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飲食注意防「秋燥」
今日處暑
處暑過暑氣止8月23日,處暑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在每年陽曆8月23日前後。
全國各地也都有「處暑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處暑以後的天氣真正轉入秋季了。
處暑養生三大注意事項:
01
生活起居
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
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的就是貯存體內陽氣。
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賴床不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為如此,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
同時,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於子時處於熟睡狀態,午時靜卧或小憩)。
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卧,以候氣復。
現代研究發現,夜間24時至4時,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而中午12時至13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
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02
多開窗少開空調
秋季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可根據個人喜好,在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卧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最佳狀態。
03
堅持運動
入秋之後鍛煉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對於不同的季節,運動的類型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
做一些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
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飲 食
注 意 防 燥
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
一般來講,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空氣相對濕度是40%~60%,過高過低都會感覺不舒適。處暑節氣期間,氣候的顯著特徵為乾燥少雨、空氣濕度小,此時就要防燥了。
那麼要如何防燥呢?
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在吃方面,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百合、杏仁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
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應適當向能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品傾斜。具體說來:
一是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類,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芸豆等;
二是當季的蔬果類,如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
三是滋陰潤燥的葷食類,如鴨肉、河魚、河蝦等;四是可適當飲食進補,一來可補充夏季耗損,二來可為抵禦寒冬奠定基礎。
但進食不可隨意,宜採取清補、單補之法,從緩、從少、從素,不宜過多過猛,切忌突然大補。
在飲食上還應注意暖腹,慎食生冷之品,故西瓜、香瓜、菜瓜等宜適量少食。
防秋燥食療方
梨粥
梨2~3個,洗凈後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為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作為預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百合銀耳粥
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將百合洗凈切碎,銀耳用溫水發開後,洗凈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
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
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為粥,具有潤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用於在乾燥的秋季食用。
銀百秋梨羹
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隻,冰糖適量。
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時後,食梨喝湯,有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秋燥咳嗽、乾咳少痰者。
處暑節氣期間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晴朗之日的午後仍可感到十分炎熱,但早晚比較涼了。
除了預防「秋燥」外,還要注意天氣變化,小心受涼感冒。夜裡外出要注意適當增加衣服。
護臍很重要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最易受涼。
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
除了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注意覆蓋腹部外,還可以按摩肚臍,方法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後上下重疊放在肚臍上,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按100次。
如果寒氣積聚日久,病症頑固,還可以取粗鹽(腌鹹菜用的)0.5~1公斤,將鹽炒熱後裝入毛巾縫製的口袋中,放在肚臍上熱熨。
東南衛視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