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理想社會奮鬥到底的王莽,為何被歷史拋棄?
原標題:為理想社會奮鬥到底的王莽,為何被歷史拋棄?
編後語
白居易詩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班固及後世的史學家對王莽的譴責,集中在其謀朝篡位改漢立新,是一個可恥的投機分子兼野心家。如周公與王莽早逝,兩人的評價也許會完全顛倒。
若以忠於一家一姓這樣的道德標準作評價,則李世民、趙匡胤等推翻前朝的君主,一樣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且,王莽沒有經歷血腥政變,是在萬民擁戴眾望所歸之下即位的,符合當時「更命有德,禪位讓賢」的社會思潮。
但是,新朝短短十幾年間,萬物生靈塗炭,王莽身死名滅。這樣慘烈的後果,讓王莽改製成為改革的反面教材,後世反思警醒,尋味至今。
作為第一個登上皇位的儒生,王莽社會理想的形成,與從小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有關。
儒家將上古作為理想,視現世為末流,其實也是一種復古。儒家誕生的春秋戰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混亂時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嚮往周公時代封建天下的政治秩序與禮樂體制。為了實現其理想,孔子周遊列國遊說諸侯,因不合時宜而不被接受,棲棲遑遑如「喪家之犬」。
順應潮流的法家,開啟戰國變革的潮流,最終由商鞅集大成,在秦國進行了廢井田、改郡縣等一系列中央集權式改革,實現了富國強兵一統天下。但是,土地私有造成的土地兼并、貧富分化,從此成為無法解決的社會痼疾,伴隨古代社會始終。中央政府、地主豪強與平民,三方力量博弈,成為古代社會治亂循環的制度根源。
到了西漢後期,社會矛盾尖銳,出現「強者規田以千數,弱者無立錐之居」的局面。漢武帝時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從小就是道德楷模的儒生王莽,被社會各界寄予厚望推上皇位。所謂圖讖符命,不過是見風使舵者的順水推舟。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制度固然重要,制度與人的關係卻更為重要。制度是否符合國情民意,制定者和執行者能否高度融合,實缺一不可。
首先,實現政治分封就沒有真正執行。雖然王莽以地理未定為由,但內心未必真的願意分出手中的土地和權力。實現天下為公的儒家理想,依靠的卻是高度集中的皇權與酷法。儒家的天真理想,加上法家的嚴刑峻法,才是王莽思想的實質。
在土地制度上,要求地主割肉出讓土地,必然遭到整個地主階層的反對;貨幣與稅收改革,導致農民與商人破產。王莽將自己推上了貴族豪強與所有平民的對立面上,成為一推即倒的孤家寡人。
因為失敗,王莽稱帝前的表現作為,被後世看作是道德作秀,打上了偽君子的標籤。然而,先後殺掉三個兒子,妻子傷泣失明,誰又能辨明他的道德真偽?誰又能否認他的理想和初衷?在通往權力之巔的路上,也許王莽自己都已經迷失。
如果上天再給王莽一次機會,他會選擇將自己的生命終結在哪個時刻?
歷史博物
(供圖、收藏:胡難)
[第八期]漢武帝如何幹掉所有對手走向權力之巔
[第七期]被腰斬的瞬間,晁錯後悔為漢景帝削藩嗎?
[第六期]厲害了我的國:虎狼之秦如何在商鞅手中煉成?
[第五期]吳起之殤: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第四期]不改革真的會死:法家鼻祖如何成就魏國霸業
[第三期]特朗普你out了:減稅和貿易戰,這個山東人兩千年前就玩轉了
[第二期]為周再續600年:五分鐘扒開「暴君」周厲王真實的一面
[第一期]其實周公不會解夢,他很封建
好消息,好消息
鏟史官年度良心大作
《帝國征途:沙場忠魂的熱血歷史》,
現已全網上市!
小夥伴們可在
噹噹、京東、亞馬遜、淘寶、天貓
各大平台下單購買啦!
348頁沉甸甸的厚實內容,
500多張精美生動漫畫,
外加番外精美小別冊,
熱血名將風華明信片……
帶你穿越時空,回首虜塵沙場。
長驅單于庭,勒功燕然山,
感受漢匈戰爭的血雨腥風;
三箭定天山,樓船破句驪,
重睹威震天下的大唐威儀。
十四位震古爍今的中華名將,
包含此前從未公開的竇憲·鄭成功,
以及兩場永載史冊的中日決戰!
上京東網第一時間搶購
微博@鏟史官漫畫,曬書必轉。
※韓信是怎樣被處死的?真實版本比民間傳說更恐怖
※西漢初年儲位之爭:劉邦想要廢長立幼為什麼失敗?
TAG:鏟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