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什麼戰位最需要勇氣?死好受,活難熬:並非敢死隊員!

什麼戰位最需要勇氣?死好受,活難熬:並非敢死隊員!

翻看各類戰史書籍,會有各類戰場細節的描寫。諸如「XX子彈用完用刺刀,刺刀斷了用牙咬」之類的記載。一直以來,我都以為這是文學性的藝術加工,直到最近才知道,很多其實來自戰場的真實情況採集,靠的是比敢死隊員更英勇、更難乾的戰場測繪員。(作者:尋覓五年。聲明:「兵說」獨家稿件,抄襲必究)

戰場測繪員,戰前需要抵近偵測,繪製敵情、地形,危險不言而喻,但這並不是這個崗位最難受的地方,最難受的是需要繪製戰鬥態勢圖。他們需要根據戰士犧牲時的狀態,逆推他們的戰鬥經過並進行記錄。對軍人而言,死好受,但看到一個個戰友在眼前倒下,而且還要反覆在腦海中「回放」,這樣的精神折磨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的。

戰場上敵我交織,一槍斃命已經是福分,斷肢橫飛、血肉模糊才是常態。為了精準記錄戰場實際情況,他們必須逐個逐個辨認,看著一張張曾經熟悉的年輕面容失去血色,聽著戰友最後的遺言,那樣的心情是常人難以理解的。

在1949年解放蘭州戰役中,沈家嶺之戰猶為慘烈。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第11師第32團測繪員楊興龍在戰鬥結束後,進入戰場逐個辨認遺體。

其中8連司號員楊勝林,一個17歲的戰士,當時還沒有犧牲,只剩一口氣,看到楊興龍後就一直「哥啊哥啊哥啊」地叫,數十年後依然在楊興龍耳邊迴響,不願再上當年戰鬥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一輛小推車裝4發炮彈,無數小推車支撐淮海戰役7000門大炮
志願軍老兵與妻子逝世時,相約做了同一件事,風範感動世人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