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什麼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

什麼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

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喝茶的人都知道六堡茶小眾,但這個小眾群體卻在逐漸擴大,每天都有茶友加我微信,與我探討六堡茶的問題。。

為茶友答疑解惑已經成為我的日常工作,但隨著工作進展的需要,接觸的茶人多了,品鑒的茶也多了,一個問題自始至終縈繞在我心頭:到底什麼才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對於這個問題,每個喜愛六堡茶的茶友都會有自己的答案,雨夜,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信息,先看看茶友們是怎麼說的。

如果說點贊是出於禮貌,回復一定是主動探討。

果然,留言者眾。

梳理了一下留言,我分為幾種類型。

集中在口感滋味上,例如:

@葉子

獨特好聞的倉味,綿滑醇厚的口感

@周大福

入口的柔

@善緣MEDESHUN

板栗味兒

@刀客...私房老茶

溫松煙葯香......

@笨笨

喝著喝著,習慣了六堡茶特有的味道,安化黑茶,雲南熟普也無法跟上它味道

@初衷的模樣

土味兒!像雨後的味道

有些則強調體感、功效:

@黃姑娘

喝一杯好茶,喝出全身通透

@葉子

消食保健功效

@劉康夫

體感和稠厚度

@簡簡單單

喝對了可以改善體質

有些喜歡錶達情懷:

@言已言意

是鄉愁的感覺,自然的味道

@月和花

小時候的味道

寫意(抒發情感):

@刀客...私房老茶

生態人文味......

@有多遠多遠

心情啊

@覃聰聰技能大師工作室-朱月群

像海一樣

有些則是品茶的感受體會

@伶兒響叮噹

好吧,我一個行外人分享一下前天晚上喝的一款六堡茶。從朋友那個死纏爛磨討來的15克茶,拿到朋友茶莊三五知己一起分享,據不少老茶骨喝過,說可以超出0101幾個檔位。用厚壺100度熱水加熱壺兩次,然後放茶葉,洗茶兩遍,第三泡開始飲,雖然一小口,感覺口腔有濃烈的衝擊感,有點霸,第六泡開始感到有花香,又有點像舊房子木的味道,到十多泡的時候,湯色有點淡,但是甜味開始出來……

@傳森固體蓄熱

個人感受:

1、上癮;不喝感覺少點什麼似的。

2、解乏:兩杯茶下肚,睏乏全解除。

3、甘甜:經過三個月干醒的茶,倉味全無,茶湯甘甜。

4、治病:感冒傷風三杯過後汗出病消。

無論如何,所有留言都是茶友情感的表達,沒有對錯,貴在真實。

第二天,我帶著問題,與六堡茶之家評茶組小夥伴開了一個討論會,為使探討更深入,還邀請了本地三名茶友加入。

主 題: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

地 點:六堡茶之家茶室

時 間:8月15日

主 持:茶探長

參加人員:

六堡茶之家茶評組——小茶仙、茶茶、大護法、未素小薰

茶友——彬少、歡姐、老張

我:大家平時品鑒六堡茶也不少了,生茶熟茶,新茶老茶,好喝的、難喝的,我們都遇到過,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才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

@茶友彬少:我接觸六堡茶的時間不長,2年多,當時是沖著 「紅濃陳醇」的特點嘗試的,而這個也是社會一致公認的品質特徵。

六堡茶的紅濃陳醇

我:無可否認,在所有能查閱的資料當中,都提到六堡茶「紅濃陳醇」 的品質特徵。這幾個字的概況描述,是特徵不錯,但我們今天討論的,所謂的不可替代,是人無我有的東西。而「紅濃陳醇」對於普洱茶和其他黑茶,同樣適合,甚至紅茶我覺得也有。

從共性與個性的角度出發,「紅濃陳醇」就是共性,眾多茶友選擇六堡茶,一定有背後深層的原因,這種深層次的東西,就是六堡茶的「個性」。

@茶友老張:如果說人無我有的話,我認為檳榔香算是一個品質特徵了。

我:喝六堡茶的確離不開檳榔香,但這個香型,不要說普通茶友,即使是專家,茶人、茶商、老茶客,都是各有各說,越說不清楚,就越「玄乎」。

六堡茶的檳榔香型,過於龐大,且沒有行業標準。概念比較抽象,沒有「蘭香」、「葯香」、「蜜香」、「花香」等來得直接易懂。

就我而言,接觸過的檳榔香,我更願意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然陳化而成的檳榔香,香氣下沉內斂且持久。熟茶的話,100批產品也不一定能出一批,生茶必須在松煙香的基礎上產生。而生熟茶的檳榔香在口感滋味上又各有區別。另外一種是工藝檳榔香,主要是指熟茶,利用拼配工藝製作,這種檳榔香,只能說是「疑似檳榔香」或廣義上的檳榔香。

出檳榔香的農家茶

有一個場景你們可以感受一下,如果檳榔香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茶友慕名而來,卻失望而歸,因為他弄不明白,導致口碑下降,最終對六堡茶的推廣是不利的。

我對檳榔香的看法是,我不否認檳榔香作為六堡茶的不可替代特徵,但有個前提,你必須將他說清楚,還沒有說清楚的前提下,我還是持保留意見。

@茶友歡姐:我喜歡六堡茶,是因為陳化的魅力,很多廠家都有窖藏系列,我想,這種洞穴陳化是不是不可替代的特徵呢?

我:所謂洞穴,說白了就是防空洞。防空洞的挖掘屬備戰備荒年代的產物,並非為制茶而生。一句話說,就是利用人防工程作為茶葉陳化的倉庫。

在洞內進行陳化,本質上屬於輕微入倉做舊。洞內的環境陰暗潮濕,空氣不流通,對六堡茶的陳化,有優點也有弊端。優點就是濕度大,加速陳化,但弊端也是因為濕度大,容易造成茶葉的霉變。另外,在洞內出來的茶品,倉味很大,往往要醒三個月至半年才能喝。

無論如何,洞穴陳化只能說是茶葉加速陳化的方法之一,不是工藝標準。而且,早在80年代,廣東的普洱茶就大量存放於肇慶的防空洞,所以,洞穴陳化並不是六堡茶的專利。

我還是傾向於干倉陳化,其實只要時間夠,不入洞的自然陳化老六堡,更加迷人。

@小茶仙:我從幾方面說一說。

一個是發酵程度。六堡茶與安化黑茶和普洱茶相比,發酵程度介乎於兩者之間,既沒有安化發酵這麼輕,也沒有普洱發酵之重,所以出來的湯色,新年份的茶以紅亮為主,而普洱則是紅濃。

在原料方面,較普洱來源豐富。除了本地的六堡群體種外,還有桂青種、廣西大葉種、雲南大葉種,甚至會有越南、緬甸、寮國等邊境料。

另外,渥堆完畢後,蒸壓入籮的工藝細節,讓後期轉化有更多的可能性,具體表現在中期茶上,就是香氣滋味更多變,口感層次更豐富。

以上簡單說,就是一茶一味。

我:一茶一味這個特徵確實在六堡茶體現的很明顯,但要兩看。好的方面當然可以這樣說,品質優秀,經過十年左右陳化的中期茶,韻味十足,更勝普洱熟茶一籌。但正因為以上這幾個因素,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一是六堡茶口感沒有統一標準,新茶友學習成本高,二是新茶的適口性普遍比普洱差一截,新茶友試錯成本高。所以茶友對六堡茶的評價分兩個極端,一種是覺得垃圾,另一種覺得驚艷,卻很少有中間評價。

還有就是,小茶仙說的原料來源豐富,我更傾向於原料來源複雜一說。六堡群體種產量低,成本高,茶企更喜歡從其他茶區採購毛茶。而出於成本的考慮,採購的毛茶質量不一,而原料的好壞與茶品的質量是成正比的,這也就是市場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原因之一。

@大護法:我記得以前初中補習語文的時候,每次老師都會沖泡六堡茶給我們喝, 從此六堡茶的滋味我就記住了。他既沒有綠茶削胃,也沒有烏龍的高香,當時給我一個感覺,除了獨特的紅亮湯色外,就是那一股陳爽的木味,每喝一口就疏通一次被補習堵塞的大腦。

我:這個陳爽的木味,我理解是六堡茶的木香,確實上年份的六堡茶出現木香的比例高,這個可能跟木板倉的存放也有一定關係,應該算一個特徵,不過也是一個黑茶共性的概念,可能不算獨特性或者說不可替代的特徵。

某廠的倉庫

@茶茶: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成就了一方茶獨有的風格,如雲南普洱茶性的霸道剛猛,湖南安化茯磚茶人工發花的菌香,我們廣西梧州六堡茶也有幾樣不可替代的特點呢,一是鮮爽甘醇的地域風味;二是兩種工藝;三是很有地域特色的大竹籮陳化包裝。

這地域味的形成與原料、工藝息息相關,六堡茶選用的茶青一般生長於茶樹生態最適宜的華南茶區。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雨量充足,有機物質含量非常豐富,生長在這環境下的茶青可謂是很優秀了。

工藝方面,六堡茶除了黑茶常用的冷水渥堆發酵工藝以外,還有雙蒸雙壓工藝;再說說茶葉精製後的存放,相較於其它做成緊壓磚、餅茶等黑茶來說,六堡茶應該算是黑茶中的一朵奇葩,它雖然也會製成茶磚茶餅,但大多還是會做成大籮緊壓茶,這也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

我:我也承認有地域味,但這個概念不好理解,外地茶友更是一頭霧水。其實,我更加傾向於這種說法,就是菌種的特殊性。

地方不同,環境不同,微生物種類具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造就了六堡茶獨特的微生物多樣性和優勢菌種。換句話說,即使是相同的工藝和原料生產,只要不在梧州市,出來的成品與梧州的六堡茶都會不同。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菌種的不同,也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之一吧。

至於雙蒸雙壓工藝,貌似現在也有廠家在使用,但很少,不屬於主流的工藝類型,出來的茶品也少。

@未素小薰:我認為原料有很大的關係。剛才小茶仙說了桂青種,我補充一下。桂青種內含物豐富,製作出來的六堡茶,滋味醇和,香氣低調含蓄,茶氣足,屬於爽口型,耐泡度高。與雲南大葉種及廣西大葉種不同的是,極為適宜出現檳榔香,茶品很符合六堡茶「紅濃陳醇」的標準。

我:的確,只是桂青種的產量低,目前市面上用桂青種做的六堡茶佔比多少,無法得出數據,但從側面反映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也能成立。

@大護法:如果從市場產品覆蓋面出發的話,似乎目前的主流產品向輕發酵為主。我想,一方面是與受眾有關,輕發酵的茶儘管略帶苦澀,但保留茶味,香氣明顯,口感上偏鮮爽醇滑,適合從其他高香類茶品轉化的人,另一方面對於茶品來說,也適合後期繼續陳化。因此,發酵程度的把控,尤其考究師傅功力,對六堡茶來說,也是特徵之一。

@茶友歡姐:你從發酵程度的層面說口感的差異,我直接說說口感吧。

我喜歡喝老茶,六堡茶老茶,只要倉儲得當,會比其他黑茶優秀。我喝過一些二十年以上的六堡茶,陳香濃郁、檳榔香十足、回甘、茶氣超好,茶湯醇厚滑,體感強烈。

我:是的,好的老六堡,在潤、滑、甘、透等方面,都體現出老茶的特點和內在魅力,口感圓潤滑爽,香氣陳香馥郁,甜度,茶湯的粘滯度(稠滑度)相當好。但這也引發出一個問題,就是適口性。老茶的存量少,好的老茶,存量更少。而且,老茶對於沖泡手法、茶具、出湯時間等細節,非常講究。價格方面,也不是人人能承受。

40年老六堡

而新年份的六堡熟茶,普遍帶有青味或堆味,對於新茶友,適口感不會太好。這也回到剛才輕發酵的問題,不做那麼熟,盡量減少渥堆味道,保留茶葉本味。

因此,六堡茶的口感,還是以中期茶最佳。經過時間的陳化,退去新茶的青味和堆味,而向老茶的陳香轉化,後期香型逐漸成型,湯感逐漸厚實。

口感上要說不可替代的特徵,應該說是從新年份到老年份的逐漸轉化,從鮮爽醇滑到圓潤厚實,口感層次變化大。

@小茶仙:沒有人說功效嗎?我來說說。

六堡茶最傳統的功效,就是祛濕和調理腸胃。這個在我們去六堡鎮走訪茶農的時候,也得以印證。凡是小孩肚子不舒服,頭暈感冒之類的,第一時間不是去醫院,而是喝杯六堡茶,只要不是大病,往往有「茶」到病除的功效。這個也是六堡茶得以暢銷南洋的原因之一。

另外,以前六堡茶在日本,多在藥店銷售,即日本稱之為「薬局」,有時候,還改個名稱,稱作消脂茶或健身茶。在南洋,則更為普遍,雜貨店,茶店,香燭店、海味店、紙糊店等等,隨處可見。

新加坡某茶莊,至今仍有陳年六堡茶出售 來源:西江都市報

還有,六堡茶優於普洱茶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特別適合在炎炎夏日品飲,不但不會上火,反而起到消暑清熱的功效。

我:是的,六堡茶很多功效被現代醫學證明,但祛濕和調理腸胃是最基本也是最認可的功效,這點在六堡茶的歷史上是既存的事實,可以說是六堡茶的「個性」之一了。

@茶茶:說到南洋,這個是六堡茶的輝煌史,一條茶船古道將六堡鎮與馬來西亞連接,在以前的年代真是不簡單。這種獨有的文化也算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吧。

我:從文化層面來說,的確是人無我有。普洱有茶馬古道,六堡有茶船古道,可惜知道的人還不多。其實,大廠不定期推出的復刻版產品,受到一些發燒友的喜愛,他們喝的就是情懷,從這個意義上說,與獨有的文化還真是有關係。

一個上午的討論,無法將一個千年延續的茶品說清楚。但思維的碰撞,觀點的提煉,令我們在選品、內容、為茶友解惑答疑等方面無疑具有指導意義。

正如茶友所說:「喝著喝著,習慣了六堡茶特有的味道」。也許,我們無法用文字表述清楚這種「特有的味道」,這與個人的品飲習慣、感受、喜好等等有莫大關係。

我們嘗試從工藝、原料、菌種、發酵程度、功效、文化等角度出發,探究六堡茶與同類產品的不同之處,這些不同之處,在無形中或多或少都影響了茶友的選擇,使六堡茶成為一「品」傾心的不二之選。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還有哪些是六堡茶不可替代的特徵,歡迎留言。

本文由「六堡茶之家」編輯整理,部分內容摘錄自《六堡茶入門手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堡茶之家 的精彩文章:

六堡茶紅濃陳醇的醇是什麼?
喝六堡茶這七點了解一下!

TAG:六堡茶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