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若發心錯了,還修什麼道

若發心錯了,還修什麼道

前段時間加了很多與道文化相關的微信群和QQ群,裡面有很多對道教信仰很虔誠的同修。

在群里「潛伏」一段時間後,發現其中有不少的道友,可能是受了影視劇影響開始對道教產生興趣;或者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困難,想在道文化中修養身心、汲取力量等。

作為道教弟子,看到群裡面氣氛熱情高漲,讓我感到道教復興指日可待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反思:待你衝動過後,還會堅信大道嗎?自己信仰道教的發心究竟是什麼?

1

當前,很多年輕人受中西文化碰撞影響,對宗教歷史淵源、教理教義的了解少之又少。而我自己正式接觸道教,是與七年前的一場人生磨難有關。

我出生於粵北的一個小山村裡,一家人生活經濟來源僅僅靠父親微薄的薪水在維持。由於家庭原因,我性格從小就比同齡人要好強,而這種要強的性格,也為日後的那場人生磨難埋下了伏筆。

2010年的時候,我大專畢業後,給自己定了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比如:三年內買車,五年內買房等。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幾乎每天睡幾個小時,面對工作上的壓力,也是咬緊牙關拼盡全力去克服。但是父母的不支持和女友突然提出的分手,這些接踵而來的壓力讓自認為很堅強的我,感覺被打敗了。

後來我得了抑鬱症,在醫院住了三個月。在醫院裡,我目睹了很多各色各樣的「病友」,他們有的已經在醫院住了十幾年,有的和我一樣,受不了壓力來尋求幫助。這短短的三個月,卻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時刻。

很慶幸,在我調養身體的那段時間,結緣認識了黃道長,他的修行感悟潛移默化的讓我看開很多東西;他的推心置腹,更是讓我萌生了入道修行的念頭。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才主動地去了解和認識道、道教的相關知識。

有時候,我在想七年前究竟是因為自己當時正處在情緒的底谷,剛好遇到可以帶我擺脫苦難的貴人黃道長,進而才對道教產生興趣?還是因為道學可以治癒內心的累累傷痕?直到皈依時,聽到唱經後莫名的哭了,那時候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緣分。

與道教結緣後經常翻閱道經,對《清靜經》中的這段話感觸尤其深刻:「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而我七年前的那次磨難,其實就是心欲太重造成的。

道經中蘊含的智慧是能給人以力量的,也可以指引人們走出迷途。我們不妨在心神清靜的時候問問自己:當時信仰道教是一時衝動,還是真的是信仰?衝動很好理解,那麼信仰又是什麼呢?

2

信仰和迷信的區別,我曾經也是分不清,我在剛開始接觸到信仰的時候,還以為那就是迷信。

其實,迷信是指人們對於某人、某事物或現象,盲目的、完全的、非理性的選擇相信。迷信的人根本不明白自己信的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信的到底對不對,反正就是信了。

信仰分為有神論、無神論、宗教、組織或者無信仰,本身都是信仰的不同形式。重點不在於信仰形式的好壞,而在於你是否願意遵從你的信仰,做一個好人。無論有什麼信仰,做個好人總沒錯,無論信仰再全知全能、永遠正確的宗教,不做好人也是枉然。

由於父親與黃道長相識的緣故,我經常去道長那裡喝茶,每次他都是特別耐心地解答我提出的問題,也和我講了他的一些修行經歷。這期間使得我黑暗的內心,也漸漸迎來了光明。

我幾番想要拜黃道長為師,但是每次他都婉言謝絕了。有時我也很納悶,為什麼黃道長教我很多東西,卻不收我做徒弟呢?直到現在我才慢慢領悟到他當時說的那句話:「道,不在外相」。

聽師兄告訴我,有一次別人請黃道長看風水,而且出價不菲。但是當地有一種風俗就是看風水前要殺一頭牛,黃道長聽聞後,斷然拒絕了這次看風水的邀請,他說:「做為正一弟子,必須嚴格遵守祖師爺留下來的「四不吃」禁戒,「四不吃」中包括不吃牛肉,而且牛還是道祖太上老君的坐騎,作為後輩弟子絕對不可以為了錢財而做冒犯祖師爺的事!」

我起初聽後感覺十分詫異,想著這也沒有什麼關係啊,牛又不是黃道長殺的。但是現在想來,實在是自慚形穢。黃道長已經把信仰融入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從而在無形之中體現出了高度自律。

學道修行,堅定信仰的同時,還要保證發心正確。若發心錯了,越是認真的修反而距大道就會越遠。

3

另外發現我們有不少修行人從開始發心就不對,是帶著某種私心、貪求開始修道。

有些人陶醉於法術神通的妙用,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是想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況等。

有些人是被道觀莊嚴的環境所感染,走入道觀後覺得內心非常祥和。所以發心前來修道。甚至不得不承認,還有些人是奔著名利而來,就更是錯誤的發心了。

仔細分析起來,絕大部分人都是由類似的因緣走入道門。真正感悟到人生無常,為尋找生命出路,為了脫生死,為普天下眾生而修道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那麼,要發什麼心才算是正確的發心呢?

1. 發慈悲心,人我無間

道教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慈悲心的人一定消除「人」和「我」之間的分別心,也定能夠不分親疏地照顧到身邊的人。如此自然就會與別人沒有隔閡,達到人我無間。

2. 發虔誠心,常隨三寶

入道時我們都有皈依「道」、「經」、「師」三寶。所以我們修道,一定要虔誠領悟祖師爺的發心立願,經常向高道大德、老師道友請教學習,自己也應該研讀道經典籍。

若能持有這一份發心,必定也會有一番大的成就。

3. 發無我心,天人合一

所謂無我,並不是指要失去自己。而是說我們的心境可以包容一切,把別人看成與自己一樣,為了完成大我,而可以犧牲小我。能夠發無我的心,把自己融入大眾,融入團體,那麼大眾就是我,團體就是我。所以無我之我,反而更大、更高,更能成就一切,完成一切。

此文章為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原創,特此聲明

由廣東深圳-尚善堂-陳高興供稿

龍虎山天師府皈依弟子

全真龍門皈依弟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的精彩文章:

道教故事中除了東西遊記之外,其實還有《南遊記》和《北遊記》

TAG:龍虎山嗣漢天師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