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縣毛俊水庫工程考古發掘工作簡介
為配合湖南省藍山縣毛俊水庫工程建設,2017年12月初至2018年1月底和2018年3月至6月期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州市文物管理處、藍山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藍山縣文物管理所的協助、配合下,對水庫工程涉及的3處遺址(圖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圖一 藍山縣毛俊水庫工程涉及3處遺址位置示意圖
毛俊水庫工程涉及的遺址中有2處位於水庫庫區淹沒線內,分別為桐木洲遺址和羊尾遺址,均處在俊水河兩岸地勢較高的台地上。其中桐木洲遺址位於毛俊鎮羊尾村桐木洲組的南部一處山前台地上,俊水左岸,地勢較高。羊尾遺址與桐木洲遺址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位於毛俊鎮羊尾村東北部山坡上,俊水右岸,現地貌為較平整的多級梯田。
另有1處遺址位於水庫工程的灌渠左乾渠線路上,為楠市鎮的遮蘭遺址,地處縣域北部的丘陵台地,遺址所在位置為一處山坡腳地帶,遺址西部為平坦開闊的谷地。
2017年12月初至2018年1月底,我所組織永州、藍山等地業務人員對桐木洲遺址和羊尾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其中桐木洲遺址發掘面積800平方米,布10×10平方米探方7個,5×5平方米探方1個,5×15平方米探溝1條;羊尾遺址發掘面積600平方米,布10×10平方米探方6個(圖二至圖五)。
圖二 桐木洲遺址發掘完航拍照(右為北)
圖三 桐木洲遺址發掘現場
圖四 羊尾遺址發掘完航拍照(左為北)
圖五 羊尾遺址發掘現場
這兩處遺址的地層堆積相對簡單,大致可分兩層:上層為①層耕土層,下層為②層明清文化層,②層下即為生土層。第②層出土遺物多為明清青花瓷片,且較為破碎細小,未見款識,見有器底、口沿等。根據出土遺物及層位,推測桐木洲、羊尾遺址的年代大致為明清時期。
2018年3月至6月,我所組織業務人員對位於藍山縣楠市鎮的遮蘭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考古發掘區位於遺址西部的開闊谷地,布10×10平方米的探方7個,5×5平方米探方4個,另布5×10平方米的探溝2個,發掘面積共計900平方米(圖六、七)。
圖六 遮蘭遺址發掘完航拍照(上為北)
圖七 遮蘭遺址發掘現場
遮蘭遺址的地層堆積可分兩層:①層為表層耕土層,②層為文化層,②層下即為生土層,生土層為黃色砂黏土,土質較緻密。遺址發掘區域的南部僅見①層表層耕土層,未見文化層。②層文化層主要分布於遺址發掘區域的北部。②層為灰黃色砂黏土,土質較疏鬆,包含物有石塊、青瓷片、醬釉瓷片、青白瓷片和青瓦片等,出土遺物有青瓷片、高足杯、玉環底圈足碗、壺嘴、把、罐底等,多見高足杯杯底和圈足碗碗底(圖八至十)。
圖八 TS02W04②層出土高足杯杯底
圖九 G2出土高足杯
圖十 H3出土圈足碗
該遺址發現的遺迹單位主要是灰坑和灰溝,有3個灰坑和2條灰溝,均開口於①層下。其中有著疊壓打破關係的是G1打破G2(圖十一)。
圖十一 遮蘭遺址發掘區北部遺迹分布示意圖(上為北)
根據開口層位和出土遺物分析,遮蘭遺址內發現的遺迹和②層的年代應屬元代,僅發現少量宋代青瓷。該遺址內發現有青瓦片和碗、杯、碟、罐等元代的生活用具,未見明清時期遺物,說明或許最早在元代曾有一群人在該區域生活、活動,到明清時期該區域人群活動稀少。
TAG:湖南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