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地理分界線匯總

中國地理分界線匯總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衝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崑崙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崑崙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l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濕潤區與乾旱區的分界線,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降水豐富,為濕潤區;此分界線以西,除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區都比較乾旱。

(6)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烏鞘嶺-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乾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此分界線以西為非季風區,氣候乾旱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分水嶺:

(1)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岡底斯山—怒山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黃河水系與海河水系分水嶺:太行山

(7)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崙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區內部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錢。

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8.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東北松嫩平原西部-遼河中上游-陰山山脈-鄂爾多斯高原東緣(除河套平原)-祁連山山脈(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東緣連線。此分界線以東為農區,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線以西為牧區,放養牛、羊、馬等牲畜。

(2)水田區與早作區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3)我國天然草場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此線東南部分是我國農區畜牧業分布區,此線西北部分是我國牧區畜牧業分布區。

(4)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界線:長城

9.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崑崙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1)氣候:

大致是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

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溫帶季風與亞熱帶季風的分界線

≥10℃積溫4500℃等值線經過地

(2) 地形:

黃土高原與漢水谷地的分界線

漢中谷地與渭河谷地的分界線

華北平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線

(3)河流:

河流有無結冰期、流量大小、水位高低的分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4)土壤:棕壤與黃棕壤的分界線

(5)植被及自然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及對應自然帶的界線

(6)農業:

農業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

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的分界線

水稻和小麥雜糧的分界線

柑橘和蘋果的分界線

(7)區域劃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線

淮河:大致是長江中下游平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

小結:秦嶺淮河線,

南北農特點:以北為旱地,多用水澆灌; 東北春小麥,作物一熟年;華北冬小麥,兩年能熟三。 秦淮線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兩或三,水稻為重點。

水文特徵變,北河汛期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變顯。南河流量大,水位變不顯;沙少汛期長,冬季無冰現。

氣候分界線,五個大方面:無霜生長期,長短南北反; 濕潤半濕潤,八百等降線;亞熱暖溫帶,一月零度線。 植被界以南,綠色為常年;亞熱闊葉林,熱帶雨林南。以北溫草原,落闊葉廣泛;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北邊。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1)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3)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4)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5)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6)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7)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8)地勢:地勢二、三階梯分界線

(9)地形: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的分界線

(10)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11)乾濕地區:半乾旱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3)、長城

我國古代牧業文化與農業文化分界線

冬小麥與春小麥分界線 暖溫帶與中溫帶分界線 年降水量400mm線 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分界線 森林與草原分界線 年積溫3500℃線 .

(4)、太行山

(1)地勢: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

(3)河流流域:黃河流域與海河流域的分界線

(4)省區:山西省與河北省的分界線

(5)、巫山

(1)地勢: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線

(3)省區:四川省與湖北省的分界線

(6)、橫斷山

(1)地勢: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分界線

(3)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4)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7)、武夷山

(1)地形區: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的分界線

(2)省區:江西省與福建省的分界線

(8)、天山

(1)地形區: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的分界線

(2)溫度帶: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

(3)區域劃分:南疆與北疆的分界線

(9)昆崙山

(1)地勢: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線

(3)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4)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5)自然分區:青藏高寒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分界線

(10)、陰山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2)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3)內、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11)、南嶺

(1)地形區:珠江三角洲(兩廣丘陵)與江南丘陵的分界線

(2)河流流域:珠江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界線

(12)、祁連山

(1)地勢: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青藏高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3)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4)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5)自然分區:青藏高寒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分界線

(13)、大婁山

(1)地形: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的分界線

(14)、雪峰山

(1)地勢: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地形區: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的分界線

11、海洋的分界線

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以老鐵山角、廟島群島與蓬萊角連線為界。

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以長江口北岸(啟東角)與濟州島的西南角的連線為界。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南澳島經台灣淺灘至台灣島南端鵝鑾鼻的連線為界。

如果不需要這麼精確的話,也可以記個大致的位置: 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頂端連線為界。 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為界。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台灣島南端和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連線為界。

第二部分 課件地圖展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胡旅遊 的精彩文章:

因為一根胡蘿蔔,大量遊客在澳洲著名景點被狂毆,臉縫17針!兇手太殘暴!
攢錢也要去的20個地方,去過10個以上算你厲害

TAG:老胡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