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商業智慧如何創造型轉化和創……

中國傳統商業智慧如何創造型轉化和創……

本報訊(記者晉浩天、羅容海)什麼是商業的本質?在技術不斷創新的時代,商業為什麼需要深邃的哲學思考?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節點,中國企業家應當如何理解自己的歷史使命?在這個多元價值觀衝突的世界局勢下,中國哲學如何促進商業文明乃至人類文明進程的發展?

8月15日,作為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的重要議題和特邀會議,「中國商業哲學論壇」也是第一次北京召開,第一次出現在世界哲學大會的舞台上,其主題是「推進人類文明進程的中國哲學」。眾多學者和企業家齊聚北京,旨在探討中國哲學在商業領域的偉大力量,推動中國企業家自覺自愿地在新商業文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擔當不可或缺的歷史重任!

中國商業哲學論壇由北京大學副校長、第二十四屆世哲會組委會執行主席王博致開場辭,他表示:商業哲學是企業家通過哲學來思考自己的價值及商業的終極目的,哲學的特質不僅在於懷疑,更在於相信。因此,對於商業哲學的探討,對於中國哲學在商業實踐中的應用,無論對於企業家還是哲學家來說,都具備迫切的必要性和寶貴的實用價值。

致良知四合院創始人白立新博士發表了題為《人類文明 光明未來》的主題演講。他指出,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是心,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厚德才能載物,德的厚薄決定了事的優劣高低大小。唯有在心上下功夫,才是獲得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人生的至簡至易的捷徑,心上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

國際著名儒學家、國際儒學聯合會副主席、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安樂哲(Roger Ames)的演講題目是《儒學對於個人主義的挑戰》,他指出:當前的全球性危機逼迫我們認識相互依存關係的至關重要性,不能不認真思考和對待個人主義這一理念的弊端。 個人主義的「教義」,深深植根於西方哲學傳統中。它將人視為絕對個體,在個體與他人毫無關係的前提下,討論心理學、政治學和道德問題。絕對個體成為西方極端自由主義經濟制度在道德與政治上的邏輯前提。極端自由主義經濟制度不僅無助於解決當今世界的痼疾,而恰恰是這個世界「病入膏肓」的主要誘因。他呼籲,儒學在關係結構中確立的人的觀念,可以成為西方個人主義的強有力替代。

北京大學教授陳春花在題為《商業的本質:保有生活的意義》的演講中指出,經營包括四個基本元素:顧客價值、合理且具有競爭力的成本、有效的規模、深具人性關懷的盈利。沒有對於人性的關懷,就無法真正回歸經營的本質。商業提供的其實是生活解決方案,而不是銷售產品,這才是真正的商業邏輯。商業之所以可以永續,是因為生活永續!

本次論壇上午最後一位發言者,是中央黨校教授喬清舉,他的演講題目是《為什麼說陽明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喬教授認為,以「生意」為核心,可以從陽明哲學中得出六個認識:(1)「做生意」的「生意」是仁,發自人心。(2)「做生意」的完成是天地之德,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要有敬畏之心。(3)企業管理的目標是獲得「生意」、生命力;獲得生意的途徑是讓企業沿著仁愛的方向發展。(4)仁愛的方向就是良知的方向,就是心的方向。(5)最根本的源頭活水是什麼?是心、是良知。找到心,也就找到了根本,找到生意、生生不息的源頭。(6)做生意就是擴展仁心,把愛灑向人間。以上結論是陽明哲學給我們的啟示,也是陽明哲學的精髓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聞一多:詩人的心 學者的魂
我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序推進 為全面鋪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打下基礎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