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國當了80年海外監獄,現在「天天碰瓷中國」,到底中了什麼邪

這國當了80年海外監獄,現在「天天碰瓷中國」,到底中了什麼邪

據媒體報道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日前在議會反對黨提出的不信任案過關後,繼續受到本黨強硬對手的挑戰,已有近10名部長請辭逼宮,數十名執政黨議員質疑特恩布爾的領導權。現在這位沒事說什麼「中國要滲透他們國家,掌控他們國家的政治」,自己的位置就快坐不住了。

不過,即便「天天碰瓷中國」的特恩布爾倒台了,並不意味著澳大利亞新總理就會變得友好。相反,被認為可以推翻特恩布爾的前內政部長達頓(上圖),是一個比特恩布爾還要強硬的右翼鷹派,甚至被媒體稱為澳版「特朗普」。在很多中國人看來,澳大利亞是一個很適合移民的世外桃源,和中國也沒有什麼歷史恩怨,為何澳大利亞總抓住不放呢?其實澳大利亞作為遠離歐美文明圈的西方國家,對亞洲和華人,存在著根深蒂固的仇視和偏見。

1616 年,荷蘭航海家德克·哈托格到達了澳大利亞西海岸,但讓荷蘭人失望的是,在這裡他們並沒有發現夢寐以求的黃金,而且此地荒涼、貧瘠,也就沒有了開發殖民的動力。1770 年 4 月庫克到達澳大利亞東海岸,不久他宣布這塊大陸為英國所有,並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1775 年,英屬北美殖民地爆發獨立戰爭,使英國原來向北美流放罪犯的事業受阻。1779 年,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建議英國政府向新南威爾士流放囚犯,以此來解決國內監獄人滿為患的難題。

從 1788 年 1 月到 1868 年澳大利亞徹底廢除流放制度止,英國共流放到這裡的犯人將近 16 萬,其中女犯約 2 萬人,這使澳大利亞事實上成為英國的海外監獄(上圖),直到 19 世紀 20 年代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1851 年「淘金熱」的興起,金礦的發現使澳大利亞吸引了大批的淘金者,成千上萬的歐洲人和亞洲人湧向澳大利亞。你們以為這些澳大利亞作為犯人後裔,是不是能夠「窮幫窮」,善待外來移民?恰恰錯了,澳大利亞白人對來自中國等亞洲淘金者,恨得牙根痒痒。

澳大利亞不但發生了多起白人排華事件,開始限制華人入境。甚至在1901 年澳大利聯邦成立後,聯邦議會又制訂了一系列限制和禁止有色人種移民澳大利亞的歧視政策,最終確立了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這一總原則和基本方針。白澳政策」指導下的移民政策具有強烈的種族歧視氣息,表現為澳大利亞對英國移民的青睞,對歐洲白人移民的接納和對亞非有色人種的排斥。

當然1972年澳大利亞終於廢除了「白澳政策」,現在澳大利亞也以多元化著稱。但這是亞洲國家強烈反對的結果,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國內經濟發展需要更多勞動力,特別是低端勞動力。因為當時澳大利亞以及整個西方國家,都存在產業升級後低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然而澳大利亞所謂的多元化政策,並不能解決民族融合的問題,距離建立類似美國的澳洲「大熔爐」,還差的很遠。更嚴重的是,孤懸海外,遠離歐美的澳大利亞,盎格魯·撒克遜文化至上的老觀點根深蒂固,而且世界稍有風吹草動,澳大利亞有時往往跳的比誰都歡!

從周邊來看,澳大利亞的周邊安全環境良好,並無重大安全威脅。但從地區視角來看,澳大利亞是歐洲在亞洲「放錯的一部分」,是亞洲文明包圍之下的西方文明,從地理位置來看,澳大利亞應該是亞洲的一員,而從文化傳統來看,它是一個典型的西方國家。這種地理位置和歷史傳統的糾葛始終是澳大利亞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澳大利亞的決策者自始至終都對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感到憂心忡忡。

「總有刁民想害朕」——這句話來形容澳大利亞某些白人保守主義立場和觀點,再貼切不過。為什麼澳大利亞和中國經貿關係密切,反倒在政治外交上屢屢找尋中國的麻煩?就是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亞產生了一種「被侵略的焦慮感」。而在二戰時期日本轟炸澳大利亞北部,又讓這種焦慮找到了歷史論據。因此,只要英美為代表西方文明還佔據優勢地位,澳大利亞就會將「不信任亞洲」和尋求西方軍事聯盟作為不可更改的政策,過去同盟的對象是英國,在戰後就變成美國。

因此美國出了特朗普,澳大利亞未來若出現澳版「特朗普」,也不是一件新鮮事。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發展自己靜觀其變,既要看到澳大利亞歷史上的特點,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親華派」;又要持續發展兩國正常關係。最關鍵的是嚴密守護好我國華僑和國家主權不受澳大利亞侵犯,一旦發生類似事件,堅決予以懲罰和報復,這樣即便澳大利亞出現個把「反華狂人」,也掀不起什麼大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42萬場勞軍表演獻給二戰美軍!這樣演出頂級演員能拿多少錢?
2032年部署天基武器!美國欲重啟「星球大戰」計劃針對哪國?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