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莊子與河上公對「三生萬物」的不同理解

莊子與河上公對「三生萬物」的不同理解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在這裡提出了世界本源的問題,開創了本體論,這個本體論反映了天地萬物的規律。所謂本體,是指天地萬物的內在基礎,在萬物形成之後,作為萬物基礎的本體,並不消失,而繼續作為天地萬物的內在依據永恆存在著。「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無極之存在。而「道生一」之「一」,是指原始物質的統一體。老子把「一」亦稱為「朴」,「朴」即「道生一」之「一」。在老子第十章,有「載營魄抱一」,第十九章,有「見素抱樸」。「抱一」與「抱朴」同義,「一」即是「朴」,都是表示原始,本原的意思。所以,「道生一」之「一」應是我們稱之為世界的原始素材或元素的東西。是構成世界的物質與能量,當代還要加入暗物質、暗能量。物質與能量,暗物質與暗能量,體現的正是《道德經》所說「萬物負陰而抱陽」。

那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應該如何理解呢?

關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數千年來眾說紛紜,一般是從《周易·繫辭》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來理解,即太極為「一」,陰陽兩儀為二,四象萬物為三。《天文訓》:「道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然而,莊子與河上公對」三生萬物「的理解是有獨到之處的。

莊子在《齊物論第二》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我理解,其意是:天地萬物與我皆並生於道,這萬物與我都是由物質構成,此謂:道生一。既然一出現了,特別是我出現了,就產生了知識語言。既然提出了「一」這個概念,還能說是無知識語言嗎?於是「一與言為二」,就是萬物加上知識語言成為「二」,此「二」就是指有知識語言的人了。於是,「二與一為三」,即指:有知識語言的人(二)通過對萬物(一)的洞察感悟,生髮為三。」三「就是人們形成的思想、理論、科學、技藝等智慧,三就是智慧。這萬物、人(精神)、智慧這三者就構成「三生萬物」。有人問,智慧不是存在於人腦中,而不可分的嗎?其實,智慧從人腦中輸出後,形成文本後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獨立主體了。舉數學為例,1、2、3……數字是人創造的記數的智慧產物,現在發展到了極複雜層次,如數學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已經獨立於人的意志,有其內在的規律,人們一直解答不了,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性。所以,這萬物、人(精神)、智慧是並列的相對獨立體,構成了世界的「三生萬物」。

河上公對「三生萬物」的理解與《天文訓》類似,但有發展。河上公在道化第四十二說 : 道生一,道使所生者一也。一生二,一生陰與陽也。二生三陰陽生和、清、濁三氣,分為天地人也。三生萬物,天地人共生萬物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也。河上公最大的貢獻是直接指出了」人「在」三生萬物「中的突出地位,但沒有提到」言「(智慧)這個概念。所以,河上公對「三生萬物」的理解只包括天地(物質)和人(精神)兩個方面,缺少了」言「(智慧)。這是一個遺憾。但"天"作為天道,從某些角度也可作為智慧物來理解。"不窺牖,見天道",所以,天道就是智慧的產物。而這樣來說,河上公與莊子是異曲同工的。天(智慧)、地(物質)、人(精神)。

我是教經濟學的教授,最關心的是資本,就以資本為例。

「物質」、「人」、「智慧」這三者是莊子在《齊物論第二》中提出的概念,巧的是當代公司主要資本也分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智慧資本」。我認為,這三類資本是從遠古就貫穿於人類原始生產、自然經濟、市場經濟直至當代信息經濟的始終。儘管「資本」的概念是「無中生有」的,它只在市場經濟誕生後才出現,但作為「道」,它一直伴隨著人類從遠古發展到今天,正所謂:「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比如:原始人拿木棍打獵,最初的「物質資本」就是木棍,「人力資本」就是他的體力腦力,「智慧資本」就是原始人從前輩繼承或發明的打獵技巧。我們回顧遠古時代就可發現這三者才是真正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和原始動力。正是「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智慧資本」的交互作用,創造了人類社會的萬事萬物,推動著人類從刀耕火種的時代發展到今天的信息社會。這正應驗了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深刻思想。

而對於現代的公司,只有正確處理了物質資本(機器、廠房、原料等);人力資本(高管、員工等);智慧資本(企業理念、規章、文化等)這三者的關係,才能「三生萬物」,保持公司的勃勃生機,實現興旺發達的可持續發展。從音樂視角來看。美妙動聽的鋼琴曲,也是"三生萬物"產生的。鋼琴是"一"(物質),演奏家是"二"(人),鋼琴曲為"三"(智慧),這三者的結合才能演繹出千變萬化無窮無盡的美妙之音。所以,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多麼偉大!他洞察了世界萬物的一切,讓我們細細品味體察。許多獲諾貝爾獎的大物理學家那麼崇拜他,也是得到了南心靈感應的。

(文/徐鳴 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一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宋代多位張天師受封「先生」封號是怎麼一回事?
三年之約共升仙 白鶴來迎同沖舉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