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濾鏡一座城:用這個徠卡相機 App,輕鬆拍出紐約、京都風味大片
不得不說,現在的濾鏡應用是在太多了。不管是怎樣的後期需求,你都能找到對應的應用。
專門做美妝美顏的,膠捲風格的也有,就算是一個不太相關的相機應用,也總會有幾個簡單的濾鏡滿足你的調色需求。
在這些濾鏡當中,打著各種旗號來複刻膠捲質感的調色濾鏡是最多的。之前向著自定義高玩方向走的 VSCO Film X,也有從拍攝開始體驗的 NOMO。
現在還有一位叫 Hyun-il Kim 的開發者,他打算用一款結合「膠捲+徠卡」的相機,和一系列以地點特色為主題調色濾鏡,來表達他對各個城市的理解。
那,就是 Feica。
做「膠捲」的心,碰上 TL 的型
如果你看過 Feica 相機的 App Store 頁面介紹,那就會明白 Feica 其實是 Film 和 Leica 的結合體。
但說到徠卡的膠捲機,各位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最經典的 M3 和 M6。此外,對於我這種「熱愛」美能達的用戶,也會想到像膠捲時代的 CL 和 CLE。
即便是搭配手機的極簡形象,徠卡其實也有 Leica Minilux 與之對應。
只是,Hyun-il Kim 並沒有選這幾台來做 Feica 的基調。他的答案讓我這個不太了解徠卡的人,都感到疑惑。
對,Hyun-il Kim 選的是徠卡 TL,就是那台還是 APS-C 畫幅的新無反。
相機界面可以換,除了最平淡的普通模式、單一配色的 TL 模式之外,還有一個類似正統 Leica M 系列兩層分色結構的設計。但因為按鍵數量、布局的問題,Feica 給人一種暴力化簡的感覺,真得沒有太多 M 系風格。
Feica 的相機界面沒有太多按鍵,也就是保留了前後鏡頭切換、閃光燈控制、相冊導入/濾鏡設置、取景框以及相機設置這幾個按鍵。Feica 沒有針對 iPhone 的單雙攝做專屬的功能適配,所以也沒有雙攝切換的功能。
操控其實也是很簡單的,用戶只需要跟用普通系統相機那樣點按對焦然後再按快門,就能夠拍照。
Feica 提供了兩種拍照模式,Auto Save 和 Normal。
這兩個模式主要針對預設套用。打開 Auto Save 模式後,快門上方的相冊導入會變成濾鏡設置。用戶可以通過這個位置來選擇拍照的時候用哪一款濾鏡,當照片拍攝完成之後 Feica 就會保存兩張圖片,一張是沒有濾鏡的原圖,另一張則是套上濾鏡後的版本。
和 Auto Save 模式相反,Normal 模式就是要手動套濾鏡。在 Normal 模式下,用戶拍完照片就會直接進入濾鏡模式,Feica 會把這麼多種預設的效果展示出來,就像是 Lightroom 里左上角的小預覽差不多。用戶只需要挑選自己想要的效果,然後按導出保存就可以了。
GIF
要是你想用 Feica 內部濾鏡來為自己的本地照片調色,那直接開啟相機的 Normal 模式,通過照片導入按鈕導入本地照片就可以了。
拍照時有兩點需要注意的是,Feica 是不支持曝光調節和濾鏡調節的。
意思就是,你拍攝時選擇對焦點,對焦和點測光會同時完成,但你不能像 iOS 官方相機那樣通過滑動來調整拍照的曝光環境。更尷尬的是,Feica 好像本來就沒有預留這種功能,用起來之後你就會發現確實一有點尷尬。
第二點就是濾鏡調節,Feica 的濾鏡就是一個簡單的濾鏡套入應用。它只能給照片套濾鏡,套入後既不能調整濾鏡強度,也不可以調整照片的其他元素(曝光、對比、飽和度、色溫等),感覺上就是一個每一張照片都能夠自選膠捲的膠捲模擬相機,僅此而已。
Feica 自帶四組濾鏡,每組裡面大概有 2-3 款供用戶選擇。作為一個售價是 6 塊的「沒內購」相機應用,Feica 在分量上還是可以的。但這些濾鏡的風格會有點重合,很多時候是相似的東西,這樣用戶的新鮮感就會下降了。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Hyun-il Kim 才有了之後做「城市系列」的想法。
生於城市的膠捲
在上文提到 Feica 內購的時候,我打上了引號。
的確,Feica 是一款沒有內購的相機,至少你在裡面就已經買不到 Hyun-il Kim 做的新濾鏡了。之前提到的「城市系列」濾鏡,Hyun-il Kim 都把它們做成了獨立應用,跟 Feica 分開發售。
這個「城市系列」目前有 New York 紐約、Kyoto 京都和 Busan 釜山,這組城市濾鏡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風格,對應不同的題材。除了風格,這三組濾鏡內含的濾鏡數量也有一定差異。
Feica New York 的顏色會有明顯偏暖的感覺,反差和用色也會比較用力。Daily 模式下,Feica NewYork 的畫風有點柯達膠捲的味道。
NewYork 這組濾鏡還提供了「Old」、「Retro 1」、「Retro 2」和「Daily」四種照片模式,Old 模式代表的是完全沒有合焦的失焦狀態,Retro 1 和 Retro 2 則是對應兩種不同的崩邊老鏡頭效果,Daily 則是最常見的膠捲模式。
照片導入之後,用戶就直接通過這個類似 Feica 的界面來處理濾鏡。
對,Feica New York 也只是一個套濾鏡的應用,裡面沒有附屬其他圖片後期功能,但可以調整濾鏡強度。它也附帶了相機功能,但這個相機也就跟 Feica 差不多,只不過是少了相機的皮膚切換而已,功能也沒有增加。
Feica Kyoto 的功能和 和 Feica New York 基本一致,除了膠捲風格,可能就只有照片模式不一樣了。Feica Kyoto 沒有分 Retro 1 和 Retro 2,它只有一種特效形式。
用 Feica New York 來調色
用 Feica Kyoto 來調色
(濾鏡風格對比只是大概,每種濾鏡不同風格也不同,沒有絕對的參考意義)
濾鏡風格的話,Kyoto 的反差會偏一點,而且偏色不會像 New York 那種來得誇張。感覺上,New York 和 Kyoto 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是來自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文化差異,而是 Kodak 柯達和 FujiFilm 富士膠捲之間的差異。
Feica Busan 的話,它的風格更適合拍自然風光。從展示樣張看來,Busan 的傾向更適合拍大海以及周邊的景色,畢竟它自身有濃重的偏藍效果。由此可見,這種應該是一種更加專門向的濾鏡。
就這整個系列下來,Hyun-il Kim 這套城市系列帶出的其實也不是來自城市的概念。他想做的,其實也是用以一種適合當地拍攝的膠捲或者濾鏡,來表達自己對這個城市的感覺。
用柯達色彩來代表紐約,用富士風格來代表京都,這種地域文化比較濃厚的膠捲風格來表現城市的思維其實也是可以的。只是用這些膠捲的人,很難會想到這城市。這裡看,Hyun-il Kim 的產品更多的是有一種「強行概念化」來迴避同質化的尷尬。
同一款相機,卻不是一個系統
總的來說,整個 Feica 「體系」的表現還是處於一眾濾鏡相機中的中等水平。
簡單易用的操控,再加上同時對比多種濾鏡的設計,化簡了濾鏡拍攝的過程。要是有用戶喜歡這種風格的濾鏡,那 Feica 或者也是一個比較簡單而且便宜的選擇。
對,畢竟主體和城市濾鏡應用也都是 6 塊錢,買齊也就 18 塊。比起一套濾鏡就要 20-30 的 VSCO,Feica 無疑是便宜不少了。
但 Feica 的濾鏡也是主流膠捲風格模擬出來的產品,濾鏡質量不算高,風格也不是很突出。城市概念在這些不足面前就顯得有些尷尬,更像是一個強行套上的概念。這些,都是限制 Feica 家族繼續往前走的原因。
再加上,Feica 是一個分裂的體系。Feica 主體和城市濾鏡之間沒有關聯,只靠設置一面的廣告進行跳轉是不夠的。再加上功能太過簡單,整體的體驗也上不來。最終讓這套系統,淪為一套只剩下概念可以推的平凡之作。
要是城市濾鏡系列能夠做成 Feica 的內購,Feica 自身的相機功能也可以把曝光調整這些功能補上,那處於這個價位的 Feica 還是有一點點吸引力的。
題圖來自 Unsplash
Feica 系列需要 iOS 8.0 或更高的版本,與 iPhone、iPad、iPod Touch 兼容。售價均為 6 元,沒有內購。
關注AppSo,回復「Fe」
獲取免費 Feica 免費兌換碼
你可能會喜歡
/ AppSo
微信剛剛更新!群功能大升級,iPad 也可以用小程序了
/ AppSo
微信最火的鴨鴨表情包大集合,快來帶走鴨(內附資源)
※一年能省好幾千的阿里「88VIP」,到底值不值得買?| 有用功
※厭倦了複雜工具?這款輕量而高效的待辦清單,也許剛剛好
TAG:App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