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廣、衛青、霍去病誰更強,漢武帝因裙帶關係故意偏袒這兩人了?

李廣、衛青、霍去病誰更強,漢武帝因裙帶關係故意偏袒這兩人了?

提起我「強漢」時期,其中最有名望的莫過於李廣、衛青和霍去病三人了,這三人都是漢武帝時期與匈奴作戰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將領;但是在《史記》中對這三人的描寫卻並不非一視同仁,書中尤其對「李廣」的描寫最為突出,甚至出現了很多不可思議的「神跡」,而衛青和霍去病雖然記載也較為詳盡,但明顯表現出一種「流水賬」的風格。

或許也正因如此,現今很多學者就出現了「與眾不同」的論調,就比如某著名學者的《中國通史》,這本書認為:漢武帝並沒什麼真本事,不過是漢王朝經過數代君王的發展積累已經十分強盛,而處於強盛時期的「漢武帝」與匈奴之戰取得勝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至於衛青、霍去病其實能力也就一般,只不過他們都是「漢武帝」的親戚,本來誰都能戰勝匈奴的,漢武帝拋棄其他宿將啟用這二人,明顯是在故意為之。

的確,隨著現如今對古文字的研究證明,越來越多的史料記載並不符合正史邏輯,所謂的「正史」也越來越多的呈現出平凡化;但是說「漢武帝」沒真本事,衛青和霍去病遠不如李廣,甚至是靠著裙帶、連襟關係的投機者,這種論調似乎並不怎麼合適吧?當然,在漢高祖劉邦剛剛建立大漢王朝時,由於常年戰亂,大漢的國力確實不如北方匈奴,劉邦也曾被匈奴冒頓30萬大軍困於平城,逼的漢高祖一度拋出「和親」來緩和局勢;但這僅僅是緩和,匈奴騎兵的鐵蹄並沒有停止,只不過大規模的侵略行為少了而已。

不可否認,漢文帝和漢景帝之前都是休養生息的國策,本來嘛,要想戰勝對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強大起來,這一點合情合理;可到了某人書中就成了文景二帝毫無作為,不過是苟延殘喘。再看「漢武帝」時代,當時祁連山、祁連山、焉支山、河西走廊等廣大地區幾乎都在匈奴的控制之下,幾近變成了其放羊牧馬的天然草場;而此時的漢武帝先行派出「張騫」出塞偵查,而後果斷將主戰場從河北、山西、陝西北部一帶,遷到隴西、河西一帶,其目的就是想重新奪回河西走廊,祁連山等地,以此掐斷匈奴的戰略通道。

從這裡就不難看出,「漢武帝」其實並非依仗強盛國力,而是花費數十年去了解敵人,調配戰前部署;單就這一點看,中國歷代皇帝中,恐怕沒有幾個能像「漢武帝」一樣花費數十年去為一場戰爭做準備吧?既然戰略已經制定,那麼就要挑選執行者了,這時候漢王朝中最有名望的當屬「李廣」了;「李廣」絕對稱得上當時功臣宿將中的代表人物,他曾鎮守七郡,尤其是「雁門關」更是與匈奴直接對抗的重要地點,因此「李廣」有著與匈奴作戰的豐富經驗。

乍一看,「李廣」的資歷確實要比衛青老的多,經驗也要豐富的多,理應是全面反擊匈奴的最佳主帥;可是漢武帝並沒有馬上拍板決定,而是給了他們公平競爭的機會。就在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終於決定向匈奴用兵,並分別派出衛青、公孫賀、公孫敖和李廣四路大軍;這一戰既是漢武帝最終決定主帥的考驗之戰,同時也是大漢與匈奴全面爆發戰爭的第一戰,其意義非常重大。

可結果呢?《史記》記載「元光五年,青為車騎將軍,擊匈奴,出上谷;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大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軍各萬騎。青至蘢城,斬首虜數百。騎將軍敖亡七千騎;衛尉李廣為虜所得,得脫歸:皆當斬,贖為庶人。賀亦無功。」這裡雖然寫的平淡無奇,可已經說明了一個事實,公孫賀迷路、公孫敖一萬人損失7000、久經沙場的「李廣「竟然全軍覆滅,而且還被俘虜了,只不過後來僥倖逃脫,四路大軍四萬人馬,唯有「衛青」攻入匈奴龍城,斬首俘敵七百餘人。

按理說此戰「漢武帝」算不上勝利,甚至四萬人損失大半,理應是慘敗;但就是有了「衛青」攻入龍城,大大挫動了匈奴銳氣,這才勉強稱得上是「勝利」。這場「勝利」是大漢與匈奴的第一戰,對於後續戰爭意義重大;但結果卻是漢武帝最為惱火的,無論是什麼原因,除衛青外的三路指揮官都理應斬首,可漢武帝念在舊功只將包括「李廣」在內的三人貶為庶民,從這點看「漢武帝」也並非是非不明的昏君。

當然,此戰最重要的是證明了「衛青」並不比李廣弱,也並沒有依靠關係上位;其他戰事不說,某人筆下的「衛青」碌碌凡人又怎麼解釋呢?當然,「衛青」在後續對匈奴作戰中也取得了不朽的戰績,無論是用兵策略還是戰功似乎都不比「李廣」弱;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匈奴對比漢王朝實力上並非處於劣勢,甚至在騎兵和單兵素質上還要優於漢軍,「衛青」能在這種情況下擊潰匈奴不得不承認是一代將星。

說完了衛青,再來看「霍去病」是不是真的靠親戚關係才贏得了漢武帝的信任。其他戰事就不說了,單說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1萬騎兵轉戰河西走廊,6天5個國家,5戰全勝,後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直擊匈奴右翼,殲敵九千,獲匈奴祭天金人;為什麼著重說這一戰呢?因為這一戰幾乎達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且不說6天5戰全勝,僅是「殲敵九千」就足以稱之為傳奇之戰,要知道當時的「霍去病」也不過帶了1萬人,而且面對的是匈奴人激烈抵抗;1萬人斬殺九千人,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更何況「霍去病」還大穿插至匈奴腹地,繳獲了匈奴祭祀重器呢?在古代,國家祭祀天地是非常嚴肅,非常重視的一件事,用以祭天的器物定是國之重器;霍去病一戰將匈奴國之重器繳獲,這無疑是對匈奴的致命一擊。

同年夏天,「霍去病」孤軍深入,仍舊是大穿插至祁連山,再次斬殺匈奴三萬餘人;這樣的戰績僅僅某人一句「平常人」就能形容的?再看衛青與霍去病的合作,公元前119年,大漢與匈奴展開了漠北決戰,「衛青」與「霍去病」各帶5萬騎兵,步兵數十萬出定襄奔襲匈奴,這場戰鬥的勝利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封狼居胥」,也是古軍事統帥們的終極夢想。

這場大戰的勝利致使囂張了數十年之久的匈奴衰落到了極點「遠遁漠北,至此漠南無主庭」;說到這裡其實已經不想再與所謂的「宿將」做對比了,這倒不是貶低李廣等,只是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每個人對於國家都有不同貢獻,但不能像某人書中所述,為了傳奇「宿將」而假借關係去故意抹黑新生將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葡萄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是紅軍傷亡最慘烈的一戰,指揮官多次想撤退,上級:不許撤退
他本可仕途順利,卻為一己私慾自毀前程,下場凄涼

TAG:葡萄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