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打天下,那句傳之後世的九個字,是誰進獻給他的呢!
原標題:朱元璋打天下,那句傳之後世的九個字,是誰進獻給他的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王寫歷史,我們今天講講,朱元璋打天下,所依靠的那著名的九字箴言,是誰進獻給他的,九個字蘊含著怎樣的深刻含義?
元末的混亂局面,給了朱元璋一個發展自己事業的機會, 但機遇總是伴隨著危險!創業很容易,但守住很難,如果朱元璋管理不好,他很快就會失去它。
當朱元璋陷入困境時,一位名叫朱升的儒家給了朱元璋九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看似簡單的九個字很快成為朱元璋的國策。那麼這九個詞的深刻含義是什麼?
1、朱元璋跟陳友諒和張士誠不同,所以他吸引力大量人才來投奔。
朱元璋和陳友諒張士誠,比較這三位歷史人物,他們應該都是英雄,當然,張士誠有點差,因為他不太堅定,然而,無論如何,在這些人中,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有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超過了陳友諒和張士誠。
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當時人們也看到了,所以很多人去投奔了朱元璋,其中有很多有才華的人。
從李善長開始,後來又出現了一個陶安,武臣有和他一起長大,一起打天下的徐達,有過來投奔他的常遇春,因此,他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人,這也是朱元璋在元末超越其他英雄的主要特徵。
2、朱升來投奔朱元璋,進獻給他著名的九字箴言。
朱元璋打徽州的時候,他把徽州打下來了,在徽州他又得到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這個人物姓朱,叫朱升。
這個人是個老儒者,當朱元璋看到他時,他快60歲了,他來看朱元璋。
朱升在當地是大大地有名,因為他在元朝末年的時候,通過鄉薦貢舉做過官,做什麼官呢,這個官不大,池州的學正,池州就是今天安徽的貴池,他做了這個地方的一個學正,學正就是教育局的局長兼教師,因為那時候只有一個儒學,沒有其他的學校,他就主管這個地方的教育,當然也當老師,在當地很有威望。
但是到了元末,戰爭如此激烈,人民無法生存,池州也不是天堂,不久前,它也受到了戰爭的影響,看到這個地方不能繼續住下去,朱升乾脆辭去工作,回到家鄉教書。朱升在他的家鄉徽州仍然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
朱元璋打到徽州,朱升知道朱元璋的主張和做法,他非常欽佩,所以他來見朱元璋。
朱元璋對這些文人表現出極大的敬意,當他看到這些有影響力的當地知識分子來投靠他時,他立刻禮貌地對待他,並邀請朱升進來,他謙卑地向朱升徵求意見,並說,先生,我們今後應該做什麼?
朱升也很有趣,你問我,好吧,我會告訴你,朱升說了三句話,每句有三個字,總共有九個字,是什麼樣的九個字這麼珍貴?這九個字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明史·朱升傳》。
就這麼三句話,九個字,朱元璋一聽,馬上對這位老儒那敬佩得是五體投地。
3、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箴言,有怎樣深刻的含義?
意思是什麼呢,高築牆:你有根據地了,高築堅固的牆,把自己的根據地建設得非常牢固,然後你就可以站穩腳跟了,這是你看家的東西,過去,農民起義是沒有根據的,打下了這兒,然後又去打別處,然後這兒就丟失了,現在我們必須建高牆,建立自己的基地。
第二句話,廣積糧:軍馬不動,穀物先行,食物有多重要,沒有食物你怎麼戰鬥?因此,你不僅要建造高牆,還要儲存食物。你必須讓你統治下的人民長期生活下去,今天我們搶了人民的食物,人民都死了,明年將沒有食物可吃。所以,朱升所說的這個廣積糧,意義非常深遠。
第三句話,緩稱王:也就是說,不要急於稱自己為皇帝或王,元末的三大勢力,陳友諒、朱元璋和張士誠,實力都是差不多的,當然,陳友諒略強,張士誠略弱,朱元璋在中間,三股勢力是兩個稱王稱皇了。
但是朱元璋,你不要自稱王,也不要自稱皇帝,你記得你是要慢慢稱王,不要太早,不要著急,現在你還沒有達到當王的水平,如果你佔據如此少的土地,擁有如此少的力量,你就稱王,每個人都會注意你,如果成為了每個人的目標,你能有什麼好生活?
我們應該慢慢地稱王,不要稱王太早,也不是不稱王,當時間恰當的時候再稱王,這就是所謂的韜光養晦,不要太張楊了。
總結:它成為朱元璋建國的國策,我想建國,我想打天下,想建立政權,這是我最基本的政策。
好了,以上內容由小王寫歷史提供,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哦!
※努爾哈赤死後幾小時,多爾袞的母親突遭暗算,下此毒手的人是誰?
※李密一個高級貴族,說造反就造反,因為隋煬帝早就埋下了禍根!
TAG:小王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