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常見病,點穴療法用處多

常見病,點穴療法用處多

常見病,點穴療法用處多

天津/賈佩琰

點按內關穴、足三里穴解胃痛

內關穴 :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中點上 2 寸,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具有降逆、止嘔、止痛等多種功效。常用於治療胃痛、心痛、胸痛等多種痛症。

操作 :胃痛時,可用一手大拇指按壓另一側的內關穴,力度以感到稍微疼痛為宜。每側按壓 2 分鐘左右,交替按壓另一側,直到胃痛緩解為止。

足三里穴 :位於外膝眼下 3 寸,脛骨旁開 1 寸,為常用保健穴之一,又是胃經的下合穴,強刺激本穴可緩解急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胃痛。

操作 :胃痛發作時,可用雙手大拇指交叉揉壓對側足三里穴,由輕到重,以稍感酸痛,有向下放射到腳面、大腳趾的感覺為宜,一般按壓 5 分鐘即可緩解胃痛。

點按豐隆穴、壓痛點治哮喘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上 8 寸,脛骨前緣外側二橫指處,為足陽明胃經腧穴,處於胃經下部,胃經及脾經水濕濁氣匯合於此,點按此穴,可沉降胃濁、化痰排濕。此穴對咳嗽痰多、氣喘、胸悶不能平卧者有防治作用,對痰涎壅盛的支氣管炎、哮喘的患者尤為適宜。

操作 :以大拇指在此穴重力點按,以稍感酸麻痛,有向下放射到腳面、大腳趾的感覺為宜,點按 3 分鐘。然後再用拳頭重力捶打此穴 3 分鐘,另一側方法相同。

壓痛點 :即疾病敏感區。

操作: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 1.5寸)為中心,上、下、左、右各 2 厘米處,輕輕按壓尋出最痛點。找到壓痛點後,用右手大拇指按順時針方向揉壓痛點,各揉 3分鐘 ;再逆時針方向各揉 3 分鐘,按壓時要逐步加力(力量以患者能忍受為度)。最後再以肺俞穴點為中心,以雙手大拇指相對,分別做上下左右十字交叉點推按揉撥,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各推揉 3 分鐘。對側敏感區同樣手法進行。以上豐隆穴、壓痛點每日治療 2 次,10 天為 1 個療程。間隔3 天后進行下一個療程。

點按攢竹穴、天突穴止呃

攢竹穴 :位於雙眉內側凹陷處,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具有散風解痙、清熱明目的功效,故用指點按可治療呃逆。

操作 :用雙手拇指按壓此穴,向內逐漸均勻用力,同時做吞咽動作,約 10 分鐘。患者自覺局部有酸麻脹痛為度,稍時呃逆即止。

天突穴 :位於胸骨上窩正中心凹陷處,為任脈和陰維脈之會穴,具有寬膈和胃、降逆調氣的功效。

操作:用一手的食指點按,要垂直用力,同時做吞咽動作,每次 10 分鐘左右,以自感酸重為度,片刻呃逆即止,每日治療 3 次。

點按至陽穴治心絞痛

至陽穴 :位於背部第七胸椎下,患者低頭垂臂,兩側肩胛角下緣連線的脊背正中點即是。主治脊背強痛、心絞痛、胸脅脹滿等。

操作 :心絞痛發作常伴有胸部壓迫、窒息感,病情十分危急,在等待救援人員時可按壓至陽穴,每次按壓 3 ~ 6 分鐘,心絞痛可有所緩解。

點按三陰交治腎絞痛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上 3 寸,脛骨後緣,為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陰腎經之會穴。主治胃痛、腎絞痛、失眠、眩暈等。

操作 :腎絞痛多由腎結石引發,疼痛沿輸尿管向髂窩、會陰、陰囊及大腿內側放射,並出現排尿困難。發作時反覆點按此穴 3 ~ 5 分鐘,腎絞痛可緩解。

點按陽陵泉穴治膽絞痛

陽陵泉穴 :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 1寸凹陷處,系足少陽膽經之合穴,也是八會穴中之筋會。主治胸滿、脅痛、膽絞痛、腰痛、黃疸等。

操作 :點按此穴位 3 分鐘左右,可獲良好止痛效果。另一側方法同,每日 2 次。

點按太沖穴、太陽穴治頭痛

太沖穴 :位於足背部大趾、二趾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之腧穴,亦是原穴,此穴有降肝火、補肝陰的作用,是治療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的要穴。

操作:食指屈曲,用指節點按 25次左右,再換對側太沖穴點按 25 次,每日 2 次。

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後一寸凹陷處,屬經外奇穴。

操作 :頭痛發作時,自己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此穴,至脹痛,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 1 分鐘,頭痛可減輕,每日 2 次。

點按太溪穴治頭暈

太溪穴 :位於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原穴,有滋陰補腎、清熱利濕作用。主治遺尿、遺精、頭暈、失眠、耳聾等。

操作 :用大拇指點按 25 次左右。再換對側太溪穴點按 25 次,每日 2 次。

注 :太沖、太溪兩穴配合點按既可補益肝腎,又可引火下行、平抑肝火,肝腎陰虛之人經常點按,可祛病健身,每日 2 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中醫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准媽媽看過來:適量「孕」動調適身心
「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淺談音樂養生

TAG:家庭中醫藥雜誌 |