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體驗過死,才能更好地生
文章來源:萌芽研究所BUD
ID:myyjs_bud
重回心靈花園Andemund Orchestra - 迷情仙境
看《奇葩大會》,第一次知道「死亡體驗館」。
原來這種「模擬葬禮」,在國外早已成為一種時尚。而丁銳是國內第一個開「死亡體驗館」的人,他在節目中,談起他的初衷。
「死亡體驗館」不是鬼屋,它是讓你在面臨死亡的時候能夠好好告別,能夠找到一個空間,安放你的寄託。
能夠好好地談論死亡。
丁銳給分享的一個故事,讓我特別動容:
有一對夫婦去他們館,遊戲的時候,男人先淘汰,淘汰在那裡就意味著死亡。他的妻子說,我也要跟他一起走。可是丁銳說,死亡是孤獨的,走了就是走了。但女人堅持要一起走,最後丁銳同意了她的請求,並讓她先躺上傳送帶走了。
看著躺在傳送帶上漸行漸遠的妻子,男人哭著大喊:我愛你我愛你。
原來,妻子早已得了癌症。她說,不想等自己死得那麼難看的時候,再來跟老公告別,希望老公記住她最美的時刻,所以他們來到了這個體驗館。
死亡不像考試,可以讓你複習;不像結婚,可以讓你先談場戀愛,做個準備。
死亡總是猝不及防。
這家死亡體驗館給了我們一個死亡的機會,讓我們感知死亡,再回到人間。
我喜歡丁銳這句話:只有體驗過死,才能更好地生。
當我們面臨死亡的時候,才會意識到原來活著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是啊,生命教育,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於死亡這個話題,我們中國人向來諱莫如深,不願意去觸碰,連想都不願意想,更不要說準備。
「即使親人到了臨死之前,我們也會用謊言來安慰他『會好起來』『不要緊,沒事的』之類,從沒有真正直視過這個問題,直至死神猝然降臨。」丁銳如是說。
而我們大人面對孩子天真的提問「人為什麼會死?人死了會怎樣?我會不會死啊?」更是手足無措。
記得有天中午,我和哥哥Joshua一起共讀了《獅子王》的繪本。
當我們讀到辛巴的父親,老獅王慘死的環節,「洪水般的角馬群衝過去了,辛巴在死寂的山谷里發現了一動不動的父親。」
我本能地感到哥哥在我懷裡變得緊繃,並貼緊了我,但我沒有停頓,一直讀下去。
讀完整個故事,我看著Joshua,他眼角隱約還有淚痕。他看著我的眼睛,認真地問:
「爸爸也會死嗎?你也會死嗎?」
他直視我的眼睛,那樣專註,似乎在從我眼中找到答案。
其實我也曾經像哥哥一樣,面對著「死亡」,迷惑、甚至恐懼;很害怕討論「死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不知道如何去回應;也設想過如果孩子問起,我肯定會無所適從。
不是沒有經歷過生離和死別,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想外公、外婆的時候,我就會抬頭望望天空,看著天上的繁星,眼眶會濕潤。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外公外婆的容顏,歷歷在目。
1
我曾眼睜睜看寵物離去
恨自己在生命的脆弱面前無能為力
小學五年級,我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死亡,對於那時的我,除了恐懼,更多的是無能為力。
我家養育了五年的貓咪,在生完一窩小貓後的第二天,被人偷走,自此下落不明。
面對剛出生就失去了媽媽的小貓咪們,我嘗試各種辦法想延續他們的生命,用被子保暖、嘗試給它們喝牛奶、甚至找其他哺乳的母貓……最終,我們挽救的速度仍跟不上貓咪生命消逝的速度。
接下來的三天里,我看到第一個貓咪寶寶清早死亡的遺體,接著到第二個,第三個……我整個人被緊張和恐懼充滿,恐懼著接下來的死亡,但又無能為力。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好渺小,居然救不了我的貓咪。
我還記得父母目睹了我的傷心和難過,卻很理智地告訴我:「這些小貓終究是活不成的,我們已經儘力了,這些都是命。」
而在小貓離開後,父母便在我上學的時候迅速地處理了後事。當我回到家的時候,我只能看到一個空蕩蕩的窩,空氣中殘留著貓寶寶們身上的味道,提醒著它們曾經存在過。
自此之後,我再也沒有養育過任何小動物。我害怕面對它們死亡那一刻。
2
好想聽更多關於外公的故事
大人們卻避諱著、小心翼翼地沉默了
高二,我直面了外公的突然離世。疼惜我的外公突然心悸過世,撒手人寰,那天對於家中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無比殘忍的別離。
聽媽媽哭著告訴我外公離世的消息,如聞驚雷般讓我不知所措。
外婆呆坐在外公旁邊,小舅陪著她。她獃獃落淚,嚷著,「我要陪你去」,「為什麼你身體明明比我健壯,卻比我先走」!
小舅龐大的身軀抱著外婆的身體,哭著:「媽!你別這樣,你要想想我們!」這一幕,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我還是個孩子,當時只能默默躲在媽媽身後,抱著媽媽的手臂,臉藏在後面偷偷看著大人們。
接下來那幾天,白天我一直陪著外婆。
大人們處理外公身後事,大部時間都是沉默,那會兒我仍被當作「孩子」,不需要知道太多。我在老房子里陪著外婆,聽外婆自言自語,一遍又一遍地講他們年輕時的故事,愛情,親情,還有無盡的往事,都是我從沒聽過的關於外公的故事。
但在所有親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外婆卻沉默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著談論太多,「死者已矣」那種小心謹慎的「避諱」,似乎是一種約定俗成。
我很想把從外婆那兒聽來的故事告訴大家,但似乎又不應該說。每當談起過去和將來,只剩下了長輩們之間的互相祈禱,「慈祥的外公,一定會庇佑我們子孫後代」。
白天忙碌後的深夜,我時常在房間一個人偷偷哭泣。不斷回憶著外公。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告訴自己,外公並沒有離開。在沮喪的時候,想念外公的時候,我就看著天上的繁星想:外公,你在天上陪著我們。
3
失去也許就在轉瞬間
而我已經無法再像小孩子般躲藏
我第一次真正地思考死亡,是在2017年,外婆離世。
外婆是尿毒症晚期,在ICU病房裡度過了最後的的時光。當我趕回老家的時,見到的是在棺木上靜躺著的外婆,化著妝,很安詳,瘦到讓人心疼。
我仍記得外公去世時的情形,如今,我跪在外婆面前,仍舊悲痛到不能自已。
內心有多少難受、悲痛、遺憾和懊惱,還有窮盡一生都無法填滿的想念。多想跟外婆有一個正式的告別,讓外婆可以再看一眼她最愛的孫女;多想知道她在走之前想起了誰、想說什麼、想向我們轉達什麼……但是都來不及。
外婆去世後的半個月里,我一直陪著母親。握著她的手,感受著她的辛苦和難過。她也像當年的外婆一樣,和我絮絮叨叨著年輕的故事,卻不只是回憶。
母親說,「將來我也會走」,母親用她的方式在勸解我,告訴我,「失去也許就在轉瞬間,而外婆的生命已不在於長短,她養育了我們,也成就了我們」。
如洪水般的角馬群衝過,死寂的山谷里,我看著深愛的人,而身邊早已沒有地方讓我可以像個孩子一樣躲藏起來。
因為已經無法躲藏,我開始認真地思考死亡和生命的意義。
當時身邊已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一歲多還在吃奶,一個兩歲多正值幼童。也許有一天我也會離去,壽命終有期,左手看著年邁的長輩一點點老去,右手看著年幼的孩子正茁壯成長,年近三十的我,第一次深刻地意識到,我身上所承載的力量。
我開始對死亡釋然。
曾經,貓咪的死,我不能原諒自己,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外公過世,我不能理解,死亡可以永遠地帶走一個人,而我們竟如此避諱談論死亡;外婆過世,我卻在生命的輪迴中,在母親直言的心聲里,從悲傷中慢慢走出,逐漸地把悲傷轉化成力量。
4
開放地、誠實地討論死亡
好過讓孩子獨自去理解這件事情
那天中午,當哥哥問我《獅子王》中那個問題的時候,我是這樣回答他的: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生命終結的那一天。雖然辛巴爸爸離開了,但是他的愛卻一直延續。辛巴的爸爸去世後成為榮耀王國的守護神,並在辛巴最需要幫助時給了他新的勇氣。你看,他的強壯、聰明和勇敢也延續到了辛巴身上。」
哥哥很認真地聽著,並不一定真的知道什麼是「死亡」,但是第一次討論「死亡」,這個答案還是能讓他懵懂地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最後我和哥哥一起給辛巴的爸爸寫了一封信。哥哥認真地告訴辛巴的爸爸:
「辛巴是一個好勇敢的獅子。我喜歡辛巴!」
我們從小被教育,死亡是黑色的,是痛苦,也是失去,是悲愴,也是禁忌。我們不可談,也不許談,但即便如此,死亡還是在那裡,並不會因為我們的避諱而不存在。
死亡是不可控的,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如果生命的離去代表著失去,那世間還有什麼是永恆的?
我現在知道了,原來當面對飼養的貓咪死亡的時候,可以這樣坦白告訴我:
「死亡,就是再也回不來了,因為身體已經不能動了」,小貓咪死了以後就感覺不到任何東西了,他們不再呼吸、說話、思考,他們不再活著了。
我現在知道了,原來當我害怕是不是我不夠努力,才沒有挽救回貓咪的生命的時候,可以這樣安撫我內心的恐懼:
「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事情才讓貓咪死去,我們也都希望貓咪還在, 但我們一直都會是一家人。」
我現在知道了,原來當我擔心我身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時候,可以這樣告訴我:
「每個人都會經歷出生和死亡,但是人們只有很老的時候或者發生嚴重意外的時候才會死去。」
我現在知道了,原來當我想念離逝的外公的時候,可以這樣告訴我:
「外公過世了,我們會非常想念他,但是當我們想他的時候,他還活在我們的記憶裡面。」
逝去,並不代表失去,當我們能夠好好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也學會了更好地生活下去,因為生命的力量也許並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它的寬度和內涵。
5
就算我們再也見不到
不代表生命的畫中沒有彼此的位置
豆瓣口碑9.5的美國年度佳劇《This is US》(《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其中有一幕也談論到死亡。
年幼的小女兒看到爺爺得了癌症,非常虛弱,問三十幾歲的叔叔凱文:「爺爺會死嗎?死了之後會發生什麼?」
凱文不知如何解釋生死,把孩子們趕去睡覺,卻又覺得不妥當。經過一番思索,他拿著一張畫,重新向孩子們講述他眼裡的生命延續與輪迴。
「生活就像一幅畫,充滿了色彩。每個人一路走來,帶來了自己的顏色。畫中這裡是我們先祖的起點,而我就在畫的另一端,然後我開始思考,如果……也許我們出生前,命運就已經被畫好了?又或我們死後,才會出現在畫上?
「就算一個人死了,就算你見不到他們,不能再和他們說話,不代表畫中沒有他們的位置。」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沒有死亡,沒有單獨的你和我,或者他們,我們都是一體的。這幅凌亂的、狂野的、色彩繽紛的奇妙之畫,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這就是我們。當你提起畫筆,希望你在畫布上留下的,是一抹溫暖耀眼的色彩。」
編劇用這樣形象又巧妙的方式,來傳達和訴說生命的意義,讓我感動不已。
是的,生命的長河是一個又一個色彩的延續,每一個個體。不論是已經離開的,還是現在和未來的,都有他們的位置,並且構成了整條軌道的繽紛。
學習如何和孩子談論死亡很難,但開放的、誠實地討論死亡,會遠比讓孩子獨自去理解這件事情要好。
文章授權轉載自:
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
主理人萌芽,兩個男孩的媽媽,世界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香港註冊社工,長期研究親子溝通和親密關係,創辦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研發有孩子教養課、正面管教課、情緒管理課等高質量課程。
———— END ————
※梁冬,許多人之所以被工作傷害,並非是因為身體累,而是因為內心不想接受這件事
※什麼才是心智成熟?叢非從
TAG:此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