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盤點抗戰外械法國篇: 威力沒有德國炮猛, 為何在抗戰時期深受部隊喜歡?

盤點抗戰外械法國篇: 威力沒有德國炮猛, 為何在抗戰時期深受部隊喜歡?

原標題:盤點抗戰外械法國篇: 威力沒有德國炮猛, 為何在抗戰時期深受部隊喜歡?


繼之前我們細數了抗戰法械中的「輕量級」裝備後,接下來讓我們將目光聚焦於「重量級」裝備上,說說在抗戰中它們有著怎樣的作用與故事。


75小姐——M1897式


首當其衝的就是「二營長的義大利炮」,也就是施耐德M1897式75mm火炮。這款裝備在火炮界算是一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火炮。與過去的架退炮相比,其加裝了液壓駐退復進機構,減輕了傳達到炮架上的后座力。開炮後火炮不再整體向後移動(架退炮在射擊時會後移,再次射擊時需要將火炮推回原位)。


試射M1897:當然還是動了那麼一小下



試射的可能不明顯,我們再來看一個火炮不會移位,也就不用再費時費力的將火炮複位。這就使得M1897的射速很高,極限射速能達到30發/分,比同時期列強標準的「阿姆斯特朗後膛炮」的2發/分,高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因而倍受法國人喜愛,並獲得了「75小姐」昵稱。



博物館中的「75小姐」到二戰時,即使時間已經過去了40餘年,仍有部分75小姐裝備於法軍。當時中國軍隊購入的「75小姐」主要是滇軍中央軍。台兒庄戰役的禹王山之戰,這款法國的「75小姐」就曾給日軍以重大殺傷。不過此款火炮對中國的影響遠沒有德式火炮來的深遠,這主要是由於進口數量及其有限所致。即便如此,在那個中國軍隊缺乏火力的年代,能有一門「二營長的義大利炮」也算不錯了。



李團長和他的「義大利炮」



S.E.L——極輕便山炮


M1897倍受法軍喜愛,而中國戰場上士兵們則明顯傾向於另一款火炮,這就是極具「神秘」色彩,也頗有爭論的施耐德「極輕便炮」。之說以說它神秘,是因為這款由聯華洋行販賣到中國的火炮,名氣很小、存量有限,連軍博里的那款也並非真實。甚至於其名字是M1923式還是M1928式也尚存爭議。


據考證,這款「輕山炮」原名為「施耐德極輕輔助兵器」(Matériel d"accompagnement Schneider extra léger ),簡寫為S.E.L。雖然稱作山炮,但實際上卻是一門「步兵炮」。當年聯華洋行曾表示:此炮重量雖小......威力甚為可觀.......堪充騎炮或山炮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款炮堪稱火炮設計領域的典範之作。不僅威力不遜於日本山炮,而且可以拆卸成35公斤左右的小件人力即可運輸。這對於缺乏優質騾馬資源的中國軍隊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點。於是,S.E.L就這樣「半路出家」,遠嫁東方,成了「山炮」。



可能是由於法國人「漫天要價」的軍購風格,所以在1934年在南京湯山炮兵學校展示後,這款裝備並未被南京政府採購。而是廣東軍閥先引進,後因種種原因由南京方面補齊貨款才悉數到貨,共計有52門,數量不算少,但也算不得多。在1944年衡陽會戰的雨帽山戰役中,這款能夠隨軍肩扛登山的山炮,提供了很強的火力支援。



兵工署官員於1937年初在湯山炮兵學校參觀施耐德75野炮展示(可能是1933式)至於存量稀少的原因,採購量稀少是一方面,畢竟在全面抗戰的背景下,這52門火炮還是會有損耗的。其次,這款裝備既非法軍的制式裝備,也沒有在其他國家服役的記錄,所以產量應當極少,知名度也不高。如今大概只在法國的德拉吉尼昂(Draguignan)火炮博物館中還有一門。



德拉吉尼昂火炮博物館的S.E.L


M1919式75、105炮比「輕山炮」稍重的,還有法制的M1919式75毫米和105毫米炮,前者共計40門,後者僅有4門。與之前所提的「輕山炮」一樣,他們也源自同一批軍貿中。這批施耐德火炮中,有28門後被編入獨立炮兵第九團。1938年時參加了豫東作戰,1939年又參加了反攻南寧作戰,可謂是追南逐北,立下了汗馬功勞。



M1919式105mm炮:此炮原本不在廣東方面的採購名單中,應該是後來南京方面追加的除此之外,當時中國軍隊還有一批施耐德M1917M1918式155mm榴彈炮。其中前者為滇軍採購,但數量稀少只有兩門。後者則是美國購買生產許可後的美國造,抗戰期間曾有一部分援助給中國遠征軍



開國大典上的M1918,當然這是常大隊長「送」的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多提一句「坑爹」的法國炮彈貿易。當時中國工業能力不足,火炮裝備自產率不高,待到抗戰大幕拉開,軍隊對炮彈的需求進一步提高,於是只能從國外採購。但英美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拒絕軍售,德國也逐漸的終止了軍事合作,剩下只有法國與蘇聯願意出售炮彈。



像「75小姐」這種一分鐘能擼30發的速射炮,真不是一般人打的起的由於蘇聯火炮口徑不同於西方火炮,沒有75mm炮彈。中國只得向法國高價求購數十萬發彈藥,然而待中方驗貨時卻發現幾乎全是次品。直至近年,才有法國歷史學者調查發現:原來是日本買通了法國官員,向中國出售劣質炮彈。趁人之危,以次充好,也算是刷新了人們對法國軍貿的新認知。



蘇聯1902/30型炮,採用的是76.2mm口徑


易卡殼——第瓦汀戰鬥機生產槍械火炮尚且吃力,現代化戰機這種技術上高大上的裝備,自然不是當時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所能搞定的。所以抗戰中翱翔九天的戰機,多是採購自國外。抗戰時中國軍隊曾裝備過種類繁多的多款法制飛機,其中唯一堪戰的大概只有第瓦汀510c型戰鬥機



法國第瓦汀510戰鬥機(Dewoitine D.510)該機的紙面數據在當時已算不錯,而且還創造性的在V型發動機中間裝備了一門歐利根20mm機炮,這也是中國軍隊引進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中國空軍在實際使用時卻發現,這批戰機可靠性不佳,特別是20mm機炮極易卡殼。原本此款戰機翼下還掛有機槍,只不過翻閱資料也沒找到中國空軍同款戰機裝備機槍的記錄,只發現「機炮一旦卡殼戰機就必須退出戰鬥」的記載。



如圖第瓦汀510戰鬥機的機炮位於螺旋槳正中間而且就在中國引進此款戰機後不久,法國人轉頭就賣了一架給日本人做研究。當然,坑人的不僅僅只有法國裝備,由於人手不足,在中國引進戰機的同時,還僱傭了一批法國飛行員和地勤。結果這些法國人消極避戰,不但放任日軍轟炸自己機場,還在高空觀看中國學員與日機鏖戰。可以說沒有最坑只有更坑。



飛行員同第瓦汀戰鬥機的合影



鐵甲恨——FT-17坦克說起裝甲車輛,中國軍隊最早裝備的坦克,就可以追溯到法械上。即東北軍曾裝備過的FT-17型坦克,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旋轉炮塔的坦克,堪稱元老。只不過東北軍的FT-17坦克的結局卻不太光彩,除送給南京方面的兩輛外,其餘盡數在九·一八事變中被日軍繳獲。


被繳獲於庫房的東北軍坦克當然FT-17的故事至此還沒結束,在1941年崑崙關戰役之後,中國又購入一批疑為波蘭CWS廠生產的37mm炮版FT-17以補充損失掉的蘇援T-26,數量達12~25輛。這批坦克之後又進入緬甸,在重鎮同古遭遇日軍,在日軍先鋒面前堅守了將近一周後展開反擊,效果很好。不過在遭到日軍反坦克部隊打擊時損失不小,之後就沒什麼記錄了。



奉軍FT-17作戰場景



雷諾ZB坦克除了眾人所熟知的FT-17型坦克外,中國軍隊當時還裝備有一批雷諾ZB坦克,當時被稱之為「法制三噸半雷諾重戰車」。屬於沒有裝備於法軍的低配版本,火力一般、防護和發動機也都是減配版。不過傳動性能尚佳,後來應用到了法國下一代輕型坦克AMR-35身上。



1938年拍攝到的AMR-35坦克雷諾ZB在抗戰中的出鏡率不高,也沒什麼名氣,這大概與其採購數量稀少有關。當年,南京方面一共採購了12輛,其中半數攜帶機槍另一半攜帶一門37mm炮。同時,滇軍也同期採購了4輛,配置上也是機槍和火炮各半。雷諾ZB坦克是抗戰時期唯一沒有被日軍繳獲過的型號,裝備了裝甲兵第一團十連,和意制坦克曾一起入緬作戰。



遠征軍新22師裝備的雷諾ZB型坦克,外形非常獨特,型號辨識度高其實雷諾ZB的重量並非3.5噸,只不過是與接下來的雷諾UE的體重給搞混了。雷諾UE是1936年廣東方面採購的一批裝甲機槍車,和1929年便裝備的卡登洛依德超輕型坦克形貌相似,共10輛。不過由於性能孱弱,僅做訓練使用在抗戰中鏡頭不多。



現存的雷諾UE,其原版並無機槍,當年中國定製版則裝有機槍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雪鐵龍公司的創始人「安德烈·雪鐵龍」曾率探險隊抵過中國,使用的是雪鐵龍C4汽車,被認為是來盜竊國寶的。車隊還曾向軍閥孝敬了一輛半履帶車,以保障自己的安全。此外,車隊在前往北京的途中還被誤認為是日軍,遭到國人襲擊。



雪鐵龍探險隊在中國的情景細數抗戰中的法械,在稱讚其「戰績不俗」之時,背後是無數士兵拚死衛國的身影。在憤慨法國軍火貿易黑心之時,則是當時中國軍工羸弱的無奈。當歷史拂去硝煙後,這些法械早已入了博物館,在那裡靜靜的訴說著,當年中國軍人的英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德國曾想用「黑科技」襲擊美國,卻在不經意間成為「潛射導彈」的鼻祖
坦克乘員在戰鬥中突然內急怎麼辦?漢斯輕鬆舒爽,美帝漲的臉紅

TAG:軍事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