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文學史料》2018年第3期 目錄 編後記

《新文學史料》2018年第3期 目錄 編後記

目錄

歷史現場

在北大聽講演吳福輝

汪靜之的「綺夢」——尋詩之旅(二)劉福春

回憶王士菁先生裘沙

守護著藍色的人——鄂復明訪談陳昶採訪整理

郭沫若專輯

郭沫若集外舊體詩詞的整理蔡震

1970年代美國耶魯大學保釣會與郭沫若的書信往來何玉

日本新發現郭沫若與創造社同仁等書信一組彭程

郭沫若佚文輯述金傳勝盧婷婷

尋找原鄉:郭沫若祖籍地、家族世系探疑陳俐

制度的風景:旅蘇遊記與四十年代文化人的政治選擇劉奎

留學日本期間郭沫若的國家意識及其轉變

——以《牧羊哀話》為中心吳辰

北伐時期郭沫若給孫伏園的一封信鄒佳良

史料名家

「提供更多真實的中國現代文學圖景」

——北京大學商金林教授訪談李斌採訪整理

史家拍案

謝頌羔與豐子愷交遊考趙曉暉

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考陳占彪

史料整理中「文人」身份問題與文化遮蔽

——從鄭振鐸的幾篇佚文談起劉楊

聶紺弩的「反戰詩」劉軍

西譯史話

胡適詩歌在英語世界的譯介現狀鄭澈

國際化:張恨水作品海外傳播及其路徑探究謝家順宋海東

佚文佚信

新近發現的路遙短篇小說佚作《刷牙》梁爽梁向陽

新發現的兩則田漢佚作廖志翔

台靜農佚文《談台灣歌謠》李孟舜

師陀致徐開壘未刊書信六通馬國平輯注

日記出版

台灣戒嚴時期查禁文藝書刊述略古遠清

梅林的抗戰文壇日記(下)段從學輯注

編後記

魯迅逝世後,作為左翼文化界領軍人物的郭沫若繼續走完他四十年漫長人生路,輝煌與榮耀,坎坷與黯淡,其人生的起伏,是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歷史實踐深深契合的。他是文豪、學者,同時也是投身中國現實政治的革命者、政治家,從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到抗戰時別婦拋雛,從《屈原》之「雷電頌」、《甲申三百年祭》到「大躍進」「文革」中的「頌詩」,他每每立於潮頭、深度介入。這樣一位「球型人物」,對他的研究還大有可為。本期「郭沫若專輯」集結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史料披露,涉及其人生多個方面;其中一部分稿子是請郭沫若故居的研究新銳李斌代組,一部分是今年春天在樂山召開的郭沫若研討會上組的,一部分是自然來稿中的佳作,這與作者老中青各年齡段都有的情況,似乎反映了郭沫若研究已走出「低谷」。

本期當代文學史料有幾篇重要文章:學者吳福輝回憶新時期之初在北大聽講演的情況。那些走出「文革」噩夢、剛剛「驚蟄」的老作家們——蕭軍、曹禺、丁玲、吳組緗、劉紹棠等人紛至沓來,近距離,現場感,音容笑貌生動,自是留下了鮮活的文學史料。《路遙傳》的作者提供的路遙短篇小說佚作《刷牙》,讓我們回到寫《人生》之前、作家的萌動狀態,感受名作名家誕生的漫漫歷程。學者商金林在訪談中回顧自己幾十年致力於中國現代文學史料發掘與研究,是個人學術史,其中也有作家史料,更有對史料研究的理論主張。劉福春繼續回顧他八十年代的「尋詩之旅」,這一程與老詩人汪靜之的「綺夢」相關,曾經寫過「我冒犯了人們的指摘/一步一回頭地瞟我意中人」的湖畔詩人,後來還有這樣的心路歷程:「自1925年秋讀《共產黨宣言》等書後,就下定決心,不再寫情詩,但情動於中時,往往自然而然地形之於言,仍不免有口占、即興之作……自讀毛主席《賀新郎》,已覺綺語無罪,於公或無大害……」讀之頗有意趣。

而謝頌羔與豐子愷交遊的史料發掘考證,是上一期謝頌羔相關史料的延續——近年來,對基督教人士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的痕迹,已經越來越受到學者關注,相關史料不斷被挖掘出來,這是以往極「左」路線下被忽略不提的歷史一隅,是不應空缺的文學史「拼圖」中不可缺的一角。

其他,魯迅在礦路學堂的史料梳理,呈現了青年魯迅熾熱的報國之情,「我以我血薦軒轅」,其寄意,穿透百年而激蕩人心。聶紺弩因「反戰詩」而受到黨內批評,這位浪漫的、周恩來口中的「大自由主義者」,立場站位的一次疏忽,一個趔趄,迅速得以糾正。而台灣查禁文藝書刊的史料,復盤了戒嚴時期台灣政局時局,凸顯了高壓下統治者的顢頇與荒唐。鄭振鐸科普佚文的發現,讓人不禁為這位在多方面取得成就、卻不幸死於飛機失事的先賢深感痛惜與遺憾!以此文紀念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文學史料 的精彩文章:

TAG:新文學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