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一生最完美的計策!經過1400年,仍能幫助一個流寇當上皇帝

諸葛亮一生最完美的計策!經過1400年,仍能幫助一個流寇當上皇帝

公元208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絕世天才諸葛亮。在草廬中,諸葛亮對劉備縱論天下形勢,最終提出了震鑠古今的《隆中對》。在這篇對策中,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三足鼎立,橫跨荊益」的戰略構想。

具體實施是,首先要取得荊州,東聯孫權,然後向西佔據益州,實現荊益一體,對抗曹操。之後,若天下有變,則兵分兩路。劉備帶領益州之眾出秦川,關羽帶荊州之眾出中原,則天下可定。

劉備聽完《隆中對》後,頓時感到茅塞頓開。之前劉備從未有人幫他制定戰略方案,因此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遇到了諸葛亮,劉備才真正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向什麼方向努力。最終,事實發展果然如諸葛亮所料,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實現了橫跨荊益的構想。之後,劉備帶領益州之眾攻陷漢中,兵窺涼州;關羽帶領荊州之眾北伐,水淹于禁七軍,圍困襄陽,從而威震華夏。

可以說,如果不是東吳在關羽身後捅了一刀,《隆中對》的構想就要實現了。因為在當時,曹操都準備遷出許昌,以躲避關羽的鋒芒。

然而隨著蜀國「復興漢室」事業的失敗,很多人開始對《隆中對》提出了反對意見。毛主席認為,《隆中對》並不能為劉備帶來天下。劉備分益州、荊州之兵進取中原,造成兵力分散,不符合集中優勢兵力的要求,因此很難擊潰強大的魏國。

雖然後世對《隆中對》非議頗多,但是這個對策的實操價值卻是毋庸置疑的。蜀漢滅亡後1400多年,《隆中對》仍能指導一個流寇割據一方,並在西蜀成就帝業。這個流寇便是張獻忠。

明朝時,《三國演義》已經在中國廣泛流行,無論是瀋陽的努爾哈赤,還是內地的李自成、張獻忠,都熱衷於以《三國演義》為兵法。1643年,張獻忠從河南一直殺到湖北,他手下的謀士建議他效仿諸葛武侯的《隆中對》,佔據荊州和四川,從而稱霸一方。

隨後,張獻忠立即展開行動,攻陷襄陽、武昌,隨後他又帶兵南下,佔據了整個湖南。漢代的荊州大地,大半皆為張獻忠所有。隨後,張獻忠在湖南、湖北大肆屠戮藩王,搶得大量金銀。隨後他利用這些財富,發動了大規模西征,目標直指四川。

1644年正月,張獻忠率部向四川進發,八月,攻克成都。此後四川大部分地區為農民軍所控制。就這樣,張獻忠利用《隆中對》,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橫跨荊益的構想,從而成為明末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隨後,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年號「大順」。

歷經1400多年,《隆中對》竟仍然有效,由此可見諸葛亮的遠見卓識簡直超乎人的想像。隨後,張獻忠又北上攻打漢中,結果被李自成所擊敗。就這樣,明末出現了新的三國鼎立的局面,李自成(後來是滿清)割據北方,張獻忠佔據西南,而南明小朝廷保有江南、嶺南。控制範圍大體與老三國相若。

然而可惜的是,張獻忠並沒有長時間的保持他的國祚。雖然他軍事才能很高,但治國水平卻趨近於孩童,行事暴虐,毫無章法可言。由於一直沒能鞏固政權,因此「大西」的凝聚力很弱,當滿洲人打進來後,幾乎沒能組織有效的抵抗。張獻忠最終被滿洲神箭手一箭射死。

但是有趣的是,張獻忠的余部仍然秉承《隆中對》的構想,繼續與滿清對抗,而他們的領頭人李定國,正是以「明朝諸葛亮」而自居的。實際操作中,李定國也儘力模仿諸葛亮,最終決定和諸葛亮一樣進軍雲南,先鞏固後方,以作為新的抗清基地。

總而言之,《隆中對》具有卓越的實操價值。它非常適合相對弱小、無力逐鹿中原的割據軍閥,因為它規避了中原和江南必然存在的強敵,提供了合理的滾雪球做大的方案。當年劉備沒有尺寸之地,依照《隆中對》後最終得以建立季漢;而張獻忠不過是一介流賊,結果也取得不小的成功。

如果張獻忠像諸葛亮一樣懂得治國,說不定真能依靠四川的豐富資源,提前實現「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進而定鼎中原的偉業。雖然《隆中對》確實在爭奪天下方面有所不足,但如果只想稱霸一方,卻是最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陶陶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國對唐朝挑釁:我有日本撐腰,來揍我!結果連累日本一起被滅慘

TAG:陶陶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