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涼州文化|烏鞘嶺、夜光杯及其他

涼州文化|烏鞘嶺、夜光杯及其他

編者按

地處河西走廊的武威,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烏鞘嶺、夜光杯、葡萄酒……都是涼州文化的符號。

翻開中國地圖,西北一處狹長地帶映入眼帘:它位於甘肅,東承空寂遼遠的黃土高原,西接綠洲、戈壁、沙漠、河流匯聚的塔里木盆地,南依綿延不絕的祁連山脈,北靠首尾斷續相接的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因其形似一條蜿蜒走廊,且地處黃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是自古以來文化匯聚、物產豐腴之地。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由西安始,經天水、蘭州,越過烏鞘嶺,隨後經河西走廊,通往遙遙西域。

涼州文化|烏鞘嶺、夜光杯及其他

烏鞘嶺上的漢長城遺迹

烏鞘嶺,史書上有「盛夏飛雪,寒氣砭骨」的記述,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氣溫零下2.2攝氏度。虎門銷煙後,被發配至伊犁的林則徐途經此處時寫道:「嶺不甚峻,惟其地氣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嶺,雖穿皮衣,卻不勝寒。」這個在黃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會處隆起的山嶺成為河西走廊的天然關隘,至今仍留有漢代所建的長城遺址,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守望著曾經旌旗招展的如歌歲月。

顧往昔,漢高祖劉邦江山初定,回鄉省親時擊節吟誦的《大風歌》流傳於世:「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中既有這位馬上天子一統天下的淋漓快意,也有渴求良將勇士保家衛國、開疆拓土的夙願豪情。彼時的劉邦或許想不到,他日夜盼望的揚威四方在重孫劉徹手上終得實現,他的夢想也以地名的方式鐫刻在河西走廊最東端的一座城池之上。

這座城池曾是匈奴休屠王盤踞之地,原名姑臧。漢武帝劉徹的遠征軍取得河西大捷後,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設河西四郡以安天下,其中一郡為彰顯大漢武功軍威而命名「武威」。此地雷台漢墓出土的「馬踏飛燕」最能展現其中精魂:天馬三足騰空,身形矯健,昂首嘶鳴,後蹄輕踏一隻飛燕,似揚尾絕塵而去,又似凌空騰飛,昂揚霸氣!

涼州文化|烏鞘嶺、夜光杯及其他

馬踏飛燕

穿越時光,漢代的金戈鐵馬之聲換作唐朝激亢的邊塞高歌,此時的武威也更名為「涼州」。據說,唐代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曲譜,呈獻給唐玄宗,其中一首的曲調為當時諸多詩人所喜,爭為填詞。隨後,詩人們紛紛為曲子續寫詩句,涼州詞遂流行起來,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大概是邊塞詩人王翰所填的這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首七言絕句中的「琵琶」最早載於漢代劉熙的《釋名·釋樂器》:「枇杷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此處的「枇杷"即指樂器「琵琶」。由此可見,中原與西域在2000餘年前便已溝通往來,互通有無。及至唐朝,涼州已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軍事重鎮,演變為「人煙撲地桑柘稠」的富饒之地,時常「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是商賈往來的經濟文化重鎮,詩人岑參曾寫下「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涼州文化|烏鞘嶺、夜光杯及其他

夜光杯

「夜光杯」所用玉料則出自祁連山,這裡終年白雪皚皚,高遠神秘。祁連玉呈墨綠色,製成杯盞,蒼翠欲滴,即使在炎炎夏日亦觸手生涼。受交通所限,祁連玉的開採外運十分困難,供應到市場上的玉料亦非常有限,夜光杯之珍貴自不必言。

然而,釀造葡萄美酒的原材料「葡萄」卻並非產自中原地區。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蒲陶」即是「葡萄」,當時中亞古國葡萄酒釀造的規模和技術水平由此可見一斑。西漢時期,張騫將西域葡萄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引進中原,葡萄酒才逐漸成為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享用的珍品。

如今,武威已是葡萄酒之鄉。這裡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氣候乾燥,光照充足,有利於葡萄果漿中的糖分積累。祁連山潔凈甘甜的冰川雪水滋潤著這片土地,土壤以沙質土為主,質地疏鬆,是釀酒葡萄的最佳生長地。歲月迢迢,昔日西域佳果,在此生根發芽,變得愈加晶瑩剔透,十里飄香。

(本文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7月1日第7版)

涼州文化|烏鞘嶺、夜光杯及其他

涼州葡萄

來源:涼州文化研究李陶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