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資入華量質齊升,中國市場的引力來自何處?

外資入華量質齊升,中國市場的引力來自何處?

中國商務部最新公布的吸收外資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5239家,同比增長99.1%;實際使用外資496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其中,7月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648家,同比增長113.1%;實際使用外資50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9%。

從數量上看,中國吸收外資可以說穩中向好、穩中有進。更重要的是,吸收外資還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由傳統的低附加值加工組裝領域,逐漸轉向附加值較高的技術製造業領域。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前7個月,中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7.5%,佔比達21.5%。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同比分別增長40.3%、63.7%和149.2%。引入外資的結構優化,很顯然有利於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外資增長點方面,中國的自貿試驗區和西部地區成為外資投向的新區域,11個自貿試驗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186家,實際使用外資65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319.1億元,同比增長14.5%。在投資來源地方面,亞洲經濟體保持良好勢頭,英國以86.1%的投資增長率位居前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投資同比增長29.8%。

在當前美國挑起貿易戰、國際經濟局勢錯綜複雜的關鍵節點,中國仍然交出了一份亮麗的吸收外資成績單。原因何在?

首先,與中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投資限制逐漸減少有關。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投資限制指數,中國排名自2015年來持續下降了4位,顯示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今年6月底,中國頒布2018年版《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負面清單由63條減至48條,全面放寬三大產業的外資市場准入,涉及金融、資源、農業等領域。同期頒布的2018年版《自貿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也從2017年版95條減至45條,在農業、採礦、文化、增值電信等領域對外資實施更加寬鬆的舉措。同時,中國進一步降低了投資審批的門檻,提升了投資便利化水平,從而吸引更多外資落戶或擴大在華投資。

其次,中國獨有的產業鏈優勢、規模生產能力優勢以及市場優勢,可為外資企業的生產提供完整的配套支撐。自3月份中美展開貿易較量以來,寶馬、特斯拉等外資企業進一步擴大了在中國的產能,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是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關鍵節點,有能力為外資企業提供高效、全面的產業支持。

據麥肯錫公司預測,約八成中國消費者預期未來五年收入將增長,「90後」等年輕人正在成為中國消費新引擎。一個潛力巨大、正在升級且不斷開放的消費市場,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這些中國獨有的優勢,使得跨國公司必然做出理性的選擇和布局,全球化的大勢也不會受縛於少數國家的單邊主義而停下腳步。

第三,中國有著繼續擴大開放的決心和行動,這在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的今天尤為難得。中國致力於建設「一帶一路」、「中國-東盟」等新型合作平台,加強金磚國家合作,維護多邊經貿體制。在開放中,中國尋求平等互利的「夥伴關係」,而非頤指氣使的「盟友關係」,這也給予了外國資本更多的信心和把握。

當前,中國市場持續吸引外資湧入,反映出全球資本和跨國公司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也表明全球化是跨越國境的共同價值。這對於世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曾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宣布,2017年至2021年五年間,中國將吸收6000億美元外國投資。無疑,這是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空間。未來,中國將會按照自己的節奏,進一步降低外商投資限制,創建更有活力的營商環境,讓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收穫更多的財富。(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博士 李馥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窺天下gktx2016 的精彩文章:

老馬識途 中馬務實合作踏上新征程
美國對160億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的背後

TAG:管窺天下gktx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