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火星救援」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成真 載人火星任務成為NASA新寵兒

「火星救援」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成真 載人火星任務成為NASA新寵兒

這可能是火星幾十億年前的樣子。

我年輕時見證過的最偉大的時刻之一就是1997年火星探路者號歷史性地登陸火星表面。毫無疑問,這是我所處的時代的「阿波羅時刻」,類似於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 1969年登上月球的第一步,這一任務將我們在近地軌道上沉睡了20多年的太空計劃喚醒了,使其繼續實現人類作為太空文明的使命。後來前往紅色星球的任務也都是如此,每一個都代表著人類進步階梯上的一個步。

雖然在這些任務中使用的太空梭、著陸器和漫遊者已經教會了我們很多關於火星的知識,但它們也表明,下一個像「阿波羅時刻」那樣偉大的壯舉可能只有通過人類在太空中對我們的鄰居進行探索才能實現。有些人渴望人類重返月球,但重複另一次登月任務並沒有激起人們同樣的熱情。只要看看最近出版的書和電影《火星救援》(the Martian)獲得的成功以及媒體對此的反應就知道了。源源不斷的書籍、電影和紀錄片都證實了公眾對火星的永恆迷戀——在19世紀末,當時珀西瓦爾·洛厄爾(Percival Lowell)第一次認為自己發現了由火星工程師建造的運河,人們對火星的這種迷戀就或多或少地一直存在。政策制定者應當注意這個現象。

儘管火星令人興奮,一些人還是建議重返月球,因為月球離我們更近,所以到達月球更容易,也更安全。然而,投資於更長的、風險更大的火星之旅,將會得到更多的公眾參與和更大的科學回報。在196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之間的激烈競爭是約翰·f·肯尼迪戲劇性承諾登陸月球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科學家和公眾並沒有想到過地緣政治的因素,鑒於之後的宇航員取得一個又一個的進步,直到阿姆斯特朗的「人類的一大步。」現在政治已經改變,但無論從哲學上還是從科學上來說,火星都是一個比月球更有價值的目標。所以讓我們挑戰一下自己,把火星設定為下一個目的地。

有爭議的是,生命可能曾經存在於這顆紅色行星上的觀點,是派遣研究人員前往火星的最令人信服的科學理由。遠古的火星岩石揭示了火星在遙遠的過去是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一個有著更厚更溫暖的大氣層,甚至可能與地球有一樣的氣候、海洋和降水的世界。這是從Mariner 9首次繪製的水面河流特徵的廣泛證據中推斷出來的。這些有趣的結果促使20世紀70年代的維京任務利用火星土壤尋找可能的生命,但結果卻模稜兩可。

然而,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探測器最近證實了火星表面有機物和季節性甲烷釋放的存在。甚至有證據表明火星南極有一個地下湖。因此,火星可能擁有生命(甚至現在仍然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高過,幾個致力於尋找火星的漫遊者任務已經在進行中。然而,機器人永遠不會像人類那樣聰明、靈活和富有創造力。即使這些任務的確發現了生命,人類仍然需要在火星上正確地評估它的性質和歷史。

此外,由於火星在過去可能有類似地球的氣候,火星岩石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我們星球的事情。月球從來沒有板塊構造,相反,火星上的遠古地形記錄了磁條——類似於我們在海底發現的磁條——這被認為是過去板塊構造的潛在證據,板塊構造只在地球上發現過,而且與地球的長期宜居性有關。越來越多的證據還表明,火山活動和隕石撞擊可能觸發了火星地殼內的熱液系統。這些熱液系統,包括岩石內部的熱量和流體,可能為地球和火星上的生命起源提供了棲息地。這樣的火星生命仍然可以以化石的形式保存在岩石中,就像地球上已經滅絕的生命一樣。

在1996年的一段時間裡,我們甚至發現了這種化石。就在火星探路者號的發射準備工作還在進行的時候,科學家們宣布,他們在一塊名為ALH84001的岩石中發現了火星細菌化石的證據。這塊岩石在火星被小行星撞擊後從火星表面掉落出來,最終以隕石的形式落在地球南極洲。但是隨後的分析證明岩石內部的「化石」僅僅只是礦物層。儘管如此,公眾和科學界對這顆隕石的興趣還是很高,這促進了天體生物學的日益普及,以及對宇宙生命的探索和(最終)研究。人類對這顆紅色星球的探索,以及對那裡生命的探索,都是NASA天體生物學路線圖的核心目標。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火星上有兩顆微小的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它們是土豆形狀的天體,對於了解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甚至它們是如何適合人類居住的,這一點可能非常重要。有可能其中一個(或兩個)衛星曾經是火星的一部分,它被一顆小行星撞離火星從而入軌道。另一種說法是,其中至少有一顆可能是數十億年前被火星捕獲的小行星。科學家們認為小行星可能為地球提供了水源,而對火衛一和火衛二的探索有助於證實這一理論。計劃於2024年發射的日本火星衛星探測計劃(MMX)將是第一個返回火衛一的機器人樣本任務。這樣的任務可以為人類探索這些衛星鋪平道路。

所有這一切都有助於將宇航員送上火星。重返月球既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是特別具有挑戰性。事實上,對月球的迷戀甚至在1972年最後一次阿波羅任務之前就開始減弱;隨後的幾次任務都被取消。這並不是說我們永遠不應該重返月球,但在預算和政治限制使得長期項目的可持續性成為一個長期問題的時候,火星應該得到明確的優先考慮。對這樣一項任務安全性的擔憂低估了人類被逼到極限時克服挑戰的不可思議的能力。

儘管送人類去火星比送他們去月球更昂貴,但它的回報,無論是技術上的還是科學上,也會相應地更大。即使我們最終發現火星上不存在生命,我們也會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極限以及使一個星球適宜居住的條件。這些信息對於理解我們自己的起源以及系外行星的潛在可居住性至關重要。是時候將我們的目光投向人類登陸火星了,因為那將會是下一個阿波羅時刻,也許最終我們會發現在我們這個淡藍色星球以外的生命。

-Ramses Ramirez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網 的精彩文章:

央行普惠金融報告出爐:人均6個賬戶4張卡 基礎金融服務基本全覆蓋
坐擁全球2.5億智能手機用戶 小米會成為下一個蘋果嗎?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