血版YX570評測

標題不是為了標新立異,從本期測評開始,我將嘗試測評等長文的首頁,做成快捷的信息獲取頁面,方便廣大手機端用戶閱讀。

送測型號華碩頑石熱血版YX570UD8250

產品配置

產品設計:複合材質,鋒刃拉絲紋路設計,有一定ROG元素,LOGO和頂蓋邊緣有青藍色(官方稱閃電藍)的色彩裝飾。

產品規格15.6英寸非窄邊框產品,374.6 x 256 x 21.9 mm1.9公斤

內存擴展雙內存插槽,支持最高32G DDR4@2400Mhz雙通道內存擴展

硬碟擴展雙硬碟位m.2 2280介面 SATA3匯流排+2.5"" SATA介面,SATA3匯流排。可以雙硬碟位同時插入固態硬碟。

拆機流程: D面下螺絲 - 撬起C面- 斷開C與主板排線 - 打開C面 - 斷電池 - 拆主板

要打開C面開始拆機

拆機和維護難度一般。仍延續傳統結構拆機,步驟繁瑣。建議謹慎考慮深度拆機

C面分離後,不能進行升級,需要進一步拆解

左側介面: 防盜鎖孔、USB2.0 2、3.5mm音頻介面;

右側介面DC電源介面、RJ45網線介面、USB3.0HDMI1.4USB-C(僅數據傳輸)、MicroSD讀卡器介面。

產品定位: 入門級輕便高性能本,硬體上,基於傳統大屏本擁有更強的顯卡性能;外觀設計上,比遊戲本通用性強。

日常體驗 開關機速度較快,日常文檔影音娛樂無卡頓;鍵盤打字手感尚可,右側布局略局促,三檔鍵盤背光燈好評。

遊戲體驗系統調教正常的前提下主流網遊基本hold住。《英雄聯盟》全特效無壓力、DOTA2中高特效流暢,3A大作需要根據情況判斷。

本次測試《使命召喚:二戰》、《戰地1》、《古墓麗影:崛起》、《狙擊精英4》,均可在1080P解析度中或低特效以50幀以上流暢度運行。

價格及分類: 該產品僅在一些電商平台第三方店鋪上架,送測版本目前報價為6299元,據悉該產品的主力銷售渠道在線下以及華碩官方商城。

窄邊框堂兄弟YX560: 與YX570同屬於頑石熱血版,擁有更窄邊框以及獨特的轉軸設計,在顏值上略勝一籌,但厚度達到了24.5毫米,且砍掉了網線介面,沒有背光鍵盤。配置基本相同,有可能共板。

窄邊框的堂兄弟YX560

優缺點及簡評

設計終於走心,輕遊戲與純遊戲風格拎得清;性能釋放中規中矩,至少不影響遊戲表現;目前低壓+GTX產品中唯一一個採用滿血非Max-Q版本的存在

不過選材決定了機身塑料感較重內部結構傳統拆機維護較難。建議購買一步到位的8G雙硬碟版本。

目前面向主流市場的一款低電壓U+GTX產品,實用價值很高。但是以目前送測版本的6000元的第三方報價,建議觀望動態。

對於這款產品的最終結論,還有待後續其他競品上市後才能更為準確。目前這類低壓+GTX搭配的產品極少。從體驗的角度,這個大傢伙比較OK。

OK,此評測完結,下面是筆者一人沒酒醉、寫不完熬夜不能睡時候,寫的與YX570相關的絮絮叨叨環節,摳細節的朋友們可以繼續往下看。

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標題是「拔絲地瓜」。其實只是已經很少見到在整機做如此粗獷明顯,但又細密的拉絲紋路處理了。YX570在沒有見到真機時,就從產品資料上了解到其大量採用了拉絲紋路。之後見到真機,突然腦子裡冒出了「拔絲地瓜」這個詞,就用在標題上。

突然防毒,希望你不是在半夜看這篇文章

華碩頑石YX570在A面和C面都採用了拉絲紋路設計。不過相比傳統的單向拉絲紋路,華碩採用了多個不同方向拉絲,在同一個平面拼接起來的設計。這樣被華碩稱為「鋒刃紋路」的設計,我們曾經在ROG的Zenphyrus西風之神頂級遊戲本中看到。當然由於價格差異,Zenphyrus上的頂蓋是金屬的,紋路處理也更加精緻。不過放在一起就可以發現有異曲同工之妙,華碩可能也希望在設計上賦予出頑石熱血版一定的遊戲基因

圖右為ROG Zenphyrus,傳說中解決輕薄和高性能矛盾的存在

除了被我形容成「拔絲地瓜」的鋒刃紋路,YX570好多細節上也可以看到飛行堡壘以及ROG這類遊戲本的影子。比如C面頂部一排打孔,有人以為是揚聲器,實際上是輔助進風口。這也就是說華碩YX570可以從C、D面兩個方向進風,這對於散熱有一定幫助。

三檔背光鍵盤的體驗還是很不錯的,目前主流產品多數採用兩檔亮+一檔滅甚至僅有開光背光鍵盤的功能,而YX570的鍵盤背光燈是可以實實在在亮燈狀態下的三檔調節,對於不同場景的需求能夠更好的滿足。不過說到鍵盤,不知道什麼原因,YX570鍵盤鍵位右側布局似乎有些局促。簡化的小鍵盤區和方向鍵擠在一起,第一次上手需要學習成本

此外,希望下一代可以和飛行堡壘一樣將電源鍵獨立出來以便減少日常誤觸,或者可以在電源鍵的按鈕觸感上單獨設計。之前很多廠商採用的電源鍵與鍵盤一體設計確實很簡潔,但由於位置造成誤觸這一硬傷,基本都改回獨立按鍵。

差點忽略掉的細節就是A面下方的空隙,YX570與飛行堡壘FX63以及FX80的轉軸設計類似,在機身的左右兩端。而這類下沉式轉軸,頂蓋中部在轉動時或多或少都會擋住後置出風口或者將風導向上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吹屏幕散熱。雖然不會對硬體造成太嚴重損害,在轉軸結構合理的情況下,散熱效率也不低。但總歸是不如直接暴露式的後出風散熱。

梯形出風口散熱

而華碩自FX63系列就採用了A面預留梯形散熱區的設計,根據出風口的區域,在A面下部留出空間出風,這樣無論如何轉動,都可以保證出風不受影響,這個小細節還是值得點贊的。YX570也沿用了這一設計,對於一台GTX顯卡的產品來說提供了更好的散熱保障。

藍色元素隨處可見

之前在靈耀S 2代的評測中,我對其撞色設計大加讚賞。而在主色調為黑色的YX570上,華碩也在觸摸板邊緣、AB面的ASUS Logo以及頂蓋的側邊線都做了青藍色(官方稱閃電藍)的處理。這樣跳脫的顏色給整個產品帶來了一股靈動氣息,從視覺上讓讓人「減負」。與之前頑石一直主打性價比以及年輕人市場的思路也十分契合。

拆機從C殼開始

外在說完了可以說說拆機了,其實這是我內心感覺比較遺憾的部分。因為華碩YX570並沒有採用目前流行的拆開D面後所有元器件一目了然的結構,而是依舊使用傳統的「反向拆機」。擰下D面螺絲後將C殼斷開與主板排線後取下,然後從C面入手將元器件面朝D面的主板取下。有點搞不懂如今為什麼還要採用這樣對硬體升級和維護不友好的設計。

取下C殼後除48Wh的電池外,其他部件無法取下

而最終收集了無數螺絲後終於將主板取下來,可以看到是單個大尺寸風扇+雙熱管的散熱模組,比起遊戲本的模組似乎沒那麼豪華。具體表現後面有遊戲測試和性能測試,還不錯。雙內存插槽,已經插入一根8G,支持DDR4 2400Mhz內存。m.2硬碟位也裝有一塊128G固態硬碟,該介面僅支持SATA3匯流排固態。而2.5英寸SATA介面與靈耀S 2代不同,是原生板載的。雖然這一代華碩頑石系列重新進行設計,但擴展性依舊很不錯

YX570主板部分

在拆機這個部分,個人建議是盡量購買8G內存,128G+1T硬碟。如果購買純機械硬碟版本或者4G內存版本的話,就要考慮下自己或者身邊是不是有拆機大佬,如果沒有,那麼這類產品還是不推薦自行拆解的。對於動手能力較強的玩家,日後加內存的空間足足的。

好了,又到了編輯可以在上班時間堂而皇之、光明正大、冠冕堂皇打遊戲的時間了。這次送測的起碼是台1050顯卡的本子,相信上一期MX150被3A暴虐的情況這次會好不少。除了老三樣《古墓麗影:崛起》、《使命召喚:二戰》以及《戰地1》外,這次又加入了《狙擊精英4》湊一桌麻將一起對付頑石YX570,對於新一代低壓+GTX產品的表現,還是蠻期待的。

畢竟又可以上班玩遊戲,就算卡成PPT,我也要跪著玩完,

古墓麗影:崛起》是由Crystal Dynamics開發,Square Enix負責發行的一款單機類動作冒險遊戲。於2015年12月正式發行。講述了我們的不死女主勞拉(在邪惡組織的卧底繼母背叛、父親去世的巨大打擊下,精神恍惚與情人鬍子大叔遠走高飛夢遊太虛幻境)在西伯利亞冰原一邊對抗神秘組織」聖三一「一邊尋找永生的奧秘的故事。

遊戲地圖包括了世界上的多個地點,可探尋的場所將比前作大三倍,地圖的開放度比前作更大,充滿優美和危險並存的場景。與前作相比本作在中國還發行了普通話版本。因為該系列解謎元素較多,場景和環節設計豐富,初次上手時很容易導致主角花式死亡,因為被戲稱為」勞拉的一千種死法「。

《古墓麗影:崛起》的畫面可調性很高,我們在解析度為1080P條件下,以垂直同步和預設畫質為變數。測試結果如下:

由上圖可以看出,在《古墓麗影》中是否開啟三級緩衝垂直同步對於平均幀數影響較大。此外,YX570基本可以在FXAA中低畫質下暢玩,相比MX150,幀數有了較大提升。

.

戰地1》是一款由EA DICE開發、Electronic Arts發行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於2016年10月21日發行,遊戲背景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講述了一戰時期,一群士兵因為配備的武器實在太差,一怒之下搶奪了兵工廠還是研究階段的強悍原型武器,在世界範圍內大殺四方的故事)。在《使命召喚》系列在現代戰爭系列後整體跑偏,錯誤地步入神魔大戰的情況下,《戰地1》的出現,喚起了玩家的一戰情懷,口碑極高(前提是忽略掉爛橘子那個以掉線為己任的伺服器)。

The war is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is the war

《戰地1》可選多人模式和單人劇情模式,無論是單人還是多人地圖都是十分巨大,遊戲場景豐富且極其寫實,玩家受傷後會帶來明顯較為真實的操作阻滯感而非過去單純的低血量提示。但經過前幾次測試,可以發現其優化絕佳,且1080P下不同畫質對於遊戲體驗影響不大,上次MX150滿血版都可以hold住,這次應該會有不錯表現。我們依舊選擇遊戲的第一關作為測試關卡。

從上圖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全高清中低畫質下的遊戲體驗極佳,甚至可以考慮開啟垂直同步,也基本不會影響流暢度,平均幀數都60幀以上,而高和最高也並沒有出現幀數極低的情況,至少在遊戲測試中是可玩的。希望有黃老闆實時光線追蹤技術加成的《戰地5》也是如此。

啪!我死了

.

使命召喚:二戰》是一款由Sledgehammer Games和Raven Software開發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為使命召喚系列第14部主系列作品,也是繼《使命召喚:戰爭世界》後再次將背景設定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作品。(遊戲主要講述了男主與他的好基友祖斯曼以及妻子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分分合合的感人三角戀愛情故事。)上次使用MX150滿血版測試時候的糟糕體驗讓我心有餘悸,但願這次GTX1050可以降伏它。

師傅,你就待在此地不要動,我去那裡買兩個橘子,化個齋飯

這次由於是1050 4G版,所以上次MX150 2G爆顯存的情況並沒有出現。我選擇調整好的1080P中畫質、高畫質、以及系統自動匹配硬體的設置三個檔位進行測試。依舊是」要塞「這一關,這次從頭打到尾。

這個數字可以說很喜人了,FHD中等畫質下的COD14觀感還是不錯的。高畫質下除個別場景過渡時會卡頓一下外也基本全程不卡。我現在開始懷疑我是不是選取的測試對象難度都太低了。以至於遊戲測試大家似乎都不怎麼壞。

似乎沖的太快,被圍攻了,GG

.

《狙擊精英4》是Rebellion工作室於2017年2月14日發布的第三人稱射擊類遊戲作品。遊戲的戰鬥地點設定在1943年的義大利,玩家要扮演秘密特工卡爾·費爾伯恩,從法西斯主義的枷鎖中解放義大利,避免盟軍反攻歐洲的計劃泡湯。(而玩家的核心任務則是潛入納粹一個基地,用狙擊槍花式爆元首僅剩的一個蛋蛋。)

《狙擊精英》系列獨具特色的擊殺視角,可以真實模擬子彈射出直到擊穿敵人的全過程,在穿透人體時,還會以X光透視的方式展示人體內骨骼和內臟破碎的情況。這一系列計算和演示對於電腦硬體也提出較高要求。我們選擇狙殺元首這一DLC關卡進行測試,

三檔畫質下都可以滿足60幀的流暢線,其實原定還有」超級「這一檔位畫質,但是發現多數場景卡的無法正常玩,平均幀數不到20幀,就放棄了。不行,今天這四個遊戲這麼輕鬆過了,下次得弄個顯卡危機折磨下。

.

遊戲測試總結

這四款遊戲的長時間或短時間測試,我依舊是使用自帶鍵盤完成的。相比與上次測試MX150筆記本,部分遊戲甚至需要降低解析度運行的窘況。」常在圈裡混「的GTX1050就顯得駕輕就熟。而諸多3A作品一言不合就60幀的性能表現,也基本打消了人們對於低壓處理器搭配GTX顯卡的質疑。

其實,遊戲過程中處理器功耗基本穩定在15W上,這樣的i5 8250U在性能上接近上代標壓的7300HQ,同時還有多線程加成。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把YX570近似看作一個散熱壓力更小的七代標壓i5+1050遊戲本。

友情提示: 本頁面主要作用是提供數據參考,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以跳過閱讀。

為啥不能去掉這一頁呢? 因為,除了即時信息的作用,在後續大批搭載Max-Q版1050的低壓本上市後。這款產品的測試數據將提供很大的參考意義。此外,正因為該產品定位特殊,處理器今年的也很特殊,所以性能釋放數據也是需要研究的。

本次送測的華碩頑石熱血版(YX570UD8250)是目前的主力配置版本,採用15.6英寸1080P霧面IPS顯示屏,i5 8250U處理器,8G DDR4 2400Mhz單條內存,128G m.2 SATA3固態硬碟+1T 2.5英寸機械硬碟,以及最大亮點的英偉達GTX1050 4G獨立顯卡。總體配置沒有明顯的短板,屬於我比較倡導的「一步到位」型。

.

CPU相關測試

處理器為大家耳熟能詳的i5 8250U,4核心8線程的規格,基於14納米工藝的Kaby Lake-R架構,BGA封裝在主板上不可拆卸和更換。主頻1.6Ghz,最高可睿頻至3.4Ghz,熱功耗設計15W。英特爾官方可配置範圍在10-25W,但實際運行中低於或高於這個範圍很正常。

i5 8250U處理器的CPU-Z信息

而這次最大爭議點在於低電壓處理器是否「帶的動」GTX級別的顯卡,很多人認為這是顯卡性能的浪費,因為很容易存在過往類似產品的「處理器性能範圍小於顯卡性能範圍」。

多線程助攻,Cinebench R15成績單核146cb,多核646cb

其實在八代酷睿上,這樣的擔心略顯多餘。因為在眾多場景中,i5 8250U 15W以上的性能釋放就可以接近上代移動標壓處理器水平,所以需要看的就是能否「穩住」。出於實用需要,我們沒有給這款機器「大刑伺候」上雙烤,而是只進行了AIDA64的FPU測試。

而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做到對這款處理器的調度釋放心中有數,於是我們採用Hwinfo64軟體查看其CPU信息,插電狀態電池模式為最高性能下,其PL2功耗水平為31W,持續時間2.44ms,而PL1沒有太大變化,30W可維持28s,實際後續測試其實維持時間比這個長。而目前需要看的是長期運行下會不會連15W都跑不滿。

AIDA64進行FPU測試的四個節點狀態

移動端堅持看還看不清圖片的同學,看下面結論描述就好:

常規狀態下,CPU溫度52℃,功耗5W,主頻3.38Ghz

開始FPU的前50秒內CPU溫度在80℃以上,功耗30W,主頻3Ghz左右;

FPU約55秒左右時,溫度驟降至73℃,功耗15W,主頻2.0Ghz,該過程極短

隨後持續至1分10秒左右,溫度升至75℃,功耗21W,主頻2.6Ghz

之後各參數緩慢下降,到4分鐘時,67℃15W2.1Ghz,隨後長期保持穩定。

從單烤FPU數據看,YX570上的i5 8250U在高負載下可以最終穩定在15W@2.1Ghz的狀態運行。但考慮到部分產品在設計時對性能測試軟體做了規避,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參考上一頁的遊戲表現來看。

口頭表揚一下活雷鋒同學

微星的AfterBurner軟體屬於無心插柳柳成蔭型,無意中成為不限於MSI產品使用的全局浮窗性能監視器,算是雷鋒本鋒了。我們將其CPU功耗及主頻還有溫度檢測開啟,分別在遊戲測試環節四款遊戲中查看其實際性能水平。

結果發現,遊戲過程基本穩定在15W以上的功耗水平,而主頻多維持在2.4Ghz以上。要知道遊戲過程中是CPU和GPU同時調動,特別是GPU,在多數3A大作下會佔用很大資源。經過上述簡單測試,基本可以得出結論,性能釋放不翻車的前提下,i5 8250U搭載1050不存在「拖不動」的情況。可以按照比i5 7300HQ+1050低一點水平來參考遊戲性能。

.

GPU相關測試

標準非Max-Q的GTX1050

這應該是輕薄本+Max-Q 1050大潮來臨前,少有的類似產品搭載的標準版GTX1050。與之前測試的多數遊戲本的1050顯卡規格完全一致,確認過眼神,都是混遊戲圈的人。相比上一款靈耀S 2代的滿血版MX150,這可真是全面的鳥槍換炮了。當年,就是他,讓無數剛剛入手GTX960M的玩家哭暈在廁所。

Fire Strike模式跑分5402

3D Mark的Fire Strike模式下,YX570得分為5402,與之間很多7300HQ+1050的遊戲本得分很接近。該模式主要描述了火人大戰冰人,冰人居於劣勢但最後開大招反殺火人,專門用來測試高性能遊戲類設備,使用多線程DirectX 11引擎測試兼容DirectX 11的硬體。

Time Spy模式1806

Time Spy是3D Mark中從零開始完全為Windows10環境開發的DX12測試模塊,渲染解析度2560*1440。搭載GTX1050的YX570在該項測試中得分1806,中規中矩。

Sky Diver模式14880

Sky Diver主要針對入門配置的筆記本,因而主流筆記本的性能參考意義不大,跑分僅供觀賞和對比。無論如何,上述測試軟體,完爆魯大師這樣的小白最愛傻瓜式跑分軟體。

.

固態硬碟測試

固態硬碟方面,YX570這次選擇了一塊海力士OEM的m.2固態硬碟。沒有系列編號,只有完整型號為HFS128G39TND128G容量2280長度SATA3匯流排。下面我們用AS SSD來對他的性能進行測試:

測試結果讀取速度515MS,寫入速度110M/S,綜合得分740分,屬於SATA3固態的入門水平,不過對於日常的應用來說沒有太大影響,特別是作為128G的系統盤,讀取操作占的比重大一些。

.

PC Mark10綜合性能測試

PC Mark10測試得分3853

該測試模擬了人們在使用電腦時候輕中重度的各種場景下的體驗,並進行量化打分。相對於單純的性能測試,該測試更為貼近人們的日常使用的情況,測試機最終成績為3853。我還是要複製之前測評的結論,不是偷懶,其實只是因為目前行業生態好轉。只要系統設置正常,帶SSD,那麼這本子日常用不存在卡頓的說法

.

屏幕測試

AIDA64識別屏幕型號的屏庫網信息

筆者承認筆者要偷懶了,由於目前主流筆記本中搭載45%NTSC色域IPS面板的產品越來越多。而在這個段位的屏幕基本是溫飽/餓死兩種,不存在好多人口中的「TN也有高素質的」。在該價位傳統筆記本上,目前屏幕就是簡單粗暴的「不是IPS就是渣」。所以接下來筆者在這類產品上重點將放在屏幕本身屬性甄別,而非更細化測試。

所以你們沒看到紅蜘蛛5測試結果,嘻嘻嘻。

YX570採用的就是一塊45%NTSC色域的全高清IPS霧面屏幕,生產商為友達。在這裡,要結合自身經歷Diss一下連各個牌子出過什麼屏幕都沒用過就人云亦云的許多用戶,不要一言不合就奶三星LG。入門級IPS面板效果無論誰生產,基本沒有大差異。如果有重大差異也是你意淫的,就這麼簡單!

.

常規性能測試部分到此結束。再次友情提示,本頁面主要作用是提供數據參考,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以跳過閱讀,以免帶來困惑。

其實評測做到這裡,應該很好蓋棺定論的,但我卻很是犯難。

首先是從全局看,在沒有其他消息的情況下,不管願不願意,未來頑石熱血版將要直面一眾金屬輕薄Max-Q 1050產品的衝擊。然而目前暫不清楚華碩是否打算直接用這個系列與之競爭;還是和競品一樣,將自家窄邊框主力輕薄本換裝Max-Q 1050去廝殺,比如靈耀S 2代。所以這個角度看,沒有精確的對手對比,又如何評價呢?

其次從系列內部來看,YX570並不是本次頑石熱血版的唯一型號,它的另一款近似的窄邊框型號YX560雖然也有少量開賣,但信息比YX570更少。所以暫時沒法精確的了解他倆的詳細差異化。

轉軸、紋路、邊框都有不同但很近似的YX560

最後回落到它產品本身,由於目前同樣低壓+非Ma-Q版GTX顯卡的跨界產品較少,所以對於消費者,可能最大的問題是對這類產品的認知和接受程度。畢竟多數人可能會傾向購買遊戲本產品,而輕薄本用戶可能會去偏好靈耀S系列。所以如何讓大家接受這類新形態產品,可能是華碩接下來需要下很多功夫的地方。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姑且脫離價格說說產品:

八代低電壓處理器+1050顯卡的搭配,在更小的散熱壓力下有更好的性能發揮。相對於MX150的「網遊卡」定位,這樣的產品似乎還可以沒事真刀真槍玩玩大型單機。這樣的配置也許未來會成為新的輕薄本萬金油配置。

YX570(包括神隱狀態的YX560)應該是這麼多年來設計最走心的頑石系列了。頑石終於不再是那個入門本模具拿來、簡單粗暴裝上些沒啥用的i7處理器4G獨顯之類直面參數的「塑料性價比」產品了。無論是鋒刃紋路還是梯形散熱出風口,都是源自華碩遊戲本基因的體現。

局限性肯定有,無論是YX570還是它的窄邊框兄弟,塑料質感都有點重。此外,傳統式反向拆機的繁瑣操作對於需要自行升級的用戶真的藍瘦了。如果還有什麼,那麼就還是集中在目前的價格上。同樣標價6299的友商競品有的已經發布了在準備開售,有的已經上架,留給這款產品的時間可真是不多了。

阿蘇斯有好多產品都會先上架開賣一段時間,然後再「京東全網首發」,很有趣。所以對這款,我持觀望態度。如果最後實際定價5500甚至更低段位,那麼也許會是一款值得推薦的「商務外觀遊戲本」新丁。而同模具的銳龍版也在不久前CJ上發布,也許也會在中國開賣。如果對他的外觀比較感冒,有一定的大型遊戲需求但又不是很發燒級,同時對於噪音方面有要求,那麼不妨關注下這款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OL科技早報 的精彩文章:

來,幹了這杯涼白開 威士頓W40耳塞評測
綠色光影遊戲達人 黑鯊遊戲手機圖賞

TAG:ZOL科技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