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500元買篇論文,家長好心坑孩子……自主招生誰在「走門道」?

1500元買篇論文,家長好心坑孩子……自主招生誰在「走門道」?

首發:8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袁汝婷、張浩然、李亞楠

一篇用於自主招生的2000字左右天文學專業論文,「現在安排的話,今年12月底就可以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代寫這篇論文的價格是2000字300元,發表費用是1200元。換言之,「一條龍服務」炮製一篇論文,只需1500元。

就算進入了初審環節,造假的手段也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招生人員表示:「這些所謂的論文、專利,反而會成為面試考官開炮的『靶子』,學生答不出,基本就被看穿了。」然而,伎倆被拆穿,花出去的冤枉錢卻不一定退得回來。聲稱「不錄則退款」的機構,為退款設置了不少隱形障礙

漫畫:曹一

今年參加中南大學自主招生的小雅(化名),備考期間收到了雪片般飛來的諮詢輔導廣告信。這些廣告信上印著中南大學的徽志、校名,看起來煞有介事。

小雅的爸媽很動心,困惑的小雅電話諮詢了中南大學,竟發現這些招生機構和她心儀的高校毫無關係。

自主招生本意是選拔具有學科特長、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在資格初審環節,各高校都設置了相應條件,然而,這些條件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眼中意味著商機。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個人和機構收取高昂價格,號稱能幫助學生「跨門檻」,實則挖空心思「走門道」。

最諷刺的是,在自主招生考評中,這些「門道」不過是可以被高校一通求證電話、一道面試考題輕易拆解的拙劣套路。

期刊編輯:

「不用管怎麼操作,我們幫你辦好」

不久前,沸沸揚揚的河南考生答題卡疑似被調包事件,經河南省紀委監察委調查發現舉報不實。該事件中,就讀於鄭州一中的考生蘇某,被發現在申請北京師範大學自主招生初審過程中提交的論文涉嫌抄襲。日前,相關論文已在知網下架。

緊接著,學術圈公號「知識分子」發文指出,全國多所高中的學生髮表的論文涉嫌抄襲造假,手法包括直接抄襲、多文拼湊以及和學界人士聯合署名等。

文中提到的一位論文署名作者來自湖南長郡中學。該校相關負責人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學生和學校對發表論文一事此前皆不知情,論文是「家長通過熟人向一家刊物『打招呼』發表,在高考錄取過程中,沒起到任何作用」。

署名論文發表,學生卻毫不知情,究竟是怎麼回事?

記者注意到,鄭州一中的蘇某被質疑抄襲的論文《天文學的基本性質與發展規律》,發表於家庭期刊集團有限公司主管的《贏未來》上。通過該刊客服部提供的聯繫方式,記者與自稱系該刊編輯的人士取得了聯繫。

通過諮詢,記者了解到,該刊不僅可以提供有償論文修改和降低重合率的服務,還能提供專業論文的代寫服務,價格是「300元2300字元」,版面費按文章質量與字元排版合算。

這位編輯聲稱:「《贏未來》是國家級期刊,所發論文可用來應對高校自主招生和職稱評審。」該刊提供的代寫論文可實現「一周內出錄用通知」,需要先付200元訂金,等錄用通知出來再結尾款。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以準備報考天文學專業自主招生的名義諮詢,這位編輯很快便提供了幾個代寫題目以供選擇,包括《互聯網時代的天文學革命:虛擬天文台》《天文學在古代中國社會文化中的作用》《虛擬天文台——天文學研究的科研信息化環境》。

隨手一搜即可發現,這3篇論文已分別發表於2002年、2009年以及2013年的相關期刊。編輯試圖打消記者的質疑:「題目重合的,文章又不重合。」

記者詢問誰來代寫、論文質量如何,對方回應:「你不用管我們怎麼操作,我們幫你把事情辦好就行。」

論文槍手:

「一百員工,每月為一兩千客戶服務」

除了期刊「自寫自發」,市場上還有一種專門的「論文槍手」機構。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聯繫了一家自稱專業代寫、代發論文的四川博文網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一位自稱唐老師的員工介紹,公司合作期刊眾多,業務覆蓋全國。

「高中生的論文更難代寫,因為要符合高中知識深度,不然容易被發現造假。」據唐老師介紹,公司每個月都有一兩千個客戶,其中自主招生的客戶只佔一部分。「高峰是11月和12月,每月差不多有上百人,都是家長主動聯繫我們的,反倒是有些學生不願意。其實學生哪裡懂得家長的用意,幫孩子發表論文是為他們贏得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記者在淘寶上輸入「代發論文」「論文發表」等關鍵字,可以找到許多提供代寫代發、論文降重的店鋪,聲稱「發表不成功退全款」,發表期刊含各種等級,有不少交易記錄。這些在唐老師眼裡不值一提:「那些店鋪不專業,最多的也就十來個員工,我們有一百多個。」

他向記者保證,一篇用於自主招生的2000字左右天文學專業論文,「現在安排的話,今年12月底就可以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代寫這篇論文的價格是2000字300元,發表費用是1200元。

換言之,「一條龍服務」炮製一篇論文,只需1500元。

輔導老師:

「機構要我們叮囑學生把論文背熟」

1500元的價格,在自主招生諮詢輔導機構里,又翻了好幾倍。

一家輔導機構打出了自主招生「全流程輔導旗艦方案」的招牌。它向記者提供的協議合約顯示,整個流程要45800元。

這個方案中有一項「國家級學術論文輔導課程」,如果論文未能在自主招生報名期限即當年3月15日前獲得國家級期刊錄用通知,該項課程的退費高達8600元。

協議顯示,這個方案包含了背景評估、綜合素養提升、背景提升、初審填報指導、筆試面試輔導等。尤其耐人尋味的是「背景提升」模塊,主攻幫學生髮論文、拿專利、寫課題研究報告等。

然而,「背景提升」實質到底是什麼?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了2017年曾供職於該機構的小武(化名),他在一對一VIP項目中擔任輔導老師。小武說,這類諮詢機構會有一批人「專門負責寫論文、發論文、把學生的簡歷材料包裝漂亮」。

考生參與自主招生的結果,無非「通過」與「不通過」兩種。如何證明「通過」的考生是諮詢輔導機構的功勞?這份協議規定,「申請人若自行申請產生了初審通過的結果,因已享受了××機構諮詢服務,亦視為××機構初審成功」。

小武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筆試面試輔導,但仍有機構管理人提醒他:「一定要督促學生好好背熟論文,以防學校抽查。」

招生高校:

「這些伎倆其實很容易被看穿」

背熟論文、包裝簡歷,看似是為了跨過高校自主招生的門檻,其實是市場機構和考生家長尋了「門道」。

然而,這樣的「門道」就如泡沫,輕易即被戳破。

「我們接到了好些電話,問『為什麼我花了幾萬塊錢做的初審材料,在你們學校就通不過』。」一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招生辦主任向記者坦言,「機構利用了家長想抓住一切可能的心理,但這些伎倆,其實很容易被看穿。」

「簡歷材料里到底有多少『乾貨』一看就知道。與學科競賽獎項這些『硬通貨』相比,論文、專利的競爭優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是站不住腳的。」湖南一所重點中學的副校長說。

以中南大學為例,為核實真偽,該校的教授專家往年曾對有發表論文的學生了解寫作情況。「專家提的問題,有90%以上的學生答不出來,連論文中的專有名詞都不知道,有的甚至壓根不知道自己發了論文。

2018年,中南大學在招生簡章中明確,不接收學術論文和專利等申請材料。

除中南大學外,不少高校都未對論文發表作硬性要求,而是更看重學科競賽獎項,比如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有的高校旗幟鮮明地降低論文、專利在初審中的重要性,如南京大學明確提出「科研論文、發明專利為非必要材料」;吉林大學在「其他反映學生學科特長及創新潛質的材料」這一項中特別註明了「論文、專利除外」。

就算進入了初審環節,造假的手段也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些所謂的論文、專利,反而會成為面試考官開炮的『靶子』,學生答不出,基本就被看穿了。」湖南大學一位自主招生考官告訴記者,高校真正希望招收的是具有專長、特長、對某一學科領域感興趣的學生。

然而,伎倆被拆穿,花出去的冤枉錢卻不一定退得回來。聲稱「不錄則退款」的機構,為退款設置了不少隱形障礙。

中部一所高校曾收到多封內容一模一樣、只是更改了學生名字的申訴信,要求高校給出為什麼沒有通過審查考評的書面回復。招生部門詢問得知,高校的書面回復是一些市場輔導機構退款的條件之一。

記者查閱手頭的協議發現,其強調「機構有權利要求退款申請人提供完整真實的自主招生複試結果加分狀態證明文件,及其他相關資料與信息,以確保退費過程按規定順利進行」。

「其他相關資料與信息」究竟是什麼?如何獲取?如果家長學生拿不到,還能不能退款?協議並未言明。

「真心希望這個灰色市場能被嚴格規範。自主招生本意是為了選拔更多優秀學生,我們現在是『又當伯樂,又要打假』。」一位招生負責人說。(參與采寫:高文成、萬志雲)

評論

誰助長了自主招生造假之風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亞楠、袁汝婷

誠信,是高考不能突破的底線。然而,自主招生背後的種種亂象已突破底線,嚴重動搖公眾對高考公正、公平的信心,必須採取措施,徹底斬斷黑色利益鏈,堅決維護自主招生公信力。

高校通過論文和專利考察學生的學術潛能,出發點本來很好,卻演變成造假重災區。表面上看,這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亂象,實質上卻是家長、學生、學術期刊、商業機構等共同構成的畸形黑色利益鏈。

本應成為論文標尺的學術期刊公然提供代寫、代發服務。所謂的諮詢輔導機構瞅准商機,把造假做成一門生意,甚至不惜假冒高校名義欺騙學生、家長;一些家長、學生對此心知肚明,卻又趨之若鶩……在這條利益鏈上,似乎只要丟掉誠信,每個環節都能各取所需。

但是,以喪失誠信的歪門邪道鋪就的「成才之路」,怎麼可能是一條坦途?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不少高校通過嚴格的甄選程序將一些造假考生擋在了門外,還有不少高校已經取消了對論文、專利的要求,或者降低了論文、專利在初審中的重要性。

不過,高校甄選畢竟是被動防禦,要更加有效地維護高考誠信底線,重建部分公眾對自主招生的信任,更需要高校和招生主管部門主動出擊。一方面,要制定更加科學完善的自主招生選拔體系;另一方面,要對炮製、提交虛假材料者,施以必要的懲戒。

實際上,教育部於2017年曾下發通知,要求嚴厲打擊自主招生中的證書、發明、專利、論文買賣和造假等違規違紀行為,堅決斬斷「利益鏈條」,並明確提出「對查實提供虛假申請材料的考生,取消其高考相應資格」。

然而,在現實操作中,相較於不難發現的自主招生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者被嚴厲懲戒的案例仍顯得寥寥。不管是出於對考生的惻隱之心,還是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客觀上,這種「心軟」助長了自主招生材料造假之風。

自主招生「黑幕論」的出現反映出公信力危機。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是對造假者懲處不力的惡果顯現,如果任其發展,將危及公眾對高考改革的信心。

無懲戒,不誠信。當造假者頭上高懸的利劍落下,邪門歪道鋪就的捷徑就會成為絕路,誠信這道關,才真正不可逾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發揮開發區優勢 實施「興工富縣」戰略
梁思成和劉致平的「廣漢絕照」:中華古城池的最後圖存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